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退休司机李师傅
丁启阵
不知道是因为如今的生活节奏快了,人间事务更纷繁扰攘了,还是因为自己年龄的缘故记忆力衰退了,许多经历,包括见过的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往往当时便已经茫然,过后更忘得一干二净。
距离最后一次到张北采风已经快两个月了。但是,这一次采风有关方面给安排的司机,李富财师傅,他的形象,言谈举止,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子里。这种情况,有些不寻常。
我跟李师傅的接触相处,满打满算,不到两个整天的时间:第一天,他开车到张家口火车南站接我们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从张家口到张北,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路程,连他的相貌也没怎么看清楚。第二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六点钟,他倒是一直跟我们盘桓在一起。他开车,载着我们在张北境内跑了好几个地方,上午看风电、安固里淖、中都遗址,看上海投资者在馒头营乡搞的薰衣草种植基地,下午到野狐岭上转了转。第三天上午,到郝家营乡看了牡丹亭绿化园;午饭后,他送我们到张家口火车站——我们原计划是坐火车返京的,临时改坐了大巴。
李师傅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准时。其实,说准时并不确切。每次,他总是比约定的时间早二十分钟至半个小时,到达约定地点,耐心地等候我们。我们住在县政府招待所,他就在招待所的院子里等候。我们在张北的那两天,气温不算低,但九月的张北,昼夜温差比北京大得多,清早等人,冻手冻脚的,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第二天早上、中午两次之后,我们摸出了规律。因此,第三天早上,我们就提前二十分钟离开房间。果然,李师傅已经到了。
李师傅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博闻。据李师傅自己说,他的一生就干了两件事情,当兵和开车。当兵在张家口,开车在张北县委司机班,都在自己家门口。可见,李师傅并非走南闯北之人。根据我的阅人经验,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往往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家乡的事物则不以为然,兴趣不大。李师傅不然,对于张北,无论是历史掌故,还是山川景物,农事稼穑,他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如数家珍。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些东西,他都会说出若干故事来,其中颇有一些是具有史料价值的。若是被司马迁那样的历史学家遇到,一定会让他说上大半天当地的历史故事。安固里淖,我已经于三月份到过一次,这次是二访。在干涸了的安固里(不成淖了),李师傅又告诉我一些第一次没有听到过的当年水势盛大时的故事:某村有人打到一条几十斤重的鲤鱼,某村有人专门划了小木船到湖淖中央的小岛上捡野鸭蛋,总是满筐满担的,每天能捡上百斤,等等。他说自己也曾开着越野车沿湖淖走过一圈。他指着远方山坡上的村落,告诉我们当年的水线就在那些村子的村口,许多农家是面淖尔而居,家门口便可以汲水洗衣。在野狐岭,李师傅告诉我们,那些土石沟是上个世纪留下的反坦克工事,那些山头状似坟丘的土包是地堡。野狐岭我也是第二次转悠,这些知识却是第一次获得。我把这次采风中拍摄的一些照片发到了博客上,其中有几张野花小草的照片。有网友羡慕道:“为什么在你那里,小花小草都是有名字的?”其实,有些花草的名字,我是从李师傅那里现趸来的。
李师傅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有趣。在熟人朋友圈里,我算是比较有童心和好奇心之人。但是,跟实际年龄大我十多岁的李师傅相比,我自愧不如。他的童心、好奇心,跟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符。从安固里淖到中都遗址的路上,李师傅突然把车停在路边,带领我们到路旁采干枝梅,说是可以带回北京,插在瓶子里,好看。每当采到造型好的干枝梅,他会像孩子一样开心。因为觉得路上携带不便,我对干枝梅兴趣不大。倒是同行的大瘦兄,兴致勃勃地采了一些回来。在馒头营乡,他将车停在一所老宅子旁边,给我们讲解老宅子不同寻常的来历。《古宅独居老人》那一篇文字,就是他那一次停车的产物。第二天早上,去郝家营乡的路上,李师傅又告诉我们要先去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到了才知道,那是一片杨树林,树林地面上有许多野生的蘑菇。他是要让我们体验一下采蘑菇的乐趣。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采蘑菇,没想到,那很像我少年时代在村子大毛竹林里寻觅冬笋和竹龙笋(不是春天的竹笋,是在地下蔓延的小笋)!在牡丹亭,我第一次见识了漂亮的沙棘果;在野狐岭,我知道了什么是雪绒花;在狼窝沟村,我了解到坝上农民是怎样收获蚕豆的——看到两位农妇正在晒场上挥动铁锹分离蚕豆,李师傅立即停车,让我们看看农民是怎样干活的,顺便拍几张照片,他自己则跟农妇友好地聊起农事。可能因为我感慨过,每次到张北都是走高速公路,感觉不到狼窝沟昔日的险峻地形,送我们到张家口的时候,李师傅就特意不走高速公路,而走了一条“村村通”混凝土路。他说,这条路应该是目前最接近古代“张库商道”风貌的道路了。这一路,我不但重温了十几年前第一次到坝上的感觉,饱览了坝头直降一千多米抵达坝下一路的峡谷风光,秋色满眼,心旷神怡;更令人难忘的是,在下坝途中邂逅新窑子村75岁的现任党支部书记周振高,张北县赫赫有名的基层干部,陪同我们采风的县委办秘书小李和李师傅跟他都很熟悉。老书记清癯的面庞和身上褪了色的旧中山装、打着补丁的裤子,令我肃然起敬。当时我就给老书记拍了几张照片,跟他合了影,回到北京又写了《任职超过半个世纪的村党支部书记》一文。
这一次采风,倘若司机不是李师傅,那些有趣的事情,估计大部分都不会发生。李师傅开的是他退休后自己购买的轿车,挺新的上海大众斯柯达。一般人开自家轿车尤其是新车,大约都更愿意走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而不愿意走狭窄崎岖的乡村小路,土路。
两个月前的这一次采风,有可能是我为了写《张北:诗意地漫游》一书的最后一次实地采风。因为李富财师傅的关系,我对张北的印象更加美好;我用文字把这种印象传递给广大读者朋友,等于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张北的美好。张北县委县政府为了提升张北百姓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搞了一个图文宣传项目,名叫《张北因你而精彩》,选择了几十个本县先进人物,利用电视、图书的方式,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介绍和宣传。周振高老书记,是《张北因你而精彩》中的一个人物。李师傅似乎不是其中人物,但是,我认为,像李富财师傅这样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普通张北人,张北也是会因他们而精彩的!
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