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莞城市品牌重塑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胡耀元(原名胡进),中国企业软实力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顾问。企业培训师,品牌策划师,媒体人。曾走过: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北大纵横。主要作品:《管理英才》杂志、《企业商道》、《华商文化》、《品牌强国》、《整合文化的力量》等。

服务客户:怡海地产、和泓地产、拓明科技、昊华化工、中煤国际、大唐国际、国电华北电力设计院、河南煤化、河南农信社、西安黄土地等品牌企业。

城市品牌是城市营销沟通的产物,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形象管理,是一个城市品质的体现,能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东莞的城市品牌重塑,首要克服“东莞模式”发展瓶颈,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品牌漠视”向“品牌重视”转变。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最大弊端,就是思维方式一直围绕利益转,忽视了持续成功法则和品牌形象建设。

一个城市如果不想被淘汰或希望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城市,创建城市品牌。不仅关注城市环境,考虑功能适用,更要传承自己固有的特色,找到城市的灵魂、核心价值与附加值,在大众心中树立独一无二的位置,这样才会真正具有品牌魅力。

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品牌,无论其区位如何优越、交通如何发达、资源如何丰富,乃至基础设施如何齐备,都只是功能强大的躯干和血液;而不断追求的独特且具核心价值的城市文化,才是这个城市独树一帜、不断壮大的灵魂所在。毫无疑问,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

可喜的是,东莞去年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倾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强势的主导,部分唤醒了东莞人关于“主人翁”意识的回归。上自政府官员,下至草根布衣,很多都在从东莞人的角度,自豪着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之类的美名。有钱能让我过上好的日子,而有文化就能让我过上受人尊敬的日子。

胡进认为,这应是意外的、也可能意义深远的成果。因为由此可以判断,打造“城市品牌”价值的时代,正在悄然来到东莞。

二是从“品牌加工”向“品牌创造”转变。

东莞作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成为粤港澳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逐步显示出世界加工厂和华南经济引擎的风采,但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支撑点,东莞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已经成为发展瓶颈。 东莞制造企业向东莞品牌企业转变要学三点:

第一个,标准化。目前,东莞制造很大程度上是OEM,使用的是别人的标准,进一步发展肯定会受制于人,但如果东莞制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是品牌加工厂的优势,在OEM的过程中,将西方通用标准修改为本土标准,建立起解释权、话语权,就能为推出自己的品牌奠定产品基础。有一句时髦话是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这一点我觉得在日本和韩国就做得比较好,很多领先产业就是靠这个发展起来的。所以,推品牌要制定自己的标准。

第二个,生动化。东莞制造缺少品牌意识,但这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深度挖掘城市地域文化,并进行了有效整合传播,最后变成品牌,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为此就要通过生动化的形式树立起东莞品牌的概念。

第三个,专业化。有人讲过一句话,政治就是每个人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东莞制造要树立起在专业领域就是权威的信念,目前东莞每个产业链上都有许多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在未来,这些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坚持专业化,塑造品牌的独有定位与业内领先地位的形象,直至建立自己的品牌。

三是从“肃清流毒”向“品牌建设”转变。

品牌重塑,在于破立之间。肃清城市流毒是“破”, 建设城市品牌是“立”。危机来临置之绝境是“破”;危机过后重新构建是“立”。 新的不立起来,就不能破坏原有的旧东西,即使旧的东西一时破了,过不了多久,又会重复出现。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最早的行业就是一大堆猩猩以性交换取果子吃。先有色情行业,第二才是政治行业。市场就是需求,需求就是命令,所以一个供应商产生,从而一条供应链产生。东莞服务业之所以阵容庞大,乃至声名远播,是它的地域环境自然形成的小姐群体,以及被其吸引的对应顾客群体。从此以后,你有渴望融资的欲望,我就有了渴望投资的冲动。不管是街头巷尾,还是酒店包间,每年都有上亿资金为色情服务业输血,所以时而鼎盛,时而衰败,但从未断绝,生命力如此之强的行业,背后不仅形成ISO9000质量制度,更形成提升当地GDP的文化。文化决定它们活的很长,能活万年。

纵看古今,横看世界,差不多都是这样,现实是有的国家已对特殊服务合法化。我们有自身国情,但如果不从城市品牌重塑着手,对现有价值观念进行诊断、规划、引导、强化及“洗脑”,很难永久改善现状。而品牌的建设工程和周期,决定了政府对于城市品牌打造的持久性、持续性。所以,不能一把火烧完没事,要持之以恒,不要一暴十寒。

从一定意义上说,不知曾经是东莞成就了服务业,还是服务业成就了东莞,就如:人因山而名,山因人而名。每个城市几乎跟这个行业都有着不剪还乱的关系。但每个城市,都应从自身的角度,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服务业,给城市品牌带来了什么?我国目前品牌城市管理最突出的实例是青岛市,他们经营城市品牌,也营造了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繁荣经济之外,并不像东莞如此繁荣娼盛。这一点上,东莞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