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20人(14)
王亚伟:不能倒下的一面旗帜
引导中小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让专家代为理财炒股,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管理部门认可的一条渠道。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我国的基金建立10多年来,给投资者带来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基金经理队伍的良莠不齐严重损害着这支队伍。但是,现任华夏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的王亚伟,却以他出色的经理业绩,为“专家理财”挽回了足够的面子。
从2005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开始,这个原来在基金业默默无闻的基金开始脱颖而出。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跑赢了当年可以对应的上证指数130%的年涨幅,在当时所有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位。2007年,正值A股市场爆发大牛市行情,华夏大盘以225%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足足35个百分点。
真正确立王亚伟在基金业中的江湖地位的,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王亚伟曾经宣称,“牛市中要涨得比别人快,熊市中要跌得比别人少。”当大熊市袭来的时候,只能以股市操作为业的众多基金逃无可逃,损失惨重,但华夏大盘却在这一年令人恐怖的暴跌中仍然创造出了净值增长超过1倍的良好业绩,令人刮目相看。最近两年,股市走势扑朔迷离,基金行业竞争激烈,但王亚伟旗下的华夏大盘,依然在基金业中保持着优势. 从2006年开始,王亚伟创造出了连续4年大幅度战胜市场的骄人战绩,累计回报率超过10倍。他因此成为令人信服的“股基王”,获得了“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将众多奖项揽入怀中。
王亚伟在进行市场操作时,善于从纷纭的市场场中精选成长股。他认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每一轮牛市中,投资成长股的收益率一定会大于其他热门股。王亚伟承认,对自己这种投资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彼得·林奇,他熟读了这位美国投资大家的《在华尔街崛起》、《战胜华尔街》等书,对其投资成长性股票的理念深表认同,并将其活学活用于自己的基金实务。他认为,作为共同基金行业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成功经验最有可能在中国的共同基金行业得到复制,而巴菲特、索罗斯虽然同样成功,甚至更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却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共同基金行业。
基金经理所从事的工作,其实是一种代客理财业务。王亚伟曾说,自己作为一名基金经理,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为他们理财,就要代替他们去思考。因此,他精心选择成长股,希望让他服务的投资者能够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果实,而不去追逐热门股,对于有的基金频繁做短线交易的行为,王亚伟明确表示;“看不懂他们在忙些什么。”他说:“跟随热点买股票,就像黄金周登黄山,春节去三亚,热闹固然热闹,却与你观光休闲的目标大相径庭。如果你真正想让资产安全稳定地增值,一定要另辟蹊径。”
王亚伟的明星效应使他所在的基金经理团队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一个标杆,管理部门也把王亚伟当作“国宝”一样悉心呵护。前不久,市场纷传王亚伟要辞去职务跳槽到私募基金,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证监会马上着急了,赶忙采取行动阻止王亚伟可能的外流。在基金信誉日趋下降的今天,王亚伟显然已经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一面旗帜,不能倒下。
王亚伟:不能倒下的一面旗帜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