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混合动力已成气候 自主品牌分化严重


     

北京车展:混合动力已成气候自主品牌分化严重

 

    在车展现场呆了整整一天,除事先约好的专访外,用了7个小时把轿车馆比较仔细地过滤了一遍,有两点感触很深:一是混合动力已成气候,二是自主品牌分化严重。

    先说混合动力。要想找出哪个世界汽车巨头或国内主流汽车厂家在本届车展上没有展出混合动力轿车,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混合动力时代已经到来。

就在几年前,欧洲厂家对混合动力技术还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混合动力技术忽悠的成分太高,如今,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顶尖的豪华车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型:无论是概念车,还是量产车;无论是弱混,还是强混;无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发动机增程式混合动力。

    至于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虽然也有不少新车展出,但由于行驶里程、基础设施、电池技术及成本等原因,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离大规模商业化远非近在咫尺。

    虽然大规模召回事件把丰田弄得灰头土脸,在本届车展上丰田异常低调,只来了一位副社长,还没有接受采访,而且身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却没有一款全球首发车,但丰田还是有理由自豪:看看周围,哪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没有步自己的后尘,搞混合动力?

    普锐斯虽遭遇刹车门厄运,但依然是混合动力之王,技术最为成熟,是第一个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混合动力车型,在日本市场上已成为所有车型的销量之王。

    但在中国,普锐斯却没那么幸运,几年来销量仅有几百辆,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像在国外那样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

    对那些准备在中国大力推广混合动力轿车的国内外汽车厂家来说,普锐斯到底是前车之鉴还是铺路先锋呢?相关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的出台与否将是决定性的。但有关政府部门对混合动力似乎没那么热心,却忙于支持并不那么现实的纯电动汽车,对通常倾向于短期行为的有关部门来说,能够如此为后人着想,也的确难能可贵。

    再说自主品牌。上汽荣威350横空出世,创新的技术、精湛的做工、简洁优雅的造型,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品质和开发水平提升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境界,完全可以与合资品牌的新一代车型比肩,让人们忍不住要为其欢呼!

    而没什么长进的双环汽车则应该让自主品牌感到耻辱。虽然聘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外国车模,但展品依然是山寨宝马X5的双环CEO和山寨奔驰smart的双环小贵族,也不知那两位助阵的外国车模心里对如此山寨作何感想。有趣的是,厂家还贴了几张施瓦辛格去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亚车展上坐进电动小贵族的照片,标题是:小车中的终结者——施瓦辛格盛赞双环小贵族。至于施瓦辛格到底怎样“盛赞”,你不会看到任何具体说明,只能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

    在上汽和双环这两极之间,是大批水平参差不齐的自主品牌。车展上似曾相识的山寨版“自主”新车依然不少(有人选出了十大山寨车),但以自己设计元素为主的新车也明显增多。一些自主品牌新车的做工、选材虽有进步,但多数新车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外观漆面不匀、钢板接缝不匀、橡胶条加工和装配粗糙,以及内饰镶嵌工艺粗糙、车内气味刺鼻等问题。对自主品牌“远看几十万,近看十几万,进去一看几万”的“老偏见”依然适用。

    不错,用户对自主品牌汽车质量问题的反应没有对合资或进口车型的反应来得强烈,自主品牌汽车召回事件也相对很少,但这主要是因为用户对低价的自主品牌车型期望值不高,舆论对自主品牌也相当宽容,而不是因为其质量没问题。有位自主品牌的老总曾私下对记者说,他把一个号称质量极佳且来势凶猛的竞争对手的主流车型拆开检测,“之后就放心了”,因为这款车的焊装工艺极为粗糙,焊点明显不足,用不了几年就可能出现群发性事故,所以不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自主品牌的问题所在。

    当然,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对很多厂家来说,质量提高的速度远不如其新车数量增加的速度,显得很浮躁。而像上汽、一汽这样的企业虽然自主品牌车型品种不多,但质量扎实,口碑不错,已经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总的来看,与上届北京车展相比,自主品牌的进步是明显的:山寨车的主角地位已经被严重消弱,自主新车的品质在不断提升,而荣威350更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应有的新形象和希望。(原载于国际商报北京国际车展特刊)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