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好的运作方法,犹如物理学上的杠杆,能够以小博大,一四两拔千斤,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套好的运作方法,是阿基米德所讲的那个支点,能够撬动整个地球。
成功者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不同:成功者凡事皆用肯定思维,碰到一件事情,先假设“一定能行”,然后想方设法把它做成。
——何学林
道理比信心更重要
在经济危机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句话说得是很有含金量的,只可惜一般人会不知其所云。经济低潮表现为需求不足,所以国家往往会想到通过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来拉动需求,但由于人们缺乏信心,需求就会拉而不动,经济就会陷入滞胀。所以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但信心从何而来呢?人们为什么会丧失信心呢?因为人们普遍地不懂得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这个道理,因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一生意的本质被复杂化的生意现象所掩盖以致人们远离了生意的本质。揭示这一生意的本质及其被复杂化的详细过程,从而使人们普遍地真正地懂得并相信经济低潮孕育最大商业机会,应当采取扩张的或积极的发展战略,从而使人们增强信心,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才能真正起到拉动需求的作用。而当人们真的普遍地增强了信心,不用增发货币、降低利息、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也能拉动需求,从而使经济走出低谷。因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但信心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们不能无理由地盲目地产生信心,信心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科学要让人们普遍地认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借助舆论宣传和教育了。因此,揭示生意的本质,并通过大力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来建立人们的信心,从而拉动需求,才是拯救经济危机的上策。4万亿投资(加上各地的配套投资数字更加惊人)未必能拉动内需,但通过大张旗鼓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培训来建立人们的信心则可能连这一数字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不要,因为中国的舆论系统是受国家控制的,如不计机会成本,则几乎是免费的。而教育培训的费用也不大,因为生意的本质并不复杂,很简单。当人们在经济低潮中真的普遍地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之后,经济低潮也就真的会很快过去,人们真的普遍地都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纵使是少数人在低潮中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经济低潮也终将过去,在低潮中采取扩张发展战略的人们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所以,揭示生意的本质,宣传和教育的是一个真理,是真实的道理,是事实。
方法比道理更重要
站在国家的角度,用宣传和教育的手段揭示生意的本质,就可以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是拯救经济危机的好方法。讲清道理本身就是方法。而对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如何扩张,可能还需要具体的方法。
方法之一:手中要始终握有资金。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意味着趁低吸纳,增加投资,收购和兼并,经济越是往下走时,越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但要注意永远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手中要始终握有资金。只有手中始终握有资金,你才能在低潮越低之时加大投资力度。即使你实力雄厚,也不要把自己定位为是天才或伟人,你要把自己定位为凡人,要给自己犯错误留下改正的余地。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是最低点以及经济危机何时结束。一旦经济走势超出了你的预测,迎来更低点,这时你手中如果还有资金,你还可以趁低吸纳,做到这一点你就永远不会输。
方法之二:修炼内功。经济危机之所以是经济危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就是因为需求不足,市场销售受阻,企业现金流紧张,如何还能扩张?对这样的企业,采取扩张的发展战略意味着除了可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向银行贷款等手段获得资金以加大投入之外,最重要的是修炼内功,积蓄力量,为经济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高潮的到来,这也是一种扩张的发展战略。
如加强管理和培训。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上还远远没有做到极致,还有着较大甚至是极大的改进余地,如果能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傻瓜化、标准化、流程化、模式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相比之下,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其次,甚至根本不在话下。加强员工培训也一样。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重大缺陷,加之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时间还短,中国人普遍地缺乏职业素养,加强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余地也很大。实力不太雄厚的、占绝大多数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管理和培训方面提升的潜力相当巨大。
至于在市场营销策划方面可挖掘的潜力那就更大了。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销售受阻,而营销策划解决的正是销售与市场的问题。
笔者有一个论断:中国企业最缺的是策划,即系统的谋略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市场营销也是一门学问,如何将一个产品从零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并创造行业第一品牌,怎样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幅度地提高销量、品牌影响力和利润,是有它完整科学的体系和方法论的。我们知道建造一栋高楼需要一张设计图纸,盲目盖楼是很危险的,却很少人意识到市场营销也有“基因图纸”,其中的每一个关键点都犹如机器上的零件,不是可以随便安上去的。由于先天的不足,中国 4000多万家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市场营销的“黑暗中摸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昂贵的学费。如前珠海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由于没有学会市场营销的“基因图”,轰然倒下,从著名的亿万富翁到负债3个亿,付出了上亿的学费,学会了市场营销的“基因图”之后,又一跃而起,从借来的 50万在 10年内做到了身价500亿元,史玉柱东山再起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低潮期。可见,修炼好了内功,危机中也能创造奇迹。以史玉柱这样的营销水平,还能怕经济危机吗?
一个普通的“避孕口红”在“红海”里竞争,售价比同类产品高出很多但利润空间却又小很多,既卖不出,卖出去了也无利可图,可谓市场营销的“世界难题”,在非经济低潮期,产品已处于死灰状态。经过策划,发现这一产品同时具有优孕的功能,于是,重新将功能定位于优孕,一下子将价值提升了数倍,价格也随之翻了三番,而且进入了无人竞争的“蓝海”,其市场容量则有每年 200亿之巨。辅以“你可以不是亿万富翁,但可以是亿万富翁的爸爸”,“你可以不是天才,却可以是天才的母亲”、“生命诚可贵,启点应更高”等一系列系统的策划,年销售则可望做到 20亿。
一个提高免疫力的产品被当作“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灵丹妙药向所有人群兜售,在非经济低潮期卖了 3年赔了 500万元。经过策划,将目标消费人群精准地定位于“儿童”,功能诉求则改为“防感冒防发烧”,一下子切中了父母的要害,从“红海”中逃离,确立了“儿童防感冒防发烧第一品牌”的定位,也可望年销售做到 20亿元。
一种产品完全同质化因而销售限于困境的美体内衣,经过策划成了出类拔萃的“好迷人太太”美体保健内衣,“太太迷人,男人恋家”让想迷人、想让男人恋家的太太们怦然心动,恨不得立即穿上这种内衣。一种产品完全同质化因而销售限于困境的快速记忆产品,经过策划成了“学而通”,“一学就通,一通百通”,“有了学而通,各门功课路路通”,学生和家长无有不动心者,产品甚至还卖进了美容院……这样的创意、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经济并没有处于低潮,但大量这样的产品销售却处于低潮,经过策划,天壤之别。假如中国企业都有这种策划功底的话,纵使是在经济危机下产品也照样畅销。
知识的海洋浩如烟海,是无法穷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对危机中的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企业问题系统的、根本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策划的功用。中国企业最普遍缺乏和迫切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策划,特别是经济危机中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培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些方面苦练内功,积极应对,就可将经济危机转化为重大商机。特别是外贸导向型企业,市场营销的知识和经验几乎为零,如果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因图”,转而做国内市场,完全可以浴火重生,根本不必“关门大吉”。
方法之三:战略转移,产业转型。经济危机中虽然各行各业整体地陷入低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陷入低潮,有些行业反而逆势而上,这也是经济低潮中的重大商机,身处其中的企业自然要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原来在其他行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也可考虑进行战略转移,实施产业转型。在经济危机中,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和咨询策划就是逆势上扬的行业,笔者有幸处于教育培训和咨询策划这两个行业中,正好赶上百年一遇之经济危机大好机遇,早在去年 10月份起就已采取了扩张的发展战略,今年更是要在鸟巢召开万人培训大会,集结国内外名师大腕为中国企业过冬支招和修炼内功助威。这不是软文,而是身体力行,不是纸上谈兵,信不信由你,请拭目以待。
经济危机中也会诞生一些新的重大商机,譬如在鸟巢开万人培训大会就是其中一个新的重大商机,它可将百年奥运的巨大无形资产在经济危机中转化为重大商机。
利用好经济危机,中国可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企业强,则国强;企业富,则国富。中华民族必将在 21世纪再度复兴,中国必将在 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已经成了全世界炎黄子孙和有识之士的共识。经济危机将改变世界经济的秩序。1929至 1932年的经济危机最终将人类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确立了美国在西方国家的领袖地位;70年代的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在节能技术方面走在前列的日本则借此机会迅速崛起,并对美国构成威胁。而 1989年的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则标志着这种威胁的结束;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终结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奇迹,彻底丧失了与“中国制造”竞争的能力,扛住了风暴袭击的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源起美国的经济危机,将使目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成为灾难深重的第一受害大国,中国若应对得当,可在危机中获得明显的比较发展优势,进而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使中国更快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是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可谓经济低潮孕育的最大商业机会了。
优胜劣汰,也是历史的必然。当然,经济危机也将极大地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应对不当,缺乏内力,在经济危机中又不加强修炼内功的企业,将会被大量地淘汰出局;相反,应对得当,抓住机遇,有很好的内力,在经济危机中又能加强修炼内功的企业,将获得重大的发展机遇,由此扶摇直上,飞黄腾达,一日千里,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最后说一句:在经济危机中,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将决定成败,创造奇迹。何去何从,请你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