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天道》 第四讲 给当领袖的人看的妙道


                   禅说庄子《天道》

        第四讲 给领袖们看的妙道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

 

以天地为宗

 

这一段也很精彩,它讲帝王之德,是给当领袖的人看的。《道德经》也讲过这个,但与《庄子》相比,后者要详细得多。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我们在读《坛经》时,看到六祖讲“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实际上,这种教法《庄子》早已有之。那么帝王之德,作为社会最高领导者、最高决策者、最高执行者,你怎样来行使你对社会的责任?怎样把教化、自化做到最佳状态呢?

 

第一条:“以天地为宗”。为什么现在庄子会被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奉为他们的祖师爷?就凭这一条就绰绰有余了。以天地为宗,佛教讲这山河大地是我们生存的依报,我们依靠这个“报” 才有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你离开了山河大地,离开了这个地球,你人类哪有地方过日子?可以这样说,讲生态平衡,讲这个生态链实际上就是以天地为宗。离开了天地这个大的环境,我们就无立足之地。如果你把天地给弄乱了,那就“失其宗”了,就像《道德经》所说的“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就会处于这种极端的世界末日状态。所以“以天地为宗”,就是要我们去遵循天地之道,不能随意去破坏大自然运行的节奏。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听说长江都有咸潮了,说珠江有那还情有可原,珠江水系有时雨季水大,有时水少遇到干旱,珠江三角洲的江水不足以补充,江面低于海平面,海水就会倒灌。那个长江口的宽度虽然和珠江口的差不多,但长江的水量可是珠江的三五倍!长江从来不可能有咸潮。这几年珠江有咸潮与干旱有关,长江跨的地域那么大,从青藏高原开始,到四川盆地、江汉平原一直到江西这边,到上海出口入海,它跨了这么大的一片地,北方旱了南方有雨,东边旱了西边有雨,长江的流量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尽管这几十年里也有过干旱的年代,但也不至于引发咸潮,长江口的水平面比海平面低,就都不正常了,这是从来没有的。

 

再说黄河,我们坐火车到华北去,一过郑州黄河大桥,你就看不到一条河有水,这是多可怕的事情。到了河北省,过了秋收季节,把庄稼一割,哎呀!就像到了戈壁滩的感觉,很可怕的。整个华北以前是很富裕的,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以前八百里秦川富甲天下,秦朝因之统一天下,汉唐都作为根本,唐以后陕西的平川就完了。秦晋高原、河套地区在先秦时森林覆盖率60~70%,改革开放前森林覆盖率几乎是降到零,多可怕!为什么?就是没有“以天地为宗”。人口的繁衍,生态的破坏,现在的污染,你看成都以下,攀枝花也好,宜宾、泸州、重庆、宜昌、武汉、南京……这些大城市都污染得一塌糊涂。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也是,许多种鱼都没法生存了,这就叫“有失天和”。

 

因此,“以天地为宗”,就是要承认自然环境的神圣性。如果不承认自然环境的神圣性,虐待自然,无穷无尽地贪婪掠夺大自然,我们就会自食恶果。所以这是帝王之德!真正的帝王,他是要“以天地为宗”,要把这个看到。古代有天坛、地坛,北京现在都有,历朝历代哪个不去祭祀天地?都要去祭祀天地,承认天地的权威而不敢冒犯。天地君亲师这个顺序里面,天地是放在皇帝头上的。以天地为宗是没错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有“以天地为宗”的价值观念。

 

以道德为主

 

第二条:“以道德为主”。天地是纯自然的,道德是社会化的。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就离不开“道德”两个字,当然这个道德还是在自然之中存在的。 “道”向上就合乎天道,向下就合乎人道,涵聚于内就称之为德。以德为主,以道德为主,我们要有这个定心丸。我们平常什么在给自己当家作主?是贪嗔痴慢、七情六欲、酒色财气在给自己当家作主吗?还是道德在给自己当家做主。我们的道德到底是匹夫之德,还是帝王之德?帝王之德说白了就是大公无私,天下为公。如果据天下为己有,像黄梨洲先生写的那样,把天下财富都当成个人的,天下的女人都当成自己的,老百姓都是奴仆,那是独夫!为什么?因为他是以私的眼光来对待天下社稷,不是以公心来对待天下社稷。我们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公心吗?还是私心?以公,那么就是道德,坐稳了,坐实了;以私,那你就别奢谈道德。

 

所以,公、私两个字泾渭分明,有德无德就在这两个字上。你翻得过你就对了,翻不过就不行。出家人也是这样,很多人为什么修行上不去?就在于他都是为自己个人解脱。这几天整理佛源老和尚的法语,老和尚经常讲,你修行嘛,你就不要考虑自己,要回向给众生嘛;我有十年修行功夫就回向给众生十年,我不要,我要来干啥?你真正回向了,送给大家你才真正有功德。你把在禅堂打坐、天天磕头当成是你自己的功德;当成你自己的功德你就没得功德!你回向给众生了,你才真正有功德。若用公心来修,为了众生,为了法界,你就肯定有成就。如果总想着我要怎样怎样,我修了以后就神通广大……你就没得搞,你就永远修不上去,你就是修了也只能成魔王,不会成菩萨。

 

前面说了“无所积”,“天地运而无所积”,不要积累,全部都甩出去,恰恰这样你就有功德了。就有这么怪!所以有成就的人他就心公,心公他就有成就。如果私心一动,我们想想现在这些大师们也好,学者们也好,包括佛教里面那些大和尚也好,只要有私心,大家眼睛都把你看到,一看到你就转不动,你那一念,私心一露别人就给你看到,看到你就麻烦。如今这几位老和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崇敬,因为他无私,无私大家就尊敬你,所以要“以道德为主”。个人的修行,不怕你再精进,再努力,不管你章法怎么怎么样,也不管你的老师如何如何了得,总之,这个心念就决定了一个人修行成与不成的命运!

 

以无为为常

 

第三条:“以无为为常”。无为为常就是无常,看破了无常你才知道什么叫无为。我们很多人什么事情都想可控,这样、那样,什么都要捏在手里,都要弄在自己手板心里转,拿到自己手板心里玩;这理想,那目的,这样策划,那种策划,你不外乎就是去想达到目的。通过自己的手段,通过自己的策略运作,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为命啊!我们的人事因缘你未必自己做得了主,你自己的心念,念头来来去去尚且不能作主,还奢谈外面的因缘你能作主?秦皇汉武都不能作主。毛老人家以前那么牛,他也不能作主,“文化大革命”那个烂摊子他就收拾不下来。美国那么财大气粗,伊拉克、阿富汗就未必能作主。为什么呢?你还是没有看破,非得要这样那样,要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跟着你的指挥棒转,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道家看透了这一条,就以“无为”来料理天下事。无为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常”。这是一个根本的方针,永恒不变的方针。我们怎样使自己能够做到“无为”?这是圣王之道,帝王之道。《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就是谈的这个。下面主要谈“无为”。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这个就是怪事,你真正当皇帝的,当最高领袖的,你就要做到“无为”,不要刻意地去发号施令,不要搞东搞西的,你这样了,天下就有余,就可以“用天下而有余”。皇上有皇上的位子,我经常说,国务院总理不可能把哪个县的事料理了。全中国几千个县,你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料理,你累死了也料理不过来。当皇帝的事就是“无为”,不能去有为,有所为就失职,就渎职。为什么?五脏六腑,心肝脾肺,你让哪个去料理?哪个你都没法料理。只有无为,你不去管它,它自然而然的就无不为了。你成天把心捂住,那么你心肯定有病;你把肝捂住,你肝肯定有病;成天把脚捂住,你脚就有病,这是百分之百的,你哪不舒服你才会想它嘛,才会引起你的注意,舒服了就不会引起你的注意。所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哪个地方不舒服,哪个地方就响警报,你就会把那个地方捂住,关照到。

 

治天下也与我们这个身体一样,社会嘛,金字塔的结构,底层是老百姓嘛,各级基层组织,一级一级上来的,所以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有它自己的运行轨道,不需要你亲自去料理。国家前三十年的经济之所以还没有真正走上轨道,就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就像父母带娃娃,从婴儿开始,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最近不是有个博士生要自杀吗,读了博士还要他妈去给他做饭,离了他妈就不会过日子了,他自己完全成了读书的机器人,社会生活、人情世故完全不懂,社会上一点免疫力都没有,像他这样如何过日子呢?我们国家以前也是政府包干老百姓衣食住行,计划经济全面包干,那怕你当市长、当省长,一个图表全部给你画好,你就成了机器,按照国家的指令办事就行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讲市场经济,收获很大,但还是没有真正完全做到各行各业有机的、有序的、健康的运行状态。

 

无为天下有余,有为天下不足

 

所以,这个无为是使社会按自己的机能廿节奏去运行,让最高的政治可以超然出来而不去干预。怎样才能做到这点?那就只有把社会这个阴阳调理好,让下面自然的、有序的、祥和的、有机的去发展。就像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不用去管,我们的心肝脾肺自行运行,就很健康,不用吃药。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法规,其实就是药单子嘛,就是下药嘛。社会运行有障碍,哪里不通了,一个法令下来了,疏通疏通,要把这个不通的弄通;有时拆东墙补西墙,有时就剜肉补疮。当然,人类社会有史以来都存在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做得到真正无为而治的,无论欧洲还是美国。不过人家的市场经济发育得比我们早几百年,规矩符合他们的实际,不像我们麻烦多,人家都是百年老店,几百年的老店。我们中国现在没有老店,只有这二十年,以前存在的都“社会主义”了,百年老店没有了,老店不多那就百废待兴嘛!

 

为什么“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以前宣传的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小河有水,水往低处流,大河之所以有水是小河养起来的,是由无数条小河汇聚而成。但现在,小河都是小金库,小流域,大家都把水库弄起来;甘肃、陕西圈水,嘉陵江就没水;反过来你大渡河、岷江、雅砻江、金沙江、长江也在圈水;水电部门的人只要看到有水,有大江大河就给你修水库,修电站,把水给你圈起来。这个水圈多了,大河就没有水了,这个也是麻烦。

 

但“藏富于民”这个观念,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共同的,包括墨家都是讲藏富于民,并不讲藏富于国,藏富于朝廷!老百姓都穷了,你朝廷哪来钱?老百姓都富了,随便你每个拿一点点,国家都肥得流油。美国的财政收入为什么那么高?这是因为美国人平均收入最高,在高指标上每个人纳一点点税,国家就是几万个亿的收入。我们国家十三亿,每人交十元算什么,交一百元又算什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交一百万给国家,那就无敌于天下,可问题是首先要老百姓富起来,才有能交一百万税的能力。现在你说交几十块钱的,裤腰带勒紧点也行,但那个无济于事,你要让老百姓充分地富起来才行。让他们富起来并不是要你发钱,而是要你给政策让老百姓富,让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百业兴隆,风调雨顺,这样整个社会健康了,社会富有了,国家自然就富有了,造太空飞船、造航空母舰的钱都有了,也不焦虑这些事了。

 

“而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当年毛老人家大跃进时,是不是有为?先是十五年赶上英国,后来又改成十年赶上英国。1956年时钢产量才五六百万,到了1958年就要喊1080万吨,那时砸铁,砸锅,砸碗,门闩子都扯来炼钢铁。大跃进要亩产“一万斤”,这就是有为嘛!这样的有为,全天下就不足,这不足所造成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后来放下有为归于无为,“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刘少奇、邓小平一搞,这一关就过了,自然地就过了。“四人帮”一垮台,邓小平一上去,人民公社一废除,大家分田到户,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以前人民公社的土地随便怎么种,只收得到四五百斤,结果一包到百姓手里,就川西坝子都是一两千斤,所以这“有为”和“无为”是两个方面——当领导的一定要无为,下面才有积极性,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策略性。

 

无为而治与有为而治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上古的圣人才会把有为变成无为,把帝王的有为当成失职,当成一种愚昧。只有真正无为的人,他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帝王。汉初文景之治是无为,到了汉武帝搞有为,结果就把家当基本上玩光。到了汉武帝以后,昭帝,宣帝还是恢复到汉文帝的无为状态。东汉年间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无为而治。当然无为而治也有它自身的一些麻烦,主要是组织机构上的一些麻烦,像外戚专政、宦官专政引起的这些麻烦。到了唐朝,唐太宗包括武则天、唐玄宗还是搞点无为而治,尽管是有为兼搭着无为,无为兼搭着有为,搞得还比较好。包括宋朝的皇帝,都还搞得比较好,在有为时要尽量地无为。

 

王安石变法就是有为,有为本来是个好事,结果弄成坏事情。河南人至今耿耿于怀,千年没有翻身。女真人入侵后,从此中原就失去了地位,文化的失落,政治的失落,经济的失落。河南人自从“靖康”之变以后就一落千丈,把账都算在王安石身上,王安石背总黑锅。

 

当然,历史的事情我们也不说是非,我们也没有资格去说是非。用道家的学说来看,这一切都是大道在运行,你人算不如天算。宋代的时候,按现在计算的GDP,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根本不能和中原比?那些游牧民族纯粹是一穷二白,饭都没有吃饱的,一无所有!但他就可以把你当时占据世界财富三分之一、最繁荣的帝国给你灭了!轻而易举就夺了。不仅是中国,中亚那几个突厥汗国,包括斯拉夫那边的都被蒙古人弄得七零八落。也不能说人家不富裕?没有战斗力?人家武器装备也好,粮草供应也好,守城的器具也好,防御性的这些科学技术都远远超过了蒙古人。

 

满清人灭明更荒唐,大明帝国守辽东的部队,兵精粮足,铠甲又厚,玩的又是最现代化的战斗武器,红衣大炮,努尔哈赤死在那上面,皇太极死在那上面,他们有什么东西?除了有点骑兵冷兵器,什么都没有。就是这样子,堂堂大明帝国,莫名其妙地一亡李自成,二亡满州人。而满州人也是穷得叮当响的,那时起家才二十几年,仅几十百把万人,当时明朝崇祯年间中国人是上亿,肥得流油,但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加上灾荒,老百姓造反。大明王朝一忧辽东,二忧流寇,军队缺饷。崇祯皇帝求爹爹告奶奶,喊这些皇亲国戚,各部大臣捐点钱,一百万都拿不出来。但李自成一进皇宫,到了北京城皮鞭子一举,轻而易举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就出来了!所以无产阶级专政一下就见威力了。

 

上无为,下有为

 

“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这个原则很明白,特别是当领导的要明白。古代圣人贵无为,君上无为是个原则,如果上下都无为会怎么样?当领导无为,下边的也去无为,这是“下与上同德”,这下没有了尊卑贵贱之分,你要想让他听你的指挥和领导就不行了,那么“下与上同德”就不成。不臣,就失去了臣道,失去了他的规范。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臣下应该有为,君上应该无为。但是你君上也去有为,臣下也去有为,上下争利,那么就上下同道,大家都走的一条路,一个原则,没有规矩,那么“上与下同道则不主”,就是不君不臣,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君上应该无为,臣下应该有为。如果臣下无为,那就无老无少,不听说不听教。所以,上应该无为,下应该有为。如果上也去有为,对不起,你这个当皇帝的没当好,失去你的职责,就叫君不君。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原则,处于上的,必须“无为”,天下为“我”所用,只有自己处在“无为”上,天下才能为“我”所用。下,必有所为,就是下面这些基层的必有所为。农民不种地怎么行?工人不上班怎么行?干部们不值班怎么行?所以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所为。“有为为天下用”,这个天下才养得起来,国家机器也才养得起来。“此不易之道也”,这是根本之道,不能变。所以,政治的最高原则就是这个。最高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但要把这根弦调顺则很不容易。怎样把这根弦调好?我们就要看到这个“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我们要把关键词抽出来,这一节就是纲领了。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所以古代王(读旺)天下、料理天下了不起的圣王们,“知虽落天地”,他的智慧包裹天地,非常了不起。但是“不自虑”,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好像没有考虑什么问题,不自以为是,就是不打妄想,不兴妖作怪,不这里去那里去的搞什么东西。他是处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虚一而静”的这种状态。我们反复讲,我们平常过日子讲修为,应该有什么样的状态?那么就是要处于这种状态——“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

 

“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这个“辩”就是我们的才能,是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人类的文明,把这个精神世界建立起来,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建立起来。“雕万物”,拿康德的话来说,人类为自然界立法;用庄子的话来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就是精神变物质。我们人类文明的一切,哪一样不是精神变出来的?哪一样不是人的意识把它刻画出来的?不管自然规律也好,物理学、化学、工程技术、声光电气……哪一样不是我们人类把它弄出来的?所以,心生种种法生。但是“不自说也”,我们这个心动都没有动就把这些事情料理得很好,总之一句话:不要自以为是,不动手脚而万物自成,所以圣人是“垂衣裳而天下治”。

 

“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用以前的话来说:一切功劳归于党,归于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的建设成就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贫下中农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出来了,功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他无为,但这一切功劳都是他的。这就是原则!所以,你当好了领导是这样子。你在机关单位,安安稳稳;弄不好,弄坏了事情,有的是替罪羊,舍车马保将帅,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子。现在不同了,给你逗硬了,纪委越来越严厉了,实施问责制,稍微不对,你一把手就要担当责任。这个也是属于“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彫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我们要把这些看破,看透,看懂。

 

最高领袖不必亲自去造原子弹

 

“天不产而万物化”,如果老天爷要当怀儿婆,它去生这个生那个又能生几个呢?所以,天不产而万物自化,让其各有母亲,让万物自生自化。“地不长而万物育”,现在地长庄稼是人在搞,春夏秋冬该种什么是人在搞,其实地才不管什么呢,春天来了,春风春雨一化育,地上该长什么就长什么,该长草就长草,该长树就长树,香花就是香花,毒草就是毒草……只要人不去干涉它,它是自为的。我们也不关心青藏高原还有多少物种,亚马逊森林里还有什么生物——那是你人能管得了的吗?佛教说,一滴水中都有八万四千虫,那是你能管的吗?管不到。所以“地不长而万物育”。

 

“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最高领袖作为社会的最高责任者,就应该坐到“无为”的位上。天下功,天下的老百姓知道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天下趋利嘛,哪个老百姓不趋利?有了利就要给国家上税,国家也就有利了;各行各业都把自己的行业干好,那么整个社会就富裕了;搞文化的搞文化,搞科学的搞科学,搞农业的搞农业,搞工业的搞工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的确天下的功用就建立了。并不需要我们最高领袖亲自去造原子弹、造飞机、种庄稼,不需要。

 

“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通过这个方面,当然,天不产而万物化就很神了,地不长而万物育就很富了,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成就就很大了,所以《道德经》里说“道大,天大,王亦大”。

 

“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这就把前面的总结起来了。“帝王之德配天地”,儒家说,孔夫子德配天地。以后的皇上都要德配天地,这成了一种公文式的虚文了。我们真正要德配天地就要把道家这套学问学好。当然,我们也不是帝王,我们还是德配天地,是什么?天就是我们这颗心,地就是我们这个一百多斤的肉体,把自己这个小天地、小乾坤的阴阳料理好也就可以了。“此乘天地驰万物”,我们才可以在天地之中自由自在地过日子,在万物之中顺应各种各样的因缘,在人事之中善用人情之道,我们就可以在环境之中得天乐、得地乐、得人乐。不然你连人群之道都弄不好,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你怎么还谈得上得天乐?得地乐?得人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