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官员“私生活”,应改“查贪牵色”为“查色牵贪”


《瞭望新闻周刊》一篇题为《多位高官生活腐化 中央将官员“私生活”纳入反腐视线》的文章,将中国人民的反腐热情又再次调动了起来,网友们也跟着写了大量的文章,对中央将官员“私生活”纳入反腐视线叫好!

其实,该文无论是标题,还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官员‘私生活’已经再次被中央纳入整个反腐体系”的表述,都是一个伪命题。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十分注重对干部思想道德的教育,一直都在加强对干部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的教育,官员“私生活”也一直处于有关部门全方位的监控之下。就连该文的作者也不得不承认,在建国以来,“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

该文作者将近年来一些官员流连于声色犬马,包养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现象,归罪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缺乏有效监督,也是颇有见解。但相对于中国现有那么多的监督部门,却不能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就值得国家反腐机构去深思了。

就目前而言,监督官员“私生活”的部门应该不算少,除了组织人事部门,还有纪检监察部门。从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可谓是全方位监控了,可为什么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呢?问题还是出在这些机构设置及人员的配置上。

中国的纪检监察机构,很多都是监督同级或上级,效果不可能好;被监督人离上级监督机关很远,监督机构又是鞭长莫及。此外,在一个人情社会里,谁愿意轻易地得罪同僚?那些专职干部,又不想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睁一只眼,闭只一眼”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导致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

该文也罗列了近几年被查处的成克杰、陈良宇、杜世成、庞家钰、陈绍基、许宗衡、王守业等高官的“私生活”不检点,但这些官员糜烂的“私生活”,都是因为其他原因落马而带出来的,而他们在台上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人监督他们的“私生活”?像“二妻书记”董锋那样,在当地属于公开的秘密,还要靠网友举报才最终被查处,有关监督部门难道不应该被追究失职甚至渎职的责任?

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贪官中有九成以上包养“二奶”。如果反过来说,那包养“二奶”的官员中,绝大多数也一定是贪官。否则,凭公务员那点工资,怎么包得起“二奶”?有关部门应该顺着“包‘二奶’就得花钱,靠工资不够就必然要贪”这条思路,认真去查处,必将大有收获。

因此,中央强调将官员“私生活”纳入反腐视线,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有失效,更希望能从目前的“由查贪官查出色官”变成相当比例的“由查色官查出贪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