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看后感


因为早年看《黄土地》和《霸王别姬》的深刻感受,所以对陈凯歌的作品一向还是有点期待,这次听说《赵氏孤儿》上映,第一时间就跑去电影院看了,之后心潮澎湃,决定写一篇看后感。

 

我的重大感受是:一个男人,当一个光棍,尤其是没有儿子的光棍,实在太可怜了,可怜得简直感天动地。不管这光棍多有钱,多有地位,武功多高,官秩多大,只要是光棍,人生就绝不会完美,结局就绝对酸鼻。电影《赵氏孤儿》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光棍的故事,这个人名字很怪,叫作屠岸贾(还有人称他为屠颜贾,比如班固。他的名字史书记载都不准确,是不是也因为他为光棍之故,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也不能算很怪,反正春秋时的人名多是这么怪的,比如提眯明,比如灵辄,比如鉏麑,比如介之推,为什么人家不能叫屠岸贾。

 

他的人生非常可怜。武功那么高,头发都花白了的时候,还能连着翻几个筋斗和人打架,一抬腿,十来个年轻力壮的敌兵吓得狂奔。他年轻时,不消说是更帅气的。他号称将军,也很得国君的欢心,但感情却不如意。他爱上了国君的姐姐庄姬,不能遂愿便似乎终身不娶,这样自然便没了孩子。当一个叫程婴的人带着一个孩子来投奔他当门客时,他马上父爱膨胀,焦渴得要命,要给这个门客的儿子当干爹,不惜降尊纡贵。而从此,他的心就牵挂在这个门客的孩子身上,也不怎么上班了,天天陪着这个孩子打架玩,培养出了深厚感情。他很单纯,虽然这个孩子的妈妈就是他杀死的,他也一点不忌讳。虽然孩子的爸爸,他的门客程婴的老婆是他杀死的,他一点也不提防。他地位虽高,却高处不胜寒,所以门客也不多,只程婴一个。或者虽然还有另外的门客,但似乎都是光棍,不会生孩子,所以不能满足他焦渴的爱孩子的心。这种单纯,在电影最后要了他的命。

 

长大了的赵氏孤儿最后一剑刺死了慈爱的干爹——屠岸贾,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屠岸贾的府邸,没有一个人拦阻。老光棍屠岸贾没有儿子,谁帮他出头?仆人们大概都忙着分他的家产和存折去了。公安也没有兴趣过问凶手是谁,大概认为这是一起黑社会仇杀。虽然屠岸贾天天被人“大人大人”地叫着,威风得不得了,但死况凄凉,谁叫他没子嗣呢?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就算你是李刚,你也该培养一些小李刚来继承你的红色江山。李刚和小李刚是互相需要的,并不是后者只需要前者,其实前者也需要后者。所以中国的贵族们才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写到这里,我有些感慨,这部电影很深刻,唯一的遗憾就是取错了名字,如果片名叫《屠岸贾》,一定会更有市场。大家一定会交头接耳地打听:“岸贾是什么人?谁想屠杀他?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