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危机以来,中国一度因复苏过快而受到羡慕嫉妒恨的国际压力。现在,美国第二轮“宁负天下人”式的自救政策倒令中国的压力有所减轻,也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各方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
美国宣布“定量宽松”计划后,不出所料,北京迅速地作出了判断,在G20(20国集团)峰会之前及时地利用了这一国际形势的变化。眼下,全球的政治家都在想方设法应对Fed最新举措对各自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无疑,这已经成为本周于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讨论的主要议题。
上周五,北京的高级官员“不约而同”地对“定量宽松”发表了深思熟虑的看法。非经济专业官员负责唱白脸——中国外交部参与G20谈判最高级别代表、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出来吹风,要求美国“站出来给我们一个解释”。他这么说不是孤立的,其他国家已经对美国的最新政策表示担心,认为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决定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进一步升值,资产价格上涨。崔讲话前一天,德国财政部长指责美国给世界制造了麻烦,巴西央行行长也批评了Fed的决定。
经济专业官员唱红脸——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虽然也加入了其他央行行列,对“定量宽松”政策表达担忧,但他同时表现了作为同行的同情心。周小川透露,Fed在制定“定量宽松”政策时,与中国央行进行了大量沟通。中国央行理解Fed的立场,理解后者对美国经济负有责任,理解其职责是确保美国实现充分就业和低通货膨胀。美国目前复苏较弱、失业率相对高且通货膨胀水平较低,此时采取“定量宽松”可以理解。
不过,周小川表态的重点落在:除了在美国国内扮演的角色外,美元还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本市场交易都是用美元。“定量宽松”计划对美国国内而言可能是最优选择,但其对全球经济会产生副作用。显然,他在暗示,作为利益攸关的伙伴,中国对“定量宽松”的容忍代价昂贵。Fed的“定量宽松”政策可能导致套利活动加剧,热钱加速流入中国。
从北京官员的措辞看,中国会利用“定量宽松”政策本身的缺陷,以及对其他国家的负面影响,交换华盛顿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宽容,促成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如,崔天凯在批评“定量宽松”的同时,坚决反对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的一项提议。根据这个提议,G20要通过谈判达成削减经常项目差额、缓解全球贸易失衡的具体目标。又如,周小川指出美元的国际角色和国内角色存在冲突,这就把全世界的目光转移到美元的国际地位上,更令人想起他此前呼吁建立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
政治家玩三国,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Fed采取“定量宽松”政策后,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中国经济明显复苏,消费提振,工资增长,贸易依然强劲,中央政府一直在关注国内资产泡沫,防止物价全面上涨或上涨过快。市场当然注意到北京一直在尝试各种针对性较强的紧缩措施,试图适度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但即使三年来首次动用了加息手段,也算不上动真格的。在2012年之前,我以为最高决策层仍会持这一非常谨慎态度。在“定量宽松”推动的资金潮到达太平洋此岸之前,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应不会遭遇真正的国内政策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