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跳楼不断,究竟为何?到目前为止没有1个令大家满意的答复,go-vern-ment和富士康的答复难以令大家信服,"富士康每一个跳楼人都一个个不同的故事",那么为何这些人都选择在你富士康跳啊,在你富士康遇到挫折就跳楼,富士康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是“跳楼”吗?
富士康屡见报端的坠楼自杀事件,并不只是企业直接的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而更多地透露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
国际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埃德加·沙因曾经说过一段话:“组织需要的只是个人部分特定的活动,但前来工作的却是整个人。人们会附带有许多不是组织预期的,与计划不完全适合的态度、情感和感知。”所谓的态度、情感和感知,反映到一个人身上就包括8个方面:职业,兴趣爱好,身体健康,学习成长,人际关系,伴侣关系,亲子教养和情绪。企业支付的是8个小时的劳动,以为买下的只是员工8个小时的时间和职业这一部分,但其实剩下的16个小时和7个方面,同样会被员工带入到工作中,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绩效。
富士康员工的坠楼事件,通常旁观者会将其直接归咎于“压力”。因为无法承担工作失职以及面对审查而觉得羞辱的心理压力,这只是表层原因。但在这纵身一跳后面,是员工个人对现状的失望。员工选择一个企业,其实与企业之间就有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就是员工个人发展的实现方式。员工如果能在企业内部得到顺利的个人发展,那么他就能为企业创造个人价值,反之,就会做出阻碍,甚至危害企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