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绿色照明


高新科技陶瓷纳米高效节能日光管产品

----全球领先的陶瓷纳米技术日光灯CNT(Ceramic Nanotechnology Tube)介绍

 

核心竞争力: 1.光源

纳米特制陶瓷电极荧光灯,是一种通过永久性的陶瓷材料制成的电极发射电磁波点燃荧光灯的电光源专利技术产品。纳米特制陶瓷电极荧光灯技术,改变了传统荧光灯的技术原理、材质和构造,纳米陶瓷电极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30倍。从照明投资的角度来讲,就算是每只白炽灯的售价为人民币一元,纳米陶瓷电极荧光灯的实用价值也在三十元之上。在从省电的角度来讲,在相同照度的前提下,纳米陶瓷电极荧光灯的耗电量是白炽灯的九分之一。纳米陶瓷电极荧光灯的使用寿命是其它荧光灯的六倍以上,寿命达30000小时.和使用环保三基色应荧光粉,光效高、寿命长的特点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深远而重大的,技术先进.

2.反射系统:

    采用独特的管中管技术和高效纳米镀膜技术,反射率达99%以上.

  

     纳米反光片是一种能增加一般灯管流明度高达一倍或以上的反射物料,高科技纳米反光片把纳米学应用于照明节能科技上主要的技术是反射光学,以修正改良的光学曲率配合纳米镜面99.6%以上的反射率,将光源的流明利用率发挥到光输出极限,并解决光源在灯具内高温致寿命不足的致命问题。灯管由于先天性的圆柱型设计,光线朝360度照射,而其中射向天花及墙身的一半以上流明,若不折射回地面,便白白浪费了。因此,传统的灯具都在灯罩上涂上白色漆油或银色属制造,希望尽量把浪费了的流明,折射回地面使用。但由于传统使用的反光材料都不是最佳的反光器材,涂料日久会变黄和剥落、金属会氧化和生锈,而且其反光率不会超过80%和随着时间不断下降,因此这些产品不是最好的反光材料。纳米反光片使用特殊物料制造,表层经过专利制程电镀和多层纳米处理,使其能发挥99%以上的反光率,把浪费掉的流明完全反射回地面;此外,纳米反光片的特别技术更能聚光,把光线以密度聚集反射回地面,产生超过一倍的反光原理。为目前世界性反光性能最佳最便利的专利节能产品。产品特点: a、安装简便:“纳米节能反射片”就是利用特制的管中管技术附在陶瓷纳米日光灯管上 ,此法能立刻管增加至2倍以上亮度,从而达到加光不加电费或省电而不降低亮度的神奇效应 。省电直观:加装“纳米节能反射片”省电的效果,只计算减少灯管的数量和功率,不需要使用电表测算; C、纳米材料:绿色环保、经久耐腐蚀、耐磨、耐高温全球领先,寿命达5-10.

核心竞争力: 3.驱动电源系统

自主研发,采用开关电源设计,MCU管理.可以根据客户使用环境,设计任何红外线电视/空调/DVD等遥控器遥控开关.免除安装面板开关,实行单灯管理(也根据可户要求,5小时后50%80%等功率,并比传统变压器减少10%的功率损耗。技术领先,寿命达5-10年。

 

 

CNT陶瓷纳米高效节能灯取代传统日光灯/T5/T8/市场LED比较一览表

比较项目\灯具种类

陶瓷纳米(CTN18W高效日光灯

28W T5(定电流电源供应器)

T8品牌灯具(含镇流器)

LED品牌日光灯

 

(安定器)

   

灯源光通量(lm

1763

1456

1686

1326

 

灯具维护效率

85%

80%

65%

65%

 

光害效率(100%为无光害)

100%

85%

85%

85%

 

灯具光通量(lm/W

96

47

39

66

 

实际消耗瓦数(含电源转换消耗)

18.33

31

43

19

 

 

CNT陶瓷纳米高效节能灯取代传统日光灯/T5/T8/市场LED比较一览表

路灯种类

每天使用时间HR

日耗电量KWatt

每日电费(元)

每月电费(元)

每年电费(元)

灯具单价(元)

陶瓷纳米CTN18W高效日光灯

12

0.220

0.176

5.27

63.35

39.9RMB

28W T5(定电流电源供应器)

12

0.372

0.297

8.928

107.13

42 RMB

T8品牌灯具(含镇流器)

12

0.516

0.4128

12.38

148.6

35RMB

LED品牌日光灯

12

0.24

0.192

5.76

69.12

200左右

备注:每度以0.8商场.超级市场等/30天计算。

 

 

CNT陶瓷日光高效节能灯对比市场流行的 LED日光管总结

 

     LED显色.散热.光衰.成本未获得重大突破之前.采用陶瓷纳米技术和和独特的结构.再配合自主研发的高效驱动源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的组合,CNT复合日光灯. 是现今中国室内照明的最佳选择!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全球领先!

    现在日本,台湾等地都使用陶瓷纳米技术用于照明产品.

          谢谢! 

  深圳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开发

   戴建国013688810358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