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次出差至今记忆尤深,那是在宁波。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在农村、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就被十字路口一字长蛇等待的汽车所震撼。我习惯乡下坡上地下天马行空的生活,厌恶大城市诸多规矩,尽管大城市的生活精彩无比,我还是放弃了曾有上北京、下深圳的机会——这也注定我这辈子只能生活、工作在小城市。那时大城市给我的烙印是——拥挤(车多、人多)、不方便(方便的地方总比不方便的地方收费贵好几倍),还有好多的可望不可及(尤其是明明就在对面的地方,还得绕一个弯走)。回忆起当初的想法,虽自己都觉得十分天真,但也觉得还是有几分率直。
现如今,“堵车”也成了我生活的小城市的热门,大城市的情况由此可以想像了。想着这因进步发展而带来的困惑,心中真不知啥味。你说原来可以加快你行进速度的工具在城市里怎就比不上自行车,甚至是步行了呢?更困惑的是,明知会堵车,怎又都非把自己的车像遛马一样开出来堵呢?明明是车堵为患,还拼命地鼓励发展汽车工业、鼓励买车?为什么车子与日俱增,停车场却永远跟不上?为什么停车费和乱停车的罚款都大幅增加了,买车和乱停车的现象却在疯涨?为什么通讯、网络和高铁都发明出来了,城市却堵车了?太多的太多,我所学的知识无法让我回答自己。不过,我坚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说到北京要收拥堵费,我未免有些伤感。在我看来,这无疑是泼皮耍赖——没道理可讲。
首先,这又是在倡导“凡事有钱都可商量”、“金钱之上”。我同意“没钱万万不能”,但我永远不会赞同金钱可以解决一切。收取拥堵费对政府部门、社会盈利机构来说,其实是不关痛痒,但对小老百姓来说,又是一飞来横祸。如果小老百姓放弃了车,其结果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果小老百姓不放弃,其结果是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其次,违背了初衷。收费是手段,治堵才是目的。开始收费可能会增加一些下岗人员的就业机会,但我担心会让一些党性淡薄的机关人员坚信了他的作用是向人民收费,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说到这,思绪突湧,太多的话想说。干脆就此打住,不说了。
无论如何,政府的态度和做法是主导,相信政府我没太多的建设性建议,就此“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