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党校建设的思想:把握定位 明确任务 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一、把握定位  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把党校工作写入大会报告,凸显了党校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关于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科学定位,为进一步办好党校指明了方向。第一,充分认识党校工作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主渠道定位。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市、县党校应结合基层党委工作实际,在农村党建、社区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以及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努力使经过党校培训的领导干部在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在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方面有新的增强,为推进我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校的特有作用。第二,充分认识党校工作在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工作的作用,突出阵地作用。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为党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服务的。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去理解党校的阵地作用,理所当然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党校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办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党校工作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熔炉定位。党校教育作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就是要根据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强化理论、知识、党性三个方面的教育,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培养造就一批适应芜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芜湖科学发展、率先崛起提供干部资源。第四,充分认识党校工作在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靠学习型政党来引导和推动,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党建成学习型政党,发挥好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示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表率作用,各级党校在造就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政党,发展学习型社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从准确把握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完善班子结构,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委、政府在开展重大调研时,给党校下达相关调研任务,积极吸收党校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搭建沈校教学科研服务于芜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平台,努力形成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新机制。

  二、深化认识 觉服务于芜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崛起大局

  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对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深化认识,适应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新变化,自觉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党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适应新时期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要求,干部培训要有新举措。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的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在培训轮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与胡锦涛同志讲话、全国以及全省党校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党校培训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培训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干部学习培训需求贴得不紧,内容不新,方法不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些党校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优质培训资源不足和资源相对过剩现象相并存。按照胡锦涛同志对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和目标都提出了新要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的精神,我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按需培训的理念。一是研究干部健康成长的个性化规律,着眼于科学发展观对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和“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要求,紧紧围绕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突出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是不断深化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的内涵。针对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我校近年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公共管理理论与领导能力建设”、“芜湖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情研究”3个板块组织的教学模块体系,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开发特色课程,推动形成优势学科。三是积极探索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举措新方法,组织学员自主选择过专题,推菜单式教学模式。围绕加强团队精神,探索野外拓展训练、军训等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党校为主、干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员单位参与,组织学员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学员管理等进行教学测评。通过加强和改进教学评估,提高培训质量,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

  (二)适应党的建设新要求,党校教育要有新发展。党校教育就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校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其中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历来是党校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姓“党”原则的具体体现。做好党校工作,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党性教育的力度,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从严施教,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真正使党校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为此,我们积极改进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党校教学由以教师课堂教学、灌输为主向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转变,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适应党校性质的新要求,党校科研要有新突破。党校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学校”,而且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既是培训轮训“主渠道”,又是“研究机构”,搞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党赋予党校的重要任务。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具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功能。我们要按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深化科研改革,用课题项目带动科研,促进校际之间,与其他工作部门、高校、社会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协作,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加强芜湖市情的研究,加强对推动芜湖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水平科研攻关,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既努力把成熟的科研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又努力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发挥思想库作用。

  三、改革创新 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必须进一步认清中央、省委对党校的新期待,进一步认清并充分发挥好党校校长对党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清今后党校工作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一是在锻造创新品牌、创一流党校上实现新突破。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贯彻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标志着党校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党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完善党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构筑党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行政后勤为保障,队伍建设为关键的总体格局: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法、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学员服务;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以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党校事业发展的人才、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都要在加强党校建设部署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市级党校。

  二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精神状态上实现新突破。干部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党校事业类人员的人事工资改革和待遇落实不够,“一校两制”客观上形成的工作人员收入不均、事业类人员收入偏少的状况,抓住贯彻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类人员的相关待遇。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根据教学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着眼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实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的政策措施。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完善和创新进修培训、实践锻炼、考核评价机制,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优化教学科研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的精神状态,激发党校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