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中国银行业,大银行太大,小银行太少,要大力发展市、县、村镇银行。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消费贷款需求。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小银行缺位。
中国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除农业银行暂时没有上市外,其他三家银行都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了)。
近30年新设或恢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交通银行;2.中信实业银行;3.中国光大银行;4.深圳发展银行;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招商银行;7.民生银行;8.福建兴业银行;9.广东发展银行;10.华夏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有: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外国银行业在中国,目前规模还很小。截至2007年5月末,共有42个国家在华设立了75家外资银行,在25个城市开展业务,已批准改制的外资法人银行12家,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186家。其中,改制后的法人银行分行79家,外资银行分行95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外商独资银行7家,财务公司2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86家,法人银行12家。16家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如果每个市、县,甚至村镇都有一家以上的小银行,对落后地区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大的促进,对困难居民也有一定帮助。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小银行达8000多家。银行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供给系统,中国只有大动脉,没有毛细血管,所以落地区发展的前提就是发展本地专为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的银行服务业。
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国家应该允许发行公司债券。
2009年,中国新增银行贷款较上年几乎翻了一番,至9.6万亿元人民币。但在中国的企业融资市场中,贷款占的比例过大,债券的比例过小。银行贷款仍占企业融资的82%;债券占近13%,而股市占5%。
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就两个途径,一是上市筹资,二是发债。我国不仅中小企业不能发行公司债券,大公司也不能发行债券,中国的债券市场极待发展。由于信用问题,大企业、信誉好的企业发的债券利息低一些,中小企业、信誉差的,利息应该高一些,有的甚至可以高息发债,即所谓“垃圾债券”。为中小企业发展打通又一条筹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