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系列评论(7)
“银广夏神话”已在创业板复活
银广夏,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已经永远地被钉在耻辱柱上。这个在世纪之交时曾经摘取过年度涨幅第一桂冠的上市公司,在媒体记者坚持不懈的追踪调查下,最终被证明为是一家造假公司。当真相被揭穿的时候,它的股价飞流直下,曾经创下了连续15个跌停板的纪录,给迷信它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当年打造“银广夏神话”的上市公司高管受到了法律的严肃惩处,但是,对于银广夏造假之所以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市场却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深究。回顾银广夏的整个骗局,是公司虚构了产品出口的数据,它采用了一套“讲故事”的手法,把公司的业绩吹嘘得活灵活现。它的造假阴谋之所以能够轻松得逞,原因在于整个市场缺少一种诚信的环境。上市公司需要造假,包括基金在内的一些专业投资机构也需要利用这种造假来为其炒作提供空间,会计师等即使发现公司造假,也会为了保住自己的业务资源而放其过关,一些身负“信息披露指定报纸”美名的证券专业报刊因为有求于上市公司的高额信息披露费而迁就造假,股评家更是习惯于配合造假来从公司中得到蝇头小利。正是这种市场各方的合力作用,才使银广夏的惊天大骗局得以顺利实现。
现在,距离银广夏骗局被拆穿,已经有10年时间了。但是,银广夏虽然倒下了,由于构造银广夏骗局的市场环境依然如故,新的“银广夏神话”却依然在市场上生生不息,顽强地刺激着投资者的眼球。这种情况在一年前开设的创业板市场上尤为令人瞩目。刚刚满周岁的创业板,已经成为创业板高管们的造富“梦工厂”,刺激着富豪们和围聚在他们身边的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讲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来实现他们大笔圈钱的美梦。
日前被紧急叫停上市的胜景山河,就是这样一个以“讲故事”来取胜的创业板公司。在媒体记者的紧追不舍之下,它的重重疑点终于开始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但是,类似胜景山河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手段混进创业板的公司,其实已经不在少数。除了同样在上市前夕被紧急叫停的苏州恒久和立立电子以外,大量已经上市的创业板公司,真实的业绩与其IPO和上市时所讲的“故事”严重不相称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朗科科技上市时因宣称自己“发明了世界第一款闪存盘,并因此获得闪存盘的基础性发明专利”而备受追捧,但不久即曝出涉嫌虚假出资。吉峰农机的应收款是净利润的27倍,被质疑为靠赊账来提升业绩。同花顺的财务数据自相矛盾,新增税收款与收入严重不匹配,2009年中报和年报都涉嫌虚增利润。(以上材料见12月20日《中国经营报》)
就像当年的银广夏“讲故事”给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伤害一样,今天泛滥在创业板上的“讲故事”,也已经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与创业板高管平均每天两名的速度成为亿万富豪相对照,有70%的普通投资者在创业板股票的投资中出现了亏损。“银广夏”的阴魂并没有在中国股市消失,反而随着股市财富效应的增加而愈演愈烈。对于市场出现的这种混乱局面,监管部门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仍然实行着审核制度,我们唯有希望发审委能够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认真地为投资者把好创业板的准入大门,类似胜景山河这样上市前夜紧急叫停的丑闻,已经向发审委敲响了警钟,而那些已经混入创业板市场的“问题公司”,发审委同样应该对投资者有一个明确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