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诚信的道德标准


     如何理解与发扬后奥运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一百多年以来,奥运会所以能深入人心,公平竞争乃是其根本所在。对我国的企业家而言,公平竞争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2008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谈到企业家道德问题。年初,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谓 “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就是强调企业要守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现代奥运会所以要反兴奋剂,强调的就是运动员的道德底线,否则就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

      发端于2007年后半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最终演变为整个中国乳品产业甚至是“中国制造”的危机,从本质上讲,是中国企业对基本道德底线的丧失,是企业家道德教育缺失的集中体现。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如果要扩大自己的公司,仅想赚钱是不够的,着眼点要放在更高的地方,要与社会共同发展,或对社会有所裨益。只有如此,才会产生梦想与希望的力量。

      但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家所理解的社会责任,是捐资助学、扶贫修路等等,恰恰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方面,即尊重与保障消费者价值最大化。试想,一个公司如果连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都无法保证的话,还奢谈什么社会责任。

      近年来,“企业公民”这一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公民”这一概念蕴含着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意味着企业是社会的公民,应承担起对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公民至少应包括:

  ——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同经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关注环境和社会公益事业等等。

      “企业公民”不仅仅是为了行善,而是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确保企业遵纪守法,不骗人,不做假账,不搞伪劣产品等等。实际上,能否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长远追求。其中,企业家的道德教育如何,在某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

      为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作为企业家而言,应明确企业家道德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惟有做有道德感的企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为此,加强企业家道德教育,应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守法经营,做合格的企业公民。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与秩序。

      第二,诚信经营,做有道德的企业家。晋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靠的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可能会在短期内赚一笔钱,但永远成就不了大事业。

      第三,善待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和谐来自于每个单位的小和谐,民营企业在劳资关系的处理上,要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有关法律为依据,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的各项权利,最终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曾经潘岳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明白,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力量。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希望我们山西所有的企业家,都能成为有财富、有道德、有良知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