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二章 (19)宋美龄曾经小产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二章    蒋介石遗恨台湾

宋美龄106岁去世  (19)

 

        宋美龄曾经小产

 

日记记载:蒋介石早年好斗好色,1927年与宋美龄结婚后,改掉了这一坏毛病。

蒋在日记中常以“三弟”、“三妹”、“爱妻”等蜜语称宋美龄。日记披露,宋美龄之所以没有子嗣,与早年小产有关。

1929年,宋美龄怀孕,日记记载,蒋介石极为欣喜。当时蒋的领袖地位尚不稳固,数次险遇刺杀。有一个杀手买通了楼下的警卫,甚至已经潜入卧室准备行刺。蒋介石当时睡得比较熟,宋美龄则因外面风传有暗杀行动,极度紧张,特别警醒。听到动静,立即把蒋摇醒,蒋于是大喝一声。杀手胆小,枪掉在地上,人逃走了。宋美龄因此受到惊吓小产,此后再未生育。蒋介石非常伤心,在日记中连续几天都写到此事,而且详述把宋送到别的地方静养等等。

抗战时战局凶险,蒋介石曾多次要求宋美龄避到安全地区,但宋美龄坚持与蒋共患难,还曾经给友人写信表示,要与蒋共生死,蒋为此极为感动,多次在日记中写到“吾妻爱情甚笃”,“吾妻为余协助之功实更大”等等。

 

 

             蒋介石日记中的宋氏三姐妹

 

蒋介石日记中有关于宋庆龄的大篇幅记载。

1930年12月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近三年来,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蒋介石刻骨铭心的经历。宋美龄前往西安救助他,在见到宋美龄那一刻,蒋介石禁不住号啕大哭。这在日记中,也有记述。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日记中,也大量记载了宋美龄的出访与 外交活动。1943年3月2日,他在日记中记载了宋美龄在美国的国事活动:“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六厅演讲几至晕厥,其身心之疲乏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此余之审事不周,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但深信其结果于国家前途必有良效也。”

与宋美龄相比,蒋介石对宋蔼龄笔墨虽少,但在记载中总是透出浓浓的亲情。

1927年12月28日,是他结婚后不久的一天,上午他与宋美龄外出骑马郊游,“……晚餐后访大姐(宋蔼龄),谈时局,彼甚以余游息为虑,且轻视之,其实不知鸿鹄之志也。”他与宋蔼龄谈论时局,宋蔼龄警示蒋介石不能耽于享乐。蒋介石很不服气,认为这是她不了解他的远大志向。

1934年2月4日,蒋介石再次和宋蔼龄、宋美龄游览六合塔。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宋蔼龄被描写成一个有思想,善决断,且充满人情味的长姐。

在宋氏三姐妹中,蒋介石对宋庆龄的记述最少,很少见到他们之间有所交往的记载。但是每次提到宋庆龄,蒋介石一般是尊敬地称为孙夫人。1943年3月12日下午3时,他与蒋纬国拜访孙夫人,是“以本日为总理逝世忌辰”。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去看望宋庆龄,显然是为了表示对孙中山的尊敬,并对孙夫人宋庆龄表示慰问,当天宋庆龄也非常热情,她用酒酿蛋款待了他们。他得意地对蒋纬国说:“余谓此故乡宁波款待新女婿与外甥之珍品也。”

但是,宋庆龄与蒋介石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在旧金山会议前,宋庆龄曾与蒋介石商议,让他接受中共的代表参加,这让蒋介石非常不满。他在日记中恨恨地写道:“共匪知我绝无指派其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之可能,彼乃间接运动宋庆龄对我说项,此庆龄与我提共匪事乃十五年来第一次……最后则以宋说项无效……”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真假爱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是近代史专家,尤其以对蒋介石的研究而闻名。

2006年3月31日,蒋介石的日记(1917-1931年)第一次对公众开放。杨天石提前到达美国,开放当日一大早就在门外守候,并第一个见到日记真面目。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胡佛研究院又陆续开放了蒋介石1932年至1955年的日记。为此,杨天石又两次赴美,抄录下大批珍贵资料。

关于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问题,一直有很多传闻。最广泛的说法是,蒋宋之间是一场政治婚姻,两人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后来有美国人出书,称蒋介石在重庆时期,宋美龄曾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温德尔.里维斯.威尔基有过一段婚外情,更给蒋宋的婚姻蒙上了一层迷雾。

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已有过三位妻妾,分别是原配毛福梅,第二位姚冶诚和第三位陈洁如。

“奢靡趋俗,招摇败名”、“以洁如治家无方,教育幼稚,不胜怨恨”……这些出自蒋介石早年日记的怨言,是对其前妻的评价。他还在日记中深深慨叹自己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蒋介石的日记中有“终日想念美妹不已”,“终日想念美妹不至”的记载。

1926年,蒋介石在广州第一次见到宋美龄是在孙中山的上海故居,两人一见钟情。蒋介石认定宋美龄是自己所爱慕的女性,宋美龄也对蒋介石印象极好,默许非君莫嫁的心愿。

1926年北伐军从广州出发,到了湖北时,蒋介石写信给宋美龄的大姐宋蔼龄,希望她能够带三妹宋美龄到江西南昌会面,并相约陪同游览山水。

1927年3月的日记中写道,“终日想念美妹不已”,5月的日记中写道,“终日想念美妹不至”。

蒋介石这位沙场老将和情场老手“情场如战场”,除了日记抒发相思苦之外,他还写了好几封情书,攻势不断。

后来,两人终于约会了。他们在上海一家小餐馆谈心,蒋介石事后在日记中留下了“约会别有一番风味”的注脚。

1927年9月宋美龄私下答应了婚事,认为“人生以订婚为一大乐事”。这只是两人私订终身,宋家还没有答应。

蒋介石为了求宋家答应婚事,同年11月特别远赴日本见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一天连见3次。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宋母“心情甚为愉快,欣然同意”。

1927年12月1日他和宋美龄结婚。当日,他在宋家的要求下举行了两次婚礼,一次是在宋家举行的简洁的教会婚礼,一次是在大华饭店举行的豪华、时尚的婚礼,赴宴宾客达1000多人。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他还详细地写下他们婚礼后乘车游行、晚宴,以至最后入新房的情景。

对于这场婚礼,当时曾有人说这是一场“政治婚姻”。也有人说,蒋介石结婚当天在报上发表专文,认为宋美龄是他唯一的终身伴侣,可以让他无后顾之忧,奉献革命事业。

北伐结束后,蒋宋结婚半年,蒋介石在日记上写道,“北伐成功,夫人之助,居其半”。

蒋介石年轻时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好武尚斗,喜爱冒险。从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与宋美龄结婚后,蒋介石改掉了很多坏毛病。

1942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有关宋美龄和威尔基的婚外情的描述,1974年美国出版的一本《皮尔逊日记》就曾谈到此事。在美国的宋美龄读到此书后大为震怒,将出版商告上法庭。最终出版商进行了公开道歉,并承诺再版时将诽谤的文字删除。

1985年美国人迈可.考尔斯出版的一本名为《迈可回顾》的回忆录,又谈了宋美龄与威尔基的“风流事件”——秘密约会。“蒋介石发觉,气愤至极,率领手持自动步枪的士兵前往捉奸”等等。

杨天石说,史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这是美国人的“恶作剧,是很荒唐的事”。杨天石研究了威尔基当年在重庆的所有报道和相关档案资料,认为威尔基没有任何可以和宋美龄单独约会的空隙。

杨天石说,那时宋美龄一直身体不好,她是不是那种风流女子暂当别论,但她当时根本就无暇他顾。她因在抗战期间到淞沪前线劳军时,突然遭到日军飞机空袭,翻车受了伤。从那以后,宋美龄就常年疾病缠身。1942年10月2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妻体弱时病,未能发现病因,甚忧。”两日后又写道:“妻体弱神衰,其胃恐有癌,甚可虑也。”10月30日他再次写道:“恐妻病癌,心甚不安,决令飞美就医,早为割治。”

宋美龄此后访美确是去看病,而非像美国人所说的与威尔基之间的“私情”有关。

1942年11月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为妻将赴美,此心甚抑郁,不知此生尚能有几年同住耶?”11月17日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中又写道:“夫妻依依,甚以明日将别为忧也。”

11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平时不觉夫妻乐,相别方知爱情长。’别后更觉吾妻爱夫之笃,世无其比也。”宋美龄到美国后经医院检查,确认没有患癌症。消息传来,蒋介石大喜:“妻于二十六日平安飞到美国,并据医者检查,决无癌症,此心甚慰。”

11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妻于十八日赴美,临别凄怆,儿女情长,今又获一次经验也。”

除夕之夜,蒋介石又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为旧历除夕,孤身独影,萧条寂寞极矣。”

宋美龄到美国医病时,也参加了一些外交活动。1943年3月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充满自责地写道:“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6厅演讲,几至晕厥,其身心之疲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此余之审事不周,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

从这些来看,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夫妻情还真是有些爱情的。

 

 

          “蒋家王朝”的遗孀们

 

  汪长诗 从少奶奶到平凡女子

最近(2007年),汪长诗和母亲、兄弟及小辈们一行十余人回到连云港灌云县板浦镇祖宅寻根,在同行的小辈中有她与蒋孝武的儿女蒋友兰、蒋友松的身影。

蒋孝武在22岁时进入慕尼黑政治学院就读。有一天,蒋孝武趁着假期到瑞士游玩,当天晚上在一个宴会中结识了漂亮的汪长诗。汪长诗的父亲汪德官是著名的电信专家,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的官员。那时他已从退休并开始经商。由于汪家定居瑞士,汪长诗已加入瑞士国籍。

   汪长诗当时才17岁,长得娇小玲珑。蒋汪二人认识半年后就决定“闪电”结婚。1969年24岁的蒋孝武与汪长诗结成百年之好。                                                   蒋孝文的夫人徐乃锦

汪长诗婚后不到两年,就为蒋家生了友兰、友松一对儿女。然而蒋孝武与汪长诗的蜜月期持续了没多久,他们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冷战”中。汪长诗最终终于忍受不了蒋孝武的花心,恨别蒋家。她离开蒋家那一天,留下了一封信,把两个孩子一起带走了。

汪回到了在瑞士的娘家,并打算把孩子长留在身边。但后来蒋经国思孙心切,再加上当时“台独”分子欲绑架蒋家幼孙的传言甚嚣尘上,因此蒋经国派人劝汪把小孩送回台湾,汪长

诗含泪答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单身生活后,汪长诗结识了一位画家,另行改嫁。

蒋友兰目前在香港从事传播业,经常台北、香港两地跑。蒋友松曾先后在新加坡和瑞士求学,后来在美国旧金山从事风险投资业。2002年蒋友松与台湾姑娘徐子菱在美国结婚,后产下一女,是蒋家第五代第一个孩子。

 

 

         蔡惠媚 从地下情人变成“二太太”

 

蔡惠媚是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她是第一位嫁给蒋家的台湾本地媳妇,也是蒋家最年轻的寡妇。                          

蔡惠媚出身台中清水的名门望族,父亲蔡垂碧以船务发迹。蔡惠媚在家中最小。1975年,汪长诗从众多的应征中,选中了18岁的蔡惠媚担任蒋友兰和蒋友松的家庭教师。蒋孝武和她见面后对她一见钟情,旋即展开热烈的追求,后来更逐渐化暗为明。汪长诗发觉两人的暧昧关系,一怒之下夜奔慈湖找蒋经国告状,但仍无法挽回蒋孝武那颗不羁的心。

1986年,蒋孝武和蔡惠媚在新加坡举行了结婚仪式,蒋经国派蒋孝勇代表家庭参加了婚礼。

蔡惠媚没有自己的孩子,把母爱都给了友兰和友松。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1991年7月,蒋孝武突然病逝,当时蔡惠媚年仅32岁,此后她一直守寡至今。                                           蔡 惠 媚

 

  方智怡 天之娇女自有福                             方 智 怡

方智怡生于1949年,是前“台湾国道高速公路工程局局长”方恩绪最小的女儿。

蒋孝勇在念“陆军军官党校”预备班的时候,一位同学在高中毕业后,想通过海外留学来逃避兵役,于是很郑重地将自己的女友托付给蒋孝勇代为“照顾”,这位女友就是方智怡。蒋孝勇对朋友的托付十分“认真”,结果赢得了佳人芳心。

1968年夏天,蒋孝勇带着方智怡去找蒋经国夫妇,正式公开了他们的恋情。据说蒋介石特别喜欢方智怡圆圆大大的脸,觉得方智怡气质很好,还说“这才是大家闺秀应有的样子。”

蒋孝勇和方智怡在1973年结婚,方智怡嫁入蒋家后过着少奶奶的富贵生活,并为蒋孝勇生了三个儿子:蒋友柏、蒋友常和蒋友青。蒋孝勇从台大政治系毕业后,曾出任过中兴公司总经理和电器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务。

蒋经国去世后,蒋家子孙突然失去了荫庇,方智怡也不得不随夫举家移民加拿大。1990年,方智怡在加拿大以41岁“高龄”生下小儿子蒋友青。后来,蒋孝勇开始整理祖父和父亲的日记,方智怡也帮丈夫整理文件。1996年,蒋孝勇因喉癌去世。

方智怡现定居美国,在旧金山自行创业,如今拥有两座购物中心和一栋豪宅。目前(2007年)担任国民党中常委一职,手头还在整理着蒋介石和蒋经国的日记。

    方智怡的长子蒋友柏毕业于纽约大学信息管理专业。他创办的橙果设计公司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著称。2003年他与台湾女演员林姮怡结婚,现有两个小孩:女儿蒋得曦和儿子蒋得勇。

 

  邱爱伦 现在蒋家辈份最高的女人

蒋纬国的第二任妻子邱爱伦是一位中德混血儿,她是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中央信托局”副处长邱秉敏的女儿。

蒋纬国早年曾与西北富豪石凤翔之女石静宜结婚,但石静宜因难产于1952年去世。1955年,蒋纬国在孤独中偶然结识了邱爱伦。邱爱伦既有欧洲女子的美貌,又有东方女子的贤淑。蒋纬国一见倾心,很快和她订下终身。订婚后邱爱伦即赴日本学习音乐。两年后,蒋纬国赴日本娶回邱爱伦。

1962年蒋纬国与邱爱伦生下一子蒋孝刚。传说蒋孝刚是“试管婴儿”。

邱爱伦长年在美国定居。1997年蒋纬国病重期间,她曾回台北悉心照料。蒋纬国病逝后,邱爱伦料理完丧事后再度飞赴纽约。她常去陪伴百岁高龄的宋美龄,使同样孤独的婆婆消除片刻寂寞。自从宋美龄去世后,原本生活低调的邱爱伦就更主动消失于公众的视线之中了。

邱爱伦的儿子蒋孝刚是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拥有美国律师资格和博士学位。1987年他与王倚惠结婚,育有儿子蒋友捷和女儿蒋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