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CPI无法在高房价下独善其身
刚公布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表明, 10月份全国十大城市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1.44%,其中深圳房价居全国第一。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来看,2010年9月CPI涨幅比8月扩大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6%,创23个月新高,环比上涨0.6%。市场普遍预测10月的CPI将会超过4%。
有高血压之称的房价和“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CPI”的CPI,都在近期涨幅抢眼,但都曾在金融危机期间上涨势乏力,而随着宏观经济和楼市的“惊天大逆转”,高房价下CPI无法独善其身的结果其实早已确定。
近期调控新政“限购”等并没有降下房价,多个城市顶多出现“量跌价滞”的现象。而“限购”政策出台就指明是暂时性的政策,不可能长期实施,开发商只要有针对性的规避,短期内采取违规措施即可避开这个所谓的“寒冬”。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是“限购”政策一旦放开,大量需求重新入市,房价势必将出现报复性上涨。
而物价方面,今年来CPI同比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上涨5.5%,居住上涨3.9%。而多数人的感受则是认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实际低了两个百分点,人们所感受到的实际物价已经不止这个涨幅。
房价和CPI相互影响效应将越来越突出,CPI涨幅对房价的影响并不大,真正严重的是房价对CPI的影响。房价的上涨会带动土地、能源动力、基建建材等房市的基础项目上涨。作为金融危机期间“保八”的重要功臣,房地产业牵涉的行业何其的多。每一个行业又都不是完全独立,产业有链,链又生支,连成一大片的产业网。而房地产业可以说是处在这个网里面最中心的位置。房价的高涨会慢慢体现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面,这对中低收入者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10月10号央行三年来首次加息,但政策倾向于“抗通胀”,而并非市场期盼的为房地产调控而来,多位专家认为,不排除年底左右再加息1至2次。目的明显为控制CPI,但问题是如果房价仍然呈现快速上涨局面,CPI下降的难度就会提升。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6日在“第1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言时表示,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投放的6000亿美元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可能将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从而对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造成压力和冲击。他强调,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特殊情况下,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变得至关重要。
美元贬值不但使得新兴经济体经济前景堪忧,更为直接的是将加剧这些国家通胀水平,中国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但CPI很难独善其身,就是房价要想下降,看来也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