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人性格的刚与柔


海宁人性格的刚与柔

           ------ 漫游海宁盐官镇散记

          曾祥裕(赣州风水养生堂、杨公风水文化研究和培训中心

                QQ175613195,电话13766307454 ) 

      

       游海宁看名人故里,是我的兴趣所在。因为名人故里是营造历史名人成长的生活环境,在研究他们生命历程时,绝不能抛开其生长的区域环境,尤其是出生地的生活环境。浙江才子多。“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当代伟人毛泽东对绍兴历代人才状况作了经典性的概括,而且首次赋予绍兴“名士乡”称号。同样,海宁也是名副其实的“名士乡”。由此看来,名人故里风水是一个易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当我在海宁游览时,弟子朱祥锋首先向我推荐了盐官镇。书香的传承非须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强大后盾不可。海宁,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清朝时号称“江南第一世家”的海宁陈家就出现了“一门四阁老,六部七尚书”和300多位大小官员的奇迹。 除此之外,走进盐官古镇,你还可以寻觅到其他古今名人的足迹。这里曾经诞生了戏曲家陈与郊、“瘟病医圣”王孟英、训诂学家朱起凤、女作家陈学昭、教育家郑晓沧、音乐家刘质平、古书画鉴定家钱镜塘、徐邦达与校勘学家赵万里……,这一串名士中最让我倾心的是扛国学大旗的王国维,这位享誉世界的学术大师,正是从这个小镇走出去,走上了国学的九仞高台。王国维著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等皇皇大作。其学术涉及62个领域,在文学、戏曲、红学、考古学等诸方面成就斐然。学术界盛赞他“博大精深、学贯中西”。试看当今中国学者有谁的学术功力能与王国维比肩呢?

    海宁诸多的名人雅士大多是从盐官走向了世界。人们不禁惊叹:小小一个古镇,孕育了多少风流人物!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感受天地之气。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培养什么气质的人。我们可从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简单定义得知:人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己、对事物,乃至对整个环境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此独特个性系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因素交互影响而成。

    环境或遗传因素谁影响较多?
    纵观海宁名人的成长,无不深受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他们出身于书香门第,血液中流淌着文化遗传基因。二是后天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影响。 事实上,遗传与环境互动影响个性发展的现象,是随着小孩逐渐长大,遗传影响减少,后天环境影响相对增加;主要是人们长大能够创造其环境。随着年龄增加,人们会积极地寻求他(或她)认为有兴趣有刺激与适合的环境。一个小孩喜爱音乐,会学习某种乐器;一个女孩具有优异的语言秉赋,则会学习人类学与新闻;一个男孩具有视觉空间的潜能,会变成一位飞行驾驶员或工程师。这种主动积极寻求适合其潜能与个性的行为,随年龄增加而更加显著。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后天环境对人的气质的影响。所谓环境,应该以人为中心,即人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外界事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类来说,自然环境极为重要。可以说,所有的东西,都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强大制约。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居住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对人类体质和智力发展均有重大影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是指住宅区周围的状况,如楼房间隔、绿化面积、规划情况、噪音大小、污染状况等;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居住小区的居住和文化氛围。风水学也非常注重这一点,例如《阳宅十书》说:“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叶茂。……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必有水泉、蝼蚁、地风之属,以贼其内,使其神不安,而子孙亦有死类绝灭之忧。”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也必定是一个能让人安居的地方;安居在风水宜人之地,倚山傍水,它那波澜起伏的精神气质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从而达到“人杰地灵”的效果。

 

   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就是围绕“城市、环境、生活质量”这一范围展示人类对未来城市生活环境的构思。
    现代工业文明与古代农耕文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城市的诞生与发育。大自然给予人类高山与湖泊,江河与草原,人类又为自己创造了城市。多少个世纪以来,城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美好与舒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创业的激情往往也会导致一些非理性的举动,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旨在纠正非理性举动给城市带来的诸如生态灾难以及物欲横流的弊病。让每一位城市的居民坐在家中,就能畅快的呼吸到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甜丝丝的空气,让书香挤走铜臭,在城市的林荫大道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恬静的笑容。

  话又回到海宁。为何海宁盐官人性情温和?因为它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情致的小镇。“水乡”,不仅灵动俊秀,而且善解人意,“小桥流水人家”的平静有序的生活熏陶出人温尔而雅的风度。 所以在海宁文化人的笔下文字如流水般俊朗和畅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凡名人无不生活在一个山水景观俱佳的环境之中。

    但是为何海宁人盐官人性格中又柔中带刚呢?海宁人杨雍建为清顺治12年(1655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为官清廉正直,其一日九疏的壮举震惊朝野,被誉为“当朝第一谏”。据介绍,盐官镇景疏园建设将以杨雍建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谏言直疏的形象为切入点,融合廉政文化和家训文化,建设一个独具创意并富有教育启示意义的廉政家训主题文化园。
  
    如果你稍有点文化味不能不熟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作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拟的人生与做学问的至高境界。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宁愿死也不违背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才真是士大夫中的硬骨头!

    这刚柔结合的性格的铸造肯定与环境有关。在海宁有小桥流水的温婉,也有钱塘江“月中齐鸣半夜潮”涌潮的豪迈。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曾以诗咏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以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吸引无数人观看,自小从生活钱塘江得天独厚观潮环境中的王国维也好,杨雍建也罢,肯定自小在常年观潮之时,心灵得到天地阳刚美的审美震憾。做人就要有一种勇往向前的果敢,就要有一种奋发进取的坚韧。同样是水,水有温和缓流的一面,也有奔腾怒涌的一面,前者为阴后者为阳。这也正符合事物的辩证法,凡事都有阴阳的对立统一性。由水的阴阳性演绎出“水则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有一次,李世民与魏征讨论治国之道。李世民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甚么?魏征回答说:失去民心。李世民又问:人民和皇帝应当是甚么关系?魏征说:皇帝就像一只漂亮的大船,人民就是汪洋大水,大船只有在水中才能乘风前进;但是,水能载舟,同时也能将船弄翻。太上皇(李渊)举义旗推翻隋朝统治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作为君王要时刻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的证明着这一千真万确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走向毁灭。游海宁盐官镇引发我诸多思索,拉拉杂杂,随手写下,以供朋友参考。

上一条:风水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