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正确看待收入和支出


作为一个个人每天做的事儿都是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有收入;同时,每天吃饭,买衣服,坐车,
都需要花钱,也就是支出(从经济角度考虑,当然我们工作也可以说是为了充实生活等。)。那么一个公司企业同理,也需要有收入,业务员出去开单,销售公司产品就是公司
收入来源,这是销售行为,企业行为就有报纸广告,跟广大的企业合作以及跟官方合作,做品牌提升,这个过

程产生收入同时,有大量的费用支出,电话话费,会议销售租售,公关费用等。。
在这里我就想到一个国家他的收入和来源。从哪些事情可以反映出来。。。
如何关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

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

及其他收入等。
  (1)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形式,它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我国税收收入按照征税对象可以分为五类税,即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其中流转

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流转税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

60%多,主要的流转税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

税收,我国目前已经开证的所得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是指以各种财产(动产和不动产)为征

税对象的税收,我国目前开征的财产税有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资源税是指对开发和利

用国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我国的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等。

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税收,其目的是为了贯彻国家政策的需要,目前我国的行为税类包括

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的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3)国债收入
  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收费收入
  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

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具体可以分为使用费和规费两种。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一定

标准收取费用,如对使用政府建设的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车辆收取的使用费;规费是政府对公民个人提供

特定服务或是是特定行政管理所收取的费用,包括行政收费(如护照费、商品检测费、毕业证费)和司法规费

(如民事诉讼费、出生登记费、结婚登记费)。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

入的主要形式。
  (5)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在我国实践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收入分类”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

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
  具体分类情况是:
  第一类:税收收入,下设增值税等21款。
  第二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
  第三类: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第四类: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第五类: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
  第六类: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10款。
  最新财政收入分类方式可以参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

目的通知》。

财政支出:
1.从动态的再生产角度考察,则可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关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①经济建设费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地质勘探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工业交通部

门基金支出、商贸部门基金支出等;
  ②社会文教费支出,包括科学事业费和卫生事业费支出等;
  ③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公检法支出、武警部队支出等;④其它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债务支出、政策性

补贴支出等。
  (4)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专用基金支出、资金调拨支出

和财政周转金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的核算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分类。 
  (5)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

社会保障支出。特点是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直接构成了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按照公平原

则中当期公共物品受益与当期公共物品成本相对应的原则,经常性支出的弥补方式是税收。
  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它们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供一年

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它的补偿方式有两种:一是税收,二是国债

应用范围和项目:
  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
  (1)基本建设支出: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有偿使用、拨款、资本金支出以及

经国家批准对专项和政策性基建投资贷款,在部门的基建投资额中统筹支付的贴息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指国家预算内拨给的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资金。包括各部门企业挖潜

改造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贷款资金,为农业服务的县办“五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挖潜改造贷款贴息资金。
  (3)地质勘探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地质勘探单位的勘探工作费用,包括地质勘探管理机构及其事业单位经

费、地质勘探经费。
  (4)科技三项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科技支出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

费。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指国家财政支援农村集体(户)各项生产的支出。包括对农村举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和

打井、喷灌等的补助费,对农村水土保持措施的补助费,对农村举办的小水电站的补助费,特大抗旱的补助费

,农村开荒补助费,扶持乡镇企业资金,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

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指国家财政用于农垦、农场、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森工、水利

、水产、气象、乡镇企业的技术推广、良种推广(示范)、动植物(畜禽、森林)保护、水质监测、勘探设计、资

源调查、干部训练等项费用,园艺特产场补助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飞播牧草试验补助费,营林机构、气象

机构经费,渔政费以及农业管理事业费等。
  (7)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指国家预算支付给工交商各部门用于事业发展的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

包括勘探设计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技术学校经费、干部训练费。
  (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指国家预算用于文化、出版、文物、教育、卫生、中医、公费医疗、体育、档案

、地震、海洋、通讯、电影电视、计划生育、党政群干部训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协等项事业的人员和

公用经费支出以及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主要包括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离退休费、助学金、公务费、设

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差额补助费。
  (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指国家预算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经费。包括由民政部门开支的烈士

家属和牺牲病残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定期抚恤金,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金,各种伤残补助费,烈军属、复员退

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事业单位经费,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维修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

费和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等。
  (10)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指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1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促进就业补

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12)国防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

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
  (13)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支出,法院支

出,检察院支出和公检法办案费用补助。
  (14)政策性补贴支出:指经国家批准,由国家财政拨给用于粮棉油等产品的价格补贴支出。主要包括粮、

棉、油差价补贴,平抑物价和储备糖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粮食风险基金,副食品风险基金,地方煤

炭风险基金等。
  (15)债务利息支出:指国家预算中用于偿还国内外债务利息的支出。
  财政支出范围主要是:
  一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国防、外交、

公安、司法、监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障、科技、教

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水利、电

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我国目前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还应有必要的调

控,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
财政支出的作用
   (一)财政支出对效率的作用
  (二)财政支出对公平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一)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

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

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种:一是绝对量指标,二是相对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