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跷“捐款”引发中石化“歇菜”事件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最新报道,5月7日,中石化位于四川都江堰大观镇的某处加油站,因汽油质量出现深度故障,被几十位投诉车主大范围拥堵,致使该加油站被迫关闭,并且至今尚未重新营业。据悉,当地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正着手调查此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大观加油站之所以弄到关门大吉,源于最开始的一笔“封嘴费”。不过,中石化方面坚持声称,这笔1.5万元的捐款纯粹是出于慈善目的。

  据“每经”报道说,事件发生的前一天,一名龚姓车主因怀疑自己的新购大众宝来,充装了该加油站的不合格汽油而发生问题,于是提出赔偿要求。后经反复协商,这起纠纷以中石化向龚姓车主捐款15000元而宣告结束。消息传开后,当地几十名曾充装过该站汽油的车主,纷纷前往讨说法,于是遭致持续数天的关门歇业。

  虽然目前整个事件尚待调查,不过世界500强名列第九的中国石化,在此次危机公关处理中的表现实在很“糗”。

  首先,在发现“问题油”的第一时间,不应该设法通过金钱手段获得解决,况且还是“伪捐款“。试想:一个买得起十多万元汽车、从事建材生意的村民,即使如中石化宣称的患癌症晚期,急需要钱化疗,也不会随便得到中石化“关键时刻”的援助吧。这笔捐款也不可能某位领导说捐就捐的,总要走个流程什么的。况且不偏不倚发生在这个时候,总让人感到太蹊跷。尽管中石化四川分公司的副总经理郑燕玲一再表示,“中石化有优良的传统,很有爱心”,但在这个时候,无疑显得既苍白又无力。

  其实,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集团企业,中石化应该知道:“买通”第一个客户就等于买不尽最后一个客户。从商业角度来说,中石化反而应该学习丰田,刹车有问题就换刹车,石油有质量问题就补偿石油,不能动不动就“用钱拿下”。当然,对于造成汽车问题及事故的,另当别论。

  令人费解的是,“关站”事件发生后,当舆论矛头直指中石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却一再认为,车主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这些都是心理作用,受到河南问题油的影响”、有人就说“反正中石化不缺油,随便加一箱油就不找加油站麻烦”,“他们就像趁此敲诈一把”……如此等等。

      人们不禁要问:河南“问题油”的肇事者是谁,难道是这些“难缠”的车主吗?又是谁有那么大的能量让他们想到敲诈,是不是那一则蹊跷的捐款?作为中石化“2009达标加油站”,大观站,在汶川地震2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制造一出区区1.5万元的“捐款门”,又会不会亵渎到中石化抗震救灾的形象高分呢?……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中石化的重视才是。

        注:文中图片截图于每日经济新闻网(http://www.nb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