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调控不力,问题纠结在考核这个根子


房市调控不力,问题纠结在考核这个根子

/李政权

 

20101229,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从紧从严的基调:2011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在支持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住建部长姜伟新并表示:适时会同监察部对省、市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就目前看来,这次会议似乎释放了这么一种信息:国10条也罢国5条也好,总之2010年是制度年、措施年,2011年是细化年、执行年。

其间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缺乏长期而稳定的政策一直令人诟病。但是,察其言观其行,其效果却难免让人打上几个大大的问号。

住建部是否因此会感到汗颜姑且不管,且说房市调控的两大抓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与抑制投资投机性行为”就会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伤筋动骨,阻碍重重。

一、怎么动地方政府的奶酪?

近些年来,土地财政之势有赠无减,在一线城市,卖地收入普遍接近财政收入的50%,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卖地收入相对地方财政收入来讲也多都在60%左右。

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以及相应的利益链,你要想地方政府“改邪归正”,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改善官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考核导向决定行为方向!

我不卖地,不对开发商及炒房客的投资投机形式网开一面,哪有这么多钱搞基础建设、经济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没搞好建设,我怎么有政绩?没有政绩我怎么能升迁?

    你不将保障房建设指标、闲置土地多寡数例、政策执行任务,以及不将我的房市过错行为与我的收入、评优和升迁挂钩,我又怎会去和自己的利益作对,执行房市调控任务。

    从这些看来,参与房市调控的不仅需要检查部,同样也需要组织部,并需要修正官员们的绩效考核指标乃至整个体系。考核这个根子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保障性住房完成率差,抑制投资投机的政策执行不良,房市调控收效甚微甚至是与预期背道而驰的情况就会长期的存在下去。

三、用重典是必须的。

“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这事关的“问责”二字道道颇深。

怎么问责?怎么界定责任?责任界定清楚了,又怎么用典?用完典之后,又怎么宣贯和保持持续的问责机制?都存在很大的疑问空间。

就多年来,房市调控的积重难返来看,2011年这个执行年要收到好的成效,要对百姓有个比较好的交代,不用重典不行,不提高问责背后的惩罚成本不行,不严惩几个地方管抓几个典型案例就是难搞。

    否则,神马又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