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天道》 第五讲:轻重缓急的关系


                       禅说庄子《天道》

           第五讲:轻重缓急的关系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

 

知本略末,知要略详

 

“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于主,详在于臣。”我经常讲轻重缓急的关系,在《道德经》里边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在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分清本末。道家学说是讲大局的,在大盘上运作,作为帝王之术,就要知本,略末,知要,略详。以前毛说“纲举目张”,“面上的工作要抓好三分之”,就是在说“本,末,要,详”上的关系。什么是“本在于上”?大家要知道中国的政治与西方不一样,中国的政治从来都是皇上乾纲独揽,从来都是中央集权;东南西北中,朝廷是管理一切的,这是圣旨,所以“本在于上” ,治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是在上。

 

而“末在于下”, 末枝细节的,士农工商,乃至百官群僚都在下。我们中国历史上兴衰治乱,往往首先是本乱,物必先腐而虫生。你本一乱了,朝廷昏君奸臣当道,治理就出问题。治理一出现问题,就引起民乱民变,或外族入侵。所以这个因果是很明白的。本在内,末在外;所以内因起作用,外因是条件。也就是说内因是上是本,外因是末是下。

 

我在讲《易经》的时候也经常说,阴阳,什么是阴阳?我是阳,其他全部是阴。每一个人都处在这个状态之中,首先自己要牢牢地居于自己的阳位。周围哪怕是亲戚朋友,老婆娃娃都是“阴”。因为在人际关系上,“我”永远是绝对中心地带。具体的“我”永远处于中心地带,其他的各种因缘,“我”之外的只能属于我所有,我所用;或者能不能为我所有,能不能为我所用,是这么一种从属关系。所以“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这看起来只有八个字,但要把它心领神会,举手投脚、天衣无缝地把它运用好,用禅宗的话来说“处处打成一片”,这得好强的功夫啊!

 

“要在于主,详在于臣。”这个是职能分配。我也经常说,你一个县级官员不能把中南海的事情做了,而总书记,总理的又把派出所、办事处的工作做了,这也是不可能的。“要在于主”,主,他就是抓纲,抓根本;国家的根本在于什么地方?拿陈平答汉文帝的话来说,就是协助陛下,调理阴阳,监察群臣,安抚外夷。他不会陷于具体事务,只要把国家大的阴阳,把组织工作、武装力量,把经济命脉捏到手也就对了。

 

“详在于臣”,真正要治理天下,这么大个国家,东南西北中,纵横几千里就属于臣子的事。三卿六部乃至于各州府县,这就是“详”。过去是几千万,现在是十多个亿,你要想紫禁城的人来全部料理,不可能!所以“详在于臣”。这些关系一定要弄清楚。这些关系搞不清楚,你当领导的天天去做具体事情,就属于“君不君”了。你当臣子的不去做具体的事情,那就“臣不臣”了,所以必须是“上无为,下有为”,这才合乎于天道,也才合乎于治道。下面是一系列的排比。

 

五种本末关系

 

“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古代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三军是指左、中、右三军,五兵是指弓、殳、矛、戈、戟五种兵器。“德之末也”,《道德经》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得已!那么在平常时间谁去耍枪弄炮呢?健康的人不需要吃药,吃药的人身体已经是很糟糕了,他才去找医生开药。三军五兵是政治上的一剂药,而且是一剂毒药,不祥之器都是“德之末”。如果国家太平,海内升平,四海讴歌,老百姓安居乐业,百官群僚恪尽职守,境内境外相安无事,何需三军五兵之用!三军五兵之用往往是一个国家已经处于动乱状况,上下不安,处于德之末,你才要用军事行动啊。大家温文尔雅的,讲理,讲信,哪里有这些官司讼事,哪里有这些拳头刀枪,所以“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

 

“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赏罚利害,我们现在的法律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开车的闯了红灯,罚款200,扣三分,现在电子眼也多。你卫生没做好罚款单就来了。《道德经》说过“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乱之首也,作为刑法都是教之末了,如果整个社会教化得力,大家都是风声雨声读书声,都循规蹈矩很有教养,自觉地遵守礼数,哪里还需要“赏罚利害,五刑之辟”呢?!五刑之辟就是五刑之罚。“五刑”在以前可是很严重的啊,最严重的是砍头嘛,有判刑的嘛,有刮光头的、宰手宰脚的、脸上刺字的……所以用这种来严申教化,用刑法来规范人,的确是“教之末”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何需用刑法,都是实在是不得已了,才用刑法。现在西方反对死刑,这也弄得很热烈的。只有教不立,教化失败你才有刑法之用。

 

“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这与上面是并列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一家叫名学。名学有两层意思,一是叫名家学说,就是搞逻辑的,什么白马非马、坚白论之类的这一套,包括墨辩这些,他最初都是名家学说。形名,形是外形;名是命名、名称;形名就是名和实的关系,概念和实体的关系。但后来,形就变成了刑法的“刑”,为法家所专。循名责实,就是礼法之中引伸出来,逻辑学进入了政治、法治的层面,成了刀笔之吏所掌握的条条框框,用来收拾人了。“礼法度数,形名比详”,在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法是称周礼,我们现在拿到周礼一看,礼记、曲礼、乡礼……,周详得很啊,举手投足、进门出门、见君主、见长者、见老师,夫妇之间、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那些礼数,详细得我们现在看起来都觉得很麻烦。寺庙里比丘有200多条戒,这些戒我们都觉得繁了,但要比起周礼威仪三千来,确实有点相形见拙。

 

“形名比详”,这些都是治之末也,我们在学《论语》时也感觉到,孔夫子对这些繁琐的礼数虽也遵守,但不认为是根本。根本的东西是先王礼法的道统法统,而不在这些外相上。他重本,本立而道生,本属于修身齐家的这一套。你首先要修身,把心头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打扫干净了,你这些礼法度数才有作用,礼法度数是为这个服务的,是为本服务的,本就是“止于至善”。所以,这也是对的。不要以为那些不看根本,只看外观,看外面的形像,就像演戏一样,把这样套路那样套路记熟了他就合格了,未必是!

 

“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古代的音乐舞会有钟鼓,羽毛就是装饰嘛。音乐是内不在外,能够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东西不在钟鼓之音、羽毛之容上。因为钟鼓之音它可以无穷的变换,但是谁在操纵它的演奏?羽毛之容也可以不断修饰,但是谁在支配它修饰?所以这一切还是要把主人翁找到。所以乐之末也!那乐之本又是什么?乐之本还是我们这个能生喜怒哀乐的“心”。有了这个能生喜怒哀乐的心又何需去搞“钟鼓之音,羽旄之容”这套东西呢?

 

“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家里面死了人,长者或亲友去世,家里面要哭泣致哀,披麻戴孝。这个“绖”就是披麻戴孝的那个麻袋。“隆杀之服”,古代社会老辈子去世了,亲戚朋友,直系亲属,直系旁系穿的就不一样,直系子女是重孝。如果是儿子死了,老辈子就不能给娃娃戴孝,儿子戴的孝,孙子戴的孝,侄儿侄女都不一样,是有区别的,内亲外戚都有区别,悼念的人都不一样。但这些都是“哀之末也”,并不是要你那注意力放在形式上。我们也看到一些平时对父母恶劣无比,打去骂来的,毫无孝敬之心,但是办丧事却办得很隆重,很讲排场,坟墓修得也豪华,又请风水师,又找好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老爷子走了,找个好风水,还能保佑我升官发财啊!但老人在世时何尝有过孝敬之心?何尝有过孝敬之为?所以像这种“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真是哀之末也,你真正能够致哀,应该大哀无声、大悲无泣嘛!真正的痛,痛得你哭都哭不出来。有些专业嚎丧的、喊魂的,比你亲友都会哭,这些是挣钱,你说他哀吗?鬼才哀,他一点都不哀。

 

“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所以前面的五条——三军五兵,赏罚利害,礼法度数,钟鼓羽毛,哭泣衰绖,都必须用“精神之运,心术之动”。本是什么?精神、心术,这是主人,如果没有主人运精神,动心术,那么这些花样还玩得起来不?玩不起来!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像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儒家道家都是法天则地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末学者,像这一套把戏,这一套东西,古人早就有了,但并不是以这个为本,“非所以先也”就是不以这个为本。这些都是从属,落二落三了。先是什么,本是什么?就是“精神之运,心术之动”,是运是动。杀人放火的还是有预谋嘛,还是要用心术嘛!那些搞恐怖主义的能不用心术吗?不能说一搞就叫美国警察抓住了,那也太没本事了。搞礼法度数、刑法这些,你都还是要通过仔细地考察社会治安状况和整个形势,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罚多少款都要批准,所以这些都是“治之末”。

 

“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个“先”是什么?我们看后面的“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像焉。”在中国古代社会,先后规矩是很明白的。我们看人民大会堂开会,先后秩序至今也是如此的,一乱,外边的评论就来了,他就要猜测,你这里面又有什么动作,有什么变动?中国从古到今,尊卑长幼都有序。我在讲《易经》时就经常讲“位”,这非常重要,得其位就安,失其位就凶,怎样得位?这里也是一个得位的事情。“君先而臣从”,当臣子的必须服从领导,做什么事情都是君王在先。“父先而子从”,吃饭老爷子先请,入座老的先坐。大殿上,当皇上的先坐,然后众卿平身,然后赐座。“兄先弟从,长先少从,男先女从,夫先妇从”,这都不说了,都是“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了。

 

“故圣人取像焉”。这段就奇怪了,本来道家和儒家在这方面的观点是反的,《易经》是尊阳卑阴,天尊地卑,而道家学说是阴尊阳卑,是反的。但是到了这里,他又是完全顺着儒家的路子在说,也认为儒家的路子符合天道,是“尊卑先后,天地之行,故圣人取像焉”。法天则地,不仅是儒家法天则地,道家更是法天则地,但这一段文是否被儒者修改过也未可知。法天则地,就是天尊地卑,这是不易之理,春夏秋冬这个顺序也是不易之理,而且是神明之位。天,肯定是高高在上,日月星辰在上;地下江河湖海在下;君主在上,臣子在下,这是“神明之位”,要把位守好。

 

“春夏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我们知道,中国一直很注重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也就是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这个顺序,这是万物之序。如果没有春天的种,哪有秋天的收?所以这个序是不易之序,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而言,这是铁定的规律,必须是“春夏先,秋冬后”。“万物化作,萌区有状”,当然,在宇宙之中,万事万物都生化而作。这里面的万物化作就“萌区有状”,就各有形状啊!萌就是基因、遗传密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总之,万物是各行其类。为什么有类?因为有它的机能在里面,“萌区有状”,他的种不一样,种也可以说是萌,于是才有万物之别。

 

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

 

“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在学《道德经》时,我们就知道“物壮则老”,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生住异灭”,万事无常所以“日中则仄,月满则缺”,人过了青年就壮年、中年、老年,这都是永恒的道理,所以要知盛衰消息啊!平常的人看他自然而然的,然而当情感不对或者牵涉到利益时,那么就有“杀”的感觉了。所以,《黄帝阴符经》说“天发杀机”,“地发杀机”,“人发杀机”,为什么要用这个“杀”?它就很醒目,使你感到畏惧。如果不用这个“杀”,你只说四时运行,那就运行吧,就没有紧迫感。他用了一个“杀”字,你一下就感到畏惧,畏惧你才能重视他,所以“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盛衰之变也就是无常,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有些领导同志上午还在台上堂堂皇皇地作讲演作报告,下午就“双规”了,对不起,一个跟头就栽下去,然后他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一律“请君入瓮”,大家去背书。有的人,今天生意做得很红火,看到帐上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突然金融危机来了,资金链突然断裂,一下从九重天落到十八层地狱。这几年我们看到的这种现象也不少,在金融界、企业界,我们看到好多啊。这样的人盛极而衰,而且衰又不是缓缓慢慢地,今天30度,明天29,后天28,通过一个比较平稳的衰退期,是一个跟头,一下子就下来了。所以这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机兆是什么?变化之流!这个变化之流、盈衰之期、养益之道又在什么地方?这都需要我们好好去探究,特别是事业有成的人如何“持赢保泰”?这个非常关键。

 

“夫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天地,在古代中国,天地君亲师,天地是在皇上老子脑壳上,皇上从来不给哪个人拜,但有几个肯定是要拜的,他要拜天,要拜地,要拜祖宗,这三个他非拜不可!他可以不拜佛,也可以不拜太上老君,但天地是任何皇帝非拜不可的。他即位的时候,祭天大典,祭天坛地坛,祭社稷,这些都是皇上要去磕头的地方。所以,这个“天尊地卑”,神明之位的确是至神。

 

但是天地至神都还是有“尊卑先后之序”。我们要知道在社会生活之中,我们的先后是什么?谁知道自己命运中的先后?谁知道自己精神中的先后?总之昨天过了有今天,今天过了有明天,这个是先后来去。念头之中,前念后念,念念不息也是有先后之序。先后之序并不是我们设定的,是老天命定的。时间是永远,逝者如斯,毫不停留。空间的方位倒还是可以重复,今天到火星去,明天还可以从火星回来。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了几十亿年,好像也是在不断地重复,但时间可不可以重复?时间绝不可以重复!没有回头路可走。那么,“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后之序”我们怎样把尊卑先后之序放在我们生活之中?明白了这个尊卑先后之序,才不会在政治上惹麻烦,在经济上惹麻烦,在生活圈子里面惹麻烦。所以“而况人道乎!”什么是人道?也就是孔夫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道。下面继续说什么叫人道。

 

大道之序就是人心之序

 

“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这是儒道合流,儒家才讲这套规矩。“宗庙尚亲”,在先秦的时候,周天子是大家长,诸侯是小家长,自己一个国家;一个诸侯国也好,周天子也好,都有各自的宗庙。在宗庙里面大家是平等的,左昭右穆,在自己的祖宗前辈面前,不论是张家的、王家的,各有各的宗庙,现在叫祠堂。“亲”,不是这个姓不能进来呀,女儿都不能进这个祠堂,因为女儿嫁了人是外姓人。媳妇生了儿以后才有资格进祠堂,没生儿还说不定。“宗庙尚亲”,必须是本家的人,你才有资格进祠堂,进宗庙。

 

那么朝廷呢?“朝廷尚尊”。什么叫尊?元老重臣,三朝元老这些贤能之臣称为尊。这个尊在春秋战国还有亲尊,即亲人之中的诸侯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亲王贝勒这些老辈子,属于尊。此外还有太师、太傅、丞相这些也属于尊,因为他们是皇帝的老师或重臣,当然朝廷要“尚尊”,要把这些尊贵的人供奉起来,礼敬起来。

 

“乡党尚齿”,尚齿就是年齿多少,在基层社会,某乡,某村,在风化尚可的情况下,哪个岁数大就哪个坐上席,总之以年长者为尊。

 

“行事尚贤”,做同样的事情,这个做得好,那个做不好就不行。就像学校考试一样,几十个娃娃,哪个得第一名?哪个尽是100分?厂里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序,做出的产品为什么有优质产品,有劣质产品,有废品,你生产废品的,对不起,下课炒你鱿鱼;你尽生产优质产品就提工资,长级别。形式上一定要“尚贤”,即能者上啊!在目前各行各业竞争极其惨烈的情况下,你不聚集一批人才,如何能办好事?办大事?国家是这样,社会上的企业是这样,那怕小摊子也是这样。你摆个麻辣烫摊子也要有特色才有客人来嘛,你弄起来让人吃都吃不下去,哪怕你免费招待大家吃,可能都没有客人来。所以,优质服务,质量第一,它的确需要行事上的“尚贤”。我们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在做这个事时我到底能不能干?我能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为什么做不好?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个并没有什么情面可讲,因为这是“大道之序也”。大道之序就是人心之序。这个秤也不是哪个人在掌管,这都是老天爷执掌的。在“大道之序”中天地自然运,圣人自然用,无情面可讲,该咋个就咋个。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节“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明明是儒家的东西就变成了道家的了。这几条我们都把握好了,那么,上治国,下齐家都是非常有益的。哪怕在社会上干点事情,都要在这几条上来找感觉。现在股份公司,家族式的也多,这也算是“尚亲”了。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修行

 

“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现在很多人都是“语其道而非其序”,不遵守大道的游戏规则,都有点乱搞了。天气热开冷空调,天气冷开热空调,只想过四季如春的日子。天天有酒喝,天天有肉吃,不晓得饥荒为何物。以前带小孩有句口诀“要想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要想把娃娃带好,首先不要穿得太热,不要吃得太饱;吃得太饱,穿得太热娃娃就不安。外国人做过试验,两窝老鼠,一窝是饱食饱水,结果三个月个个都是三高,不到半年就死光了;另一窝每天只给三成,喂了五年还是活蹦乱跳,健康得不得了。所以处于困苦艰难的人,他的生命力反而旺盛;养尊处优的人,天天过好日子的人,他的生命力反而柔弱。这富就难得变,富贵之家的子女往往没有多大出息,为什么?生活太好了。现在动物园里养猩猩、养猴子都改变了以前喂养的方式。以前呢,时间一到伸手就可以吃了;现在搞点花样,要让它们劳动,把水果、花生米等食物藏起来,让它们自己去劳动,去找,去采集,啊,这些猴子、猩猩就精灵了。比以前吃大锅饭就好得多,经过锻炼,活动了,还要动脑筋如何找得到,因为找不到就没有伙食吃;手脚慢了,脑筋打不过转,你的伙食就被抢完了。所以,“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

 

不是道上的人,就像我们学佛、学道的,天天都是口头革命派,语言上说得头头是道,这样也了得,那样也了得,但就不和自己的身语意三业结合起来,自己的功夫上不去,修行上不去,嘴巴倒是了不起,知识了不得。我们也见过一些人,非常有知识,但就是非常没修养,知识越多越傲慢,越狂妄,这是很可悲的。知识越多,你纳入了修养,使自己谦卑和乐,这样人见人爱,走到那里都很舒服,所以“语道而非其序者,非其道也”。

 

“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天天谈玄论道,而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完全与道无关,这些人你怎么去向他学习?“安取道”你没法向他学。所以我们说,真正学道,你要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并不是说你要搞点发明创造,你体道而行就是顺道之序。《易经》里面说:“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你要根据这个程序来走。娃娃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这是序,你不可能小学没毕业就读大学。我们国家过去搞了些“神童班”,小学都没毕业就到清华、北大去读本科、研究生,结果有几个成就的?儿童生活都没过够,就像搞大跃进一样,搞些假、大、空,搞些热闹,哗众取宠,此为不可取法。所以,程序一定要走够。程序走不够,偷工减料就会先天不足,就会自找麻烦,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非其道者,安取道”,这样的人不足以取法。我们还是应该尊重那些实修实行者,用佛教的话来说,参须真参,修须实修。这上面是不能打折扣的,不能有“速成班”,不能总想着一下就能解决问题。这一段时间看到那些搞“心理学”培训的,这样的,那样的,真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自己都没搞好,学那点程序,就想去指导别人,当别人的精神导师,我觉得真危险。下面这套程序就很舒服了,大家可要仔细看喽!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