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uqinge.com/html/shangjie/rensheng/200912/04-16213.html
大家好,欢迎进入豫青e网《青春偶像》专访栏目,我们今天邀请来的嘉宾是赢想力营销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建新先生。
【人物志】
王建新
性别:男 年龄:39
行业:营销策划 公司:赢想力营销策划咨询公司
职务:董事长 行业资历: 17年
主持人:王董您好,能介绍一下您这些年的从业经历吗?
王建新:好的,我是92年大学毕业的,在校期间,主修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中共河南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实习工作等,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所以我1993年12月开始投身到了商界,经过了13年的历练,2005年6月,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总结我的历程:从1993年到20005 年可说是我人生的策划经验积累阶段,而从05年至今,则是我的企业品牌打造阶段;未来属于我打造产业品牌的阶段,哈
主持人:从待遇较好的政府机关工作到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的营销策划工作,完成这个职业转变,需要很大的勇气,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会不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王建新:在中国的传统思想认识里,重农重官抑商思想确实挺严重的。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经济的带动,随着财富进程的加速,经济门槛逐渐打破,中国走出来这样一批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商人而非分享全民劳动果实的“官人”是历史之必然,因为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读书作官论”在我认为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时代的论调,其已经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需要,因为传统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一直改变不了“头重脚轻”---就是统治阶级人群数量逐渐增多而被统治阶级不堪重负,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的历史循环怪圈,最后都沦落为农民起义起来砍掉那个过重的“头”而再次改朝换代、再次步入新的怪圈里面。于我而言,愿意实践中国读书致富创造财富的社会大势,而有幸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流,我认为我比旧中国几千年的知识分子来说已经是极大幸运。期间就是有再多艰苦,那么我也是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的。历来成功都是要脱一层皮,这是我自小就知道的基本常识,那么我又怎么没有面对这一切那?而我亦认为自己的才学、自己的知识,只要和生产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也一定能创造出一些真正的社会财富,在不偷、不抢、不欺、不骗的前提下自食其力而能带动社会财富增长,这比较符合我理想的经验成长模式和心里成长、人生实现的需要,那么,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所以,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商人、成为一个新时代服务中国改革开放大趋势的策划人,成为一个在市场经济中历练而有所收获,取得心智成长和财富积累的商人,我感觉很荣幸,这就是我的职业方向,所以,我会为之而奋斗,哪怕有再大的压力,我也会坚持下去。
主持人:您说的很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对一个人特别重要,正所谓“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你觉得年轻人应如何选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
王建新:从中外历史可以看出,那些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其最终的成就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上,所以,我感觉年轻人如果有比较大的理想,那么就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因为找到兴趣点而去做职业、做行业,那么即使再苦再累,你也才不感觉到累,哪怕这个过程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你才能敢于挑战最难的事情而才能有所收获和积累,否则就如小猫钓鱼一样,你的精力都浪费在不同的体验上而不能在一个正方向上积累深厚而有所成就。
当然,年轻时间人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甚至不能找到自身的立足点,找对感觉,这就需要年轻人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体悟人生,逐步总结自己,争取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勇气和时间去体验其与社会的融合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当然,因为每个青年人的成长背景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家庭财富可支持个人成长的力度不一样、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那么年轻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方向时间一定要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切合自身的兴趣点,同时一定要照顾到个人的承受力。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杀猪卖肉照样出双汇,一个小水饺、一个十三香照样成就伟大的事业,其中的关键在于年轻人想怎么干。
主持人:在您十七年的行业历程中,有没有对您而言,特别大的转折点?
王建新: 2005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策划工作从幕后转向了台前,我也从品牌的“幕后黑手”去托起品牌向“幕前黑手”进行个人转型,开始正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王建新和“赢想力”,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而非单纯一个品牌企业内的影响力。
之所以说是我职业的转变,人生的飞跃的一年,原因有三点。其一,赢想力策划公司的成立让我有了更为广泛的接触空间,视野触角变得更宽;其二,赢想力策划公司的建立使我逐步从个人走穴式的与企业对接变成了“赢想力”策划团队与企业家、投资人的综合合作,这促使我我开始了规范化的运作;其三,我开始重视自己的品牌的长远影响和打造,考虑其长久性与影响力,而不敢轻易、随便接受一些小案子,那样会可能因精力投入不足而无法确保案例成功,而造成对“赢想力”品牌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激情、性格、智慧、勤奋以及机遇,按重要性的大小您会对这五项进行怎样的排序?
王建新:机遇排在第一位。社会背景这个大环境是任何人都不容忽视的,所谓时势造英雄,首先一定要学会抓住机遇。
激情是第二位的重要。现实生活不如想象中的华丽,工作也许会很枯燥,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挑战点,那么就会有旺盛的工作激情,激情可以让负循环变成正循环,只要投入就可以找到乐趣。
第三是智慧。中国人不缺乏有知识的人,但是缺乏有智慧的人。智慧能让一个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顺风顺水,反之,没有智慧的人就如跳梁小丑一样,大浪淘沙,终究会被淹没。
第四是勤奋。勤奋代表着毅力和坚韧度,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缺乏的,应该予以重视。
最后是性格。在我看来,性格无好坏之分,当然谦虚、容人、有合作精神是基本的,在谦虚、容人、合作的基础上,性格可以有外向、可以有内向等不同的性格,但是在整个团队内你的性格恰恰是团队需要的有效补充,这就已经足够。一个人如果性格过强、过于霸气,那么就让他当团队之“头”,如果一个人性格过于柔弱那么就让其去做团队的配合角色……总之,一个团队需要多种性格、角色、性别、学识不同的人来“掺合”才行。过多去责怪性格是不必要的,关键看你处在不同工作阶段时是否能够融于环境氛围,它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更多地起辅助性的作用。
此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对成功的影响很大,即“德”。小胜凭力(如农民工),中胜凭智(如职场中层),大胜却一定凭德(如各个企业家、领导人),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增强自己的包容性,压抑自己的过多欲望,理解“德就是自己不得或者自己不要计较得” ,因为财富的基本规律就是“财聚而人散”、“财散而人聚”,一个人其思想就能包容、涵盖下属、他人,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领导人的素质。
主持人:年轻人要想成功获得职业上的提升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建新:毅力和自信心。
首先是毅力。现在一些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毅力,过于心浮气躁,处理事情不能够善始善终,到一个单位往往不能受一点委屈,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厚重和坚持性,属于没有个人涵养的偏多,这是职业发展中的大忌。
此外,自信也很重要。自信不是自大,自信心来自不间断的学习,要在书籍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然学习、向实践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自信,逐步体悟、提高自己素养而增强自身的学习力、理解力、感悟力和经验积累。我从5岁看连环画起到现在就一直保持着每天翻看2~3本书的习惯,最近我在研究现代营养学,这些都是我刚买的书需要去消化(指了指桌子上摞有一米多高的书),总之,我们必须具有终身的学习力,这对于我们的职业提升、素养提升是一辈子的事情。
主持人:说到读书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就很困惑,他们既想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博览群书,又希望能够对书精读,反复琢磨吸收其精华,二者很难达到平衡。您觉得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收益最大化?
王建新:看书需要瞄准一个点,然后围绕这一点散发开来,既能打开你的眼界又不至于让你偏离中心。书太多就要有所取舍,结合自身职业定位,明确方向而有目的地去看书才不会浪费时间。如果你以后想从事策划行业的话,就应该多读些诸如《销售与市场》、《顶尖策划》等专业著作以及一些国内外策划大师的书,而若读关于唐骏、吴士宏这些从事计算机行业人的书就有些偏离你的职业定位了。
主持人:作为中国十佳策划专家,您对策划是怎样理解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师?
王建新:经济的发展需要策划师,作为营销策划家,我主要帮助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解决市场渠道问题等,研究市场,思考经济,使得销售道路变的顺畅,以期达到预期效益。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若想从事策划这一行业,我建议首先应该找那些大企业去工作,经历大企业的历练;其次,抱着吃苦的准备,哪怕从基层最基础的业务员作起,逐步熟悉企业运作和管理流程并体验之、分析之。总言之,是实践+市场营销方面理论知识+体悟。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正像有人所说的“与其在家面壁,不如出去碰壁”,实践和理论一样都很重要,但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您是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的?
王建新:这是一个结合力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素养,做好积累,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的磨合才能转变为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习力。所以,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千万不能埋首故纸堆,参加一些必要的课外实践,校外实习经历还是很必要的。
主持人:在团省委介绍中说您对青年创业有过专项研究,能给那些想创业青年人提供一些建议吗?
王建新:在这里,我想谈六点:
第一:分析社会需求,把握社会潮流,明确创业的产业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作到财富的正向积累。方向和目标永远比速度更重要。青年创业一定要首先分析产业方向和潮流,不能逆历史发展潮流和消费需求总体形势而选择行业。如现在还有青年人创业要办奶牛场,而《中国营养调查报告》已经从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证明:牛奶,尤其是牛奶蛋白87%的酪蛋是造成人类腹胀、便秘、不消化、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现代疾病的重要原因,那么类似项目就值得商榷
第二,在分析社会需求明确行业基础上找准项目:在选对行业目标的基础上,把握产业的不同阶段和上、下油分区,分析市场,找准创业项目。研究创业潮流,找准自己定位,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到战场上看该使用什么武器,树立战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三,联合创业,是我对青年创业寄予的希望:树立联合意识,按照一定的规则团结起来,增强抗风险意识,不能单打独斗,现在社会总体毛利率水平在下降而房租、人工、水电等创业成本支出越来越高,一个人投入三、几十万可以说经过市场沾一圈基本就没有多少剩余了,所以小规模不具备抗击风险的能力;而很多创业项目不是“拉锯就有沫”的,任何创业项目开业都要准备先投入、先承受半年乃至一年的亏损而后再可以期望盈利期到来,那么这就需要大家联合创业、联合投入来降低失败风险;而联合创业更能修正个人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民主的决策不是最好的,但也一定不是最坏的”,这对于青年人来说避免过于冲动而造成的投资失败是有必要的。
第四,灵魂人物:任何品牌背后必然需要一个灵魂人物,任何创业成功必然有一个很强的领头羊在其凝聚、团结大家的作用。大学生有冲劲,但缺乏韧度和意志力,应该肯坚持,应该拥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领头羊,大家应该摈弃那些个人的过多意志干预而尊重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当然,当领头羊的一定要有勇于承担责任、永于接受大家批评的涵养和比较高的为合伙事业负责而甘心自己少得甚至承担全部风险的“德行”---这似乎是现代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很少人具有的素质。
第五,盈利体系:健全盈利体系,建立一条利益链,这是创业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第六:聘请创业导师,校正决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年轻人有勇气而没有毅力和经验,这就需要青年创业时间尽量聘请创业导师,这样可以发挥“少用其气、中用其力,老用其智”的配合作用,修正青年创业时间的偏差。这需要呼吁建立社会的创业指导和对口帮扶专家队伍。
主持人:有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处于一种很迷茫状态,他们甚至会觉得成长是一条越走越心虚的路,作为一个过来人,您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
王建新:其实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不断顺应社会、进而不断壮大自己的过程,那么,否定自己可能就是你所说的“心虚”。遇到困难、挫折,不要抱怨,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就愤世嫉俗,岁月会磨练人的厚重,经历会让一个人游刃有余而面对一切时间具有“坦然”的心胸,人只有经过历练才会成熟才会成功。 我理解,社会实际在和人拔河,人只有自己更加厚重才能驾驭社会;自私和无私是对等的,正如一个硬币它具有两面性,不能只允许自己有私心而责怪别人太私心,实际上即便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那么别人说你的时间也可能说你自私---可能你需要的是名誉而不是金钱,那么“名誉”就是你的“私心”;人是一个动物,这个动物是游走天和地之间,游走在天堂和地域之间,实际上也在魔鬼和神仙之中的,所以,人要具有包容性,不要看不惯社会而单纯去指责社会,而要积极投身社会去增强社会的天堂性、理想性,所以,处在这个社会中,你一定要学会容纳、接受别人,允许别人不那么神仙甚至可以有一点魔鬼的属性,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保持自己清白高贵的内心原则而同时能打开自己的心胸容纳别人的过失和自私,这样就要求年轻人要学会抛弃自己的狭隘和偏私,这样以后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远。
主持人:王董,您在工作之余有哪些爱好呢?您最快乐的事情是在什么时候?
王建新:我平常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学习和听音乐。音乐,我喜欢舒缓的不带任何打击乐器的抒情歌曲、高亢的如长江之歌、小白杨之类、苍茫的如汉武大帝等历史正剧的主体歌曲等音乐是我的最爱。另一个是爱好也可以说是习惯,就是看书,喜读原著而不读非原著的注释品等,放任自己思想去体悟原著的精神,去和原著的圣贤思想对话……我最快乐的时刻就是我的策划思想或策划案例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那一刻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主持人:您平常繁忙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王建新:工作的动力来自我心底里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的宏大报复实现的欲望,我总认为成功还在前边招手而不认为自己现在就是功成名就,如果止步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那么我感觉就是渺小的。我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哈哈,希望指导别人创业,传播我的经济思想并在中华民族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为中国经济伦理和秩序的建设作出一定贡献是我的奋斗目标。
主持人:我们网站使命定位是“团聚河南青年的力量”,王董您最想对河南青年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王建新:选好职业方向,用能力和毅力打造个人品牌!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董接受我们的专访,采访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