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道”:一个新的教学骨架
孙双金教育教学
编者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需有一种细腻的审美情感。相对来说,语文课直面人物的情感世界,更容易表现一个人的真性情,因而要上好语文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个性魅力,还要拥有丰富的教学手段。从今天起,让我们走进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的课堂,感受他的独特而优美的教学艺术,一窥语文教学的奥秘。
一位资深语文教育专家曾经这样描述孙双金的课堂:“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字正腔圆地读,激情澎湃地诵,入情入境地吟。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孙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颇具影响。《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如此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
孙双金语文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情”、“智”。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他总是敏锐地发现教材中情、智的结合点,以情感为纽带,构成了一个“文—情—道”新的教学骨架。“情智语文”,给人带来了不尽的启迪和诗意般的享受,引起小语界的广泛关注。
多年的实践让孙双金领悟了教学的真谛,语文是一门特别富有情感的学科,语文有了情感和智慧这两翼,又怎能不“鲲鹏展翅九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呢!只有“情感”和“智慧”的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效率,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那么,“情智语文”是什么呢?孙双金认为,“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情智语文”是智慧语文。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浮想联翩,思接千载。
每一位儿童都具有丰富的情感潜质和深厚的智慧潜能,关键在于唤起和激发。“情智语文”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通过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为此,在语文课中,孙双金把开掘儿童情智潜质作为神圣的使命。他提出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情智语文”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孙双金的“情智语文”始终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语修逻文的感悟中放飞情智。在孙双金的课堂上,人们常常感受着“情智语文”的魅力。书声琅琅是情智的抒发;议论纷纷是情智的倾诉;高潮迭起是情智的迸发;静思默想是情智的萌动;奋笔疾书是情智的倾泻;滔滔不绝是情智的奔涌。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文能开出情智之花,一篇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正如孙双金所说,“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参天大树。
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孙双金问学生:“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呢?他(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学生回答:“石头在烈火中是不动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动不动,所以比作石头。”“石头在烈火中是无声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所以比作石头。”孙双金进一步启发:“那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呢?这个‘千斤’和‘巨’各突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千斤’突出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巨’字突出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的高大形象。”孙双金总结道:“在这里,我们才真正理解了这句比喻句的含义,这句话写出了邱少云在烈火中行为的伟大。”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孙双金利用这一比喻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学生就其中的文、情、道品得实实在在,达到知文、动情、明理,而且,文不抽象,情不空泛,道不概念。这样的语文课,我们实在是需要很多很多。
孙双金印象
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儿时,他唯一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文革”中度过学生时代的他,自认为“先天不足”,读师范时整整在图书馆里泡了两年。自那时起,读书成了他生命的第一需要。
1981年,从走上丹阳附属小学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立下宏伟志愿,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殿堂”。27年来,他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上下求索”,从小小县城的讲台走向全国语文教学的大舞台,形成了“潇洒而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风格,在无数节语文课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也实现着他心中那个遥远而美丽的梦想。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