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有三篇文章与城市交通有关:《十五市因交通拥堵 每天损失近十亿元》;《治堵,路在何方》;《治堵没有特效药(漫笔》。看了我的这个题目就一定会感觉到有点另类,其实这是唯一的特效药。这是我和我的朋友讨论十余天的一个观点,政府调控房价已经许多年了,没有好办法,其实房价和交通在发展中是孪生问题,有其一必有其二。
我手头有一个2009年统计资料,说中国百万人口的城市有102个,这里没有包括一些人口超过百万的县级市。大城市带来的问题必然是住房和交通问题,这百万人口城市哪一个城市住房不贵?交通不拥挤?
说到北京就要说一个更字,北京的定位很重要,现在几乎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实北京的这三个定位砍掉一个,北京的人口就立马减少下来,人口一减,交通和住房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北京是首都政治中心不能或缺,北京是历史名城,有一个网友说建设好北京就是让全国全世界的客人游览的,这话说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因此文化中心也不能动摇。因此要砍就砍掉经济中心,这么一做北京人口可以减少几百万,譬如一个中关村至少就能减掉百万人口,还有那个CBD,加上北京的所有高新企业都搬出北京,这是给北京人口减负的唯一出路。其实有些高校也应该迁出北京,文化中心被保留,但未必要把所有的科研中心留在北京,一些高校也可以请出北京,如果再加这么一刀,北京人口基本就差不多了。
北京要做名副其实的首都,北京要做名副其实展示中国明清文化的游览中心,这样北京的人口就不会如此稠密,现在已经建好的住宅也就足够用了,要炒也炒不起来,房价一定会稳住,这是必然的。
至于交通,当然还要发展一点,而“首堵”的帽子一定摘掉,到时会成为全世界交通最好的城市。
至于经济怎么请出北京,其实许多年之前中国的规划权威吴良镛等10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提出北京发展的新概念“大北京地区规划”,这就是著名的《京津冀北城乡发展规划》,意图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等部分等城市和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作统一考虑。
奥运会之前,石景山的首都钢铁厂迁出北京,现在已经体会到好处多多,因此吴良镛当时的建议还是需要进一步论证如何实施,这是北京发展的基本思路。
城市建设有其规律,规划是一门科学,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城市由于人口过多,城市过大所带来的交通和住房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中所要面对的问题,北京市也必然是这样。遇到这样的问题绝不能采用外行“和面团”的办法:“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结果把面团越和越大,没完没了,今天的北京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