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名城沉淀之美的记忆盛宴
□
虽说活在城市,可是我们并不很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每当一处城市文化旧址、一样城市旧习消亡的时候,人们也不免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常常以抹灭记忆的方式去进行,着实令人痛心疾首!而现实的悲哀就是,城市的确已越来越丧失个性,越来越泯灭文化沉淀之美!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2008年岭南名城广州的天字码头搬迁,曾引发一场关于“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讨论,《南方都市报》就此发表社论指出:主导发展的城市政府必须改善规策,才能为城市历史文化留下生路;工具层面的文化经营,到底只能令城市底蕴干涸,气质全无;没有什么比留下那些鲜活的历史文化更好的城市标记,也没有什么比获得市民的历史认同更澎湃的城市动力……
花城出版社秉着一种文化担当,一种人文情怀,策划出版这套《名城往事记忆之旅》系列丛书,可以说是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在为读者镌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珍稀城市记忆,在传承诸多名城的内在精神,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指引着美好的方向。
名城魅力在于记忆
匠心独运彰显名城个性注重“图像”令人印象深刻“记忆之旅”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纵深感
相对于自然山野、乡村、田园、江海,城市风景的特色、价值与魅力,就在于它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时尚的社会生活色彩。而植根于城市人文历史最深处的记忆,则以一种时隐时显、或明或暗的方式,更是彰显她的魅力与风韵!
《名城往事记忆之旅》可谓敏锐而准确地发掘与捕捉到了一座座城市的往事与记忆,从种种恒久隽永的角度及充满个性的形式方法,展现了一座座城市的风景与魅力。
匠心独运彰显名城个性
每座名城,每位写作名城的作者,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个性。丛书涉及十数座名城,每本《名城往事》的作者都是当地颇具实力的作家兼学者,他们各具匠心地构筑他们自己记忆与情感迷梦中的“城市”,彰显着她们的个性。比如《北京往事》,作者洪烛就写出了北京的大气贵气,而又独具慧心地揭示其乡野之气;《广州往事》告诉读者,广州近海,曾为水城,自古而具开放包容之胸怀;《昆明往事》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昆明的温暖,那里的阳光,那里如春的四季;《重庆往事》则描绘了山城重庆的嶙峋风骨;《上海往事》则展现了上海中西文化内外兼修所造就的一种精致……
注重“图像”令人印象深刻
此系列丛书注重“图像”,却无目前图文书的赶时髦之嫌,我们感觉它的确是出于自身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另外,此系列丛书中的“图像”,还包括了地图和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比如《北京往事》一书中,就有“北京往事记忆之旅示意图”,其实每本《名城往事》的开篇都有“名城往事记忆之旅示意图”,还有各类专题的示意图。这些地图或示意图具有指引功能,更重要的是对内容能起到一种十分直观的概括或提示作用,同时也丰富美化了图书的视觉形式。
“记忆之旅”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纵深感
此系列丛书着重从“记忆之旅”切入,从可感可触的“有形”之物进至可悟可思的“无形”之韵,可谓颇具创意与深意。
每本《名城往事》整体都具有旅游的形式感,能够引领读者对一座名城进行一次有意味
的“记忆之旅”,在局部具体的点面上能够指引游者对具体的景物进行“记忆”的“找寻”和“捕捉”。
名城“记忆之旅”虽然是基于个人之认知、行走与体验、感悟为轨迹,可演绎的是一座名城的经典历史人文。这些作者在历史与现实、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好像找到了一条条彼此联通的暗道,使得全书具有一种历史文化的纵深感!
“往事”凸显怀旧氛围
一座名城的往事沉淀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传奇,以一种集体记忆的形态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每读一册《名城往事》,我总感觉心间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气息,周身氤氲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使人不禁伸手想去挽留那些逝去或即将逝去的风景。
此种气息,此种氛围,似散还聚,最终定格为两个字,那就是“怀旧”!
蔡安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2010.11.28 发掘名城沉淀之美的记忆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