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艺术市场看价值变化


 

张晓刚的油画,在当今艺术市场卖得很火,在知名拍卖行不断拍出惊人高价。

张晓刚的后边,刘小东的油画,在当今艺术市场也卖火了,昨晚央视二台的新闻报道中,传出最近刘小东画作又拍出天价的消息。当代青年画家刘小东的画作价值,竟然远远超越老一代著名画家吴冠中。

我喜欢逛美术馆,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但这已经是昨日风光。不知道是家务的缘故,还是公务的缘故,我不再有曾经的狂热,去光顾美术馆了。如今,逛美术馆已经是极为罕见的享受。

远离了艺术,对艺术的感觉就迟钝了,对艺术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判断也就麻木了。

说到艺术价值,80年代以前欣赏艺术,不懂价值判断和估值,也不是为此去看艺术。看艺术就是为消遣,为享受,为娱乐,不是为购买,当然就不存在为增值或为保值而接近艺术。

今天,艺术,至少很多艺术,不只是可以娱乐大众的东西,还是可以投资,可以保值,可以增值的东西。艺术的市场价值,被更多人注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艺术品的价值由政权决定。谁受到最高权力的抬举,谁的画作就受到追捧,就有特殊价值。当然,权力影响艺术价值存在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远的不说,就说明清,明代画家的作品,如果烙上一个某某皇上收藏的印章,价值肯定倍加一等。到了清朝,皇上捧艺术,让艺术价值拥有隆恩浩荡的增值,就更加变本加厉。尤其是风流皇帝乾隆,乾隆对艺术品有着传说中的偏执和鉴赏力,谁的画作要是被乾隆老爷子加个收藏章,那可是身价百倍。

权力,曾经让那些遵从权力而作的艺术,风光无限。

而今,谁决定艺术价值,艺术又为谁而表现?今天的市场用拍卖价格,告诉人们,神秘的艺术投资者,市场的力量,决定艺术值钱不值钱,值多少钱。

张晓刚的《血缘》系列作品,受到市场追捧,主导这个追捧潮流的力量,是国际市场。同样,刘小东的《三峡移民》、《温床》系列的作品,也很受市场追捧,不断爆出天价。按理,有价值的艺术品,年头儿越老越值钱,存量越少越值钱,曾经有名越值钱。但今天的市场很新鲜,像张晓刚、刘小东们很不老,很不为权力歌功颂德,很另类,很资历浅浅的,年轻画家的作品,其市场价值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曾经很红的画家的作品。

张晓刚《血缘》画作中,对过去年代中国人面孔的典型描写,奠定了他画作在当今市场价值投资的特殊基础。刘小东的《三峡移民》也好,《温床》也好,虽然与张晓刚画作内在意识形态审判型色彩有明显区别,但与张晓刚作品具有相同的符合当今市场取向的艺术表现,因此,今天的市场决定,新生代的这些画作,更有价值成长性。

艺术价值和价值链的构成,其实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背景,简单的是功力。

艺术价值是要变的,昨天值钱的,今天可能不那么值钱了,今天值钱的,明天不知道还值几个钱。艺术价值投资除了需要艺术眼,还需要市场眼。

 

张晓刚《血缘》系列作品

 

刘小东的《三峡移民》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