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方能长谋


柳传志说,一个领导者的使命主要有三: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九字真经”已经成为企业圈子的名言。但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可能未必人人共识,角度与深度也会各异。

按普通教科书的逻辑,这九个字有存疑之处,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也即先要明确做什么,然后根据目标寻找合适的人。但柳传志之所以如此提法,并不是疏忽,恰是一个实践者,一个过来人的真实体会和深刻感悟。

企业创业,从来不是理性地按流水线方式,顺应逻辑地生产出来。成功的企业,其实有着太多太多的偶然。一群志同道合者,可能在某个偶然的时刻,思想碰撞,心灵聚合,一个石破天惊的构想横空出世,一个可能前途无量的企业应运而生。这种百年修得同船渡的“机缘”也许就在那一“刹那”,可遇不可求。

核心成员彼此的知遇,恰恰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诞生。尽管随着企业的诞生成长,机制的建立,组织的完善,能力的培育,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方向,但发起团队的起始愿景、价值共识,为企业后续的生命历程,供养了最本原的基因。

企业的本质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而其中人与人的组合,是最关键最困难所在。人与人的结合,无外乎有三种状态:首先是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是基础。其次是事业共同体,目标一致是条件。最高境界是命运共同体,志同道合是保证。

检省你的团队跟随你左右,主要是图什么,大约就能判断你的凝聚力的强弱和长短。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钱聚人散,钱散人聚,这是基本的要求。但古人有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貌交者,久之则腻;唯有以心交者,方能永恒!曾经跟浙江XY集团的董事长聊起团队凝聚力如何检测,他说其实不难,只要看一样:如果企业发生危机,发不出工资,你的员工多长时间内会跑光,就基本知晓凝聚力有多大。细细回味,内在道理也正是如此,除了物质利益工资待遇,你还有多少吸引员工之处?

在老驴看来,所谓“搭班子”,关键在于建立文化和完善机制。文化是软约束,机制是硬保证,两者缺一不可。对于一个核心领导者“老板”而言,要完成的首要使命,就是吸引志同道合者,成为你的合作伙伴,在法律契约之外,达成真正的“心灵契约”。相约相知,相依相托,执手长久,生死不离。

检验一个老板是否够份量,也就在于,你能否旗帜鲜明、大张旗鼓提出你的精神主张,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知道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妥协的?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什么?这种“文化领导力”或称“非职务影响力”,正是领导者高下之别的试金石。团队灵魂,企业旗帜,这样的美誉也只配给那些真正有内在信仰和人性光辉的企业家。

给企业老板讲课,最后总结时,总喜欢劝告一句:慎重选择你的合作伙伴。有些人能陪你走一段,有些人能一起走一生。进进出出,聚聚合合,平常心态的背后,是要对人性的理性观照。也许还是那句老话:我是一切的根源!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跟你一起同行的人。

如果有一批兄弟跟你一起,朝夕与共,同舟共济,这是你莫大的福气,理当弥足珍惜。如果穷及一生,一直是孤家寡人,那也是常态,别抱怨别放弃,甚至还要心存感激,因为关键时刻背叛你的,也许正是身边那些貌似最亲近的人。

孤独地前行,也是一种力量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