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不穷 十年道缘纪念座谈会征文启事
为纪念黄守愚与李逸玄十年道缘,特地征集天下同道的诗、词、文、联、赋等,将延请书法家抄录于册页,并将赠送给湖南图书馆。
黄守愚2010年12月12日
附:
体道不穷·黄守愚与李逸玄十年道缘纪念座谈会缘起简述
一,相识相知
认识李逸玄,是在十年前,当时我们都在常德白马湖畔读书。有一个学生会的干部(我已忘记这个人的名字了)告诉我,法学系有两个人精通西方哲学,住在新宿舍区某栋某楼某室。新宿舍区离我住的老宿舍很远,往返要半个小时。我三次去找李逸玄都没找到,第四次才见到他。两个人,还有一个就是张毅。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们便经常在一起探讨中西文化,神话、考据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熹、王船山、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费希特,无所不谈。我高中就喜欢尼采,到大学二年级,转而翻读中国古典,专攻先秦思想史,而李逸玄始终专注于西方哲学。
到长沙后,虽然各操其业,但是依旧定期会讲学术,相互砥砺,求道中西。因为俗务繁杂,有点匆忙,具体就不多说了。回想过去,一下子十年过去了。体道不穷,有德不孤,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开这个座谈会纪念我与李逸玄的“道缘”。
二,十年问道之路
我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以前过多地关注于先秦史与生殖崇拜,到长沙后,因工作的需要,又对湖湘文化也有所涉猎。十年来,我对考据学、史学、民俗学、禅宗、宋明理学、船山学、梅山教、楹联、书画的研读,较之大学时期有新的斩获。治学走向严谨,这必须感谢恩师万里先生的教诲。
这些年,我几乎没休息过一天,不看电视电影,不打牌,不逛街,不仅每天读书写作,经常凌晨三四点睡觉,坐车看书,上厕所也看书。欧阳修说“三上读书”,无非就是充分利用“闲置”时间读书。很多时候,睡在床上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兴奋得掀开被子,开灯读书,或打开电脑写作。
在思想上,我要感恩王阳明与历代禅宗祖师大德,他们的智慧如甘泉日夜滋乳我,并启发了我对生活与治学的信心。受惠于先贤的恩赐,我很早就立志做当今时代的“教化主”,教化世人以归正于大义。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永远的志向。
友伦可开显新时代的“仁学”(什么是新仁学,下面将简要述说)。谭嗣同在《仁学》中说,五伦中只有朋友一伦“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因为他“不失自主之权”,至于其他“四伦可废也”。虽然谭嗣同有所偏颇,但是确实契合了“平等”之义。在问道的路上,对于朋友一伦,我要感恩李逸玄。我们肝胆相照,在学问上砥砺切磋,于生活上互助相扶,无怨无悔,十年如一日,这份友谊十分难得,也许是我的东汉党人、魏晋士大夫情结,所以就开此座谈会以为纪念。
在今天,世风趋利,麻木不仁,也许很少会有人就私人友谊举行纪念会的。不管如何,此举有君子范世的作用。不求为人师表,宪法万世,德垂千古,学溉后人,但求“撑开一线天,留与世人走”!
十年前,我占卦曰:“黄裳元吉。”心系生民,是我的立场;布衣,是我的身份;守愚求阙,是我的处世。
我不仅经常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也不断在博客、报刊上发表自己的主张,还时常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传道济民,内美修能(《楚辞》语)。
做人方面,我立志做大人君子,表彰忠孝廉节,尤尚贞节。叔齐、伯夷、屈原、东汉党人、竹林七贤、文天祥、李二曲、王船山、陈寅恪,是我景仰的先贤。我的老师王立新先生到湖南教育电视台做王船山的节目时,评价我这些年主编《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杂志,不随波逐流,不逐利甘色,孜孜于学,身荷道命,可谓“君子”。
对于世人,不是迎合世俗,便是对抗世俗。如何是出路,我认为要两轮并运,一高悬大义以抗世俗,一是随俗化民,而不是一味迎合世俗。
三,我的主张
在中国学术界,独表被忽视的“豕神信仰”,我不是第一,但是我贡献最大。十年前,我就写过论文《猪与生殖崇拜》,提出“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说,但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则是2006年的事情了。对于此点,我再三思考,沉潜反复,而今改为“豕神信仰”。“猪的传人”说,是针对当今“龙的传人”说的,难以描述古代思想史上的“豕神信仰”。
对于中国文化,我主张走自己本来的路线,综合创造,吐纳转换,反本开新,不依附于西方,也不依附于苏联。因此,我提出“春节”恢复原来的名称“元旦”,旨在建构文化的独立自主,创造中国新文化。
开始,我觉得“道在民间”,现在认为应当改为“道在人间”。道,笼罩乾坤。因此,我主张修生民史,也就是人人入史,建构文化自信心。其意义与价值,我就不多讲。
孔子讲的“仁”,在今天应该赋予其新义,旧瓶装新酒。我认为,仁应该是宋明理学家讲的“万物一体”,破除私欲私见的平等之爱,并且是万类的平等之爱,即人与万物平等,譬如人与蚂蚁平等,无贵贱之分。天下,是全体生命与非生命的天下,不是人类的天下。地球不是人类的地球,是全体地球生命与非生命的地球。狗,也是地球的主人之一。这是我的新仁学。
“自作主宰”,是我的宗旨。人人自力,自信自由,平等仁爱,不为他人的奴隶,不受惑,建构“我在”,是当今时代的“大义”。西学谓之“主体”。然而,此“自作主宰”是在新仁学的“由体及用”。
独立人格说。此独立人格,不为外在异己所宰制,有自家面目。去年,我建议修建中华先贤公园,山东琉璃锺学兄就对我说,不如修建疯人院。他的意思正合的独立人格说,中国先贤大多没独立人格,以妾事君父。
贼说。最近几年,我在研究“贼”,非正义即贼。佛教讲阿罗汉就是杀贼。王阳明还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我用狂禅的险峻机锋提出“杀贼归仁”、“杀贼即正”。
对于治学,我主张摆脱利益与乡土情结的绑架,超拔流俗。这一点,也不打算多讲什么。我以前考证屈原没来过湖南,提出安阳“曹操墓”尚无铁证说,都是希望学术界避免被利益与乡土情结绑架。
治学与治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即义即利,可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食利不义。因此,简单地用义利无法区别君子小人,不能把君子当做完全的不求利的人。对于君子而言,应该自利利他。
最后,我用屈原的《橘颂》与陈寅恪《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来结束此文。《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黄守愚于阙一庐
庚寅十一月初七日丑时
西2010年12月12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