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机会再现 国内车企掀起抄底行动


    继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后,日益壮大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并未停下海外收购的步伐,再掀并购热潮。近期,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中,除了上汽成功参股通用、珠海银通购入美国锂电池商51%股份、太平洋世纪收购通用零部件完成交割以外,又有北汽、江淮、华晨等多家国内车企参与竞购意大利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

    整车企业

    上汽谨慎入股通用1%

    11月18日,上汽参与通用汽车在美IPO,由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将以每股33美元获得配售美国通用汽车1515万股普通股,总计出资约5亿美元,约占美国通用汽车总股本0.97%。全部资金由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场自筹解决。

    专家认为,上汽入股通用开创了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又一路径。此前国内企业“走出去”不外乎两种路径:一是收购,如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汽收购双龙等;二是在国外设厂,如长城汽车、福田汽车等。但上汽可能开辟“第三条道路”:借船出海。

    中国多家车企参与竞购宾尼法利纳

    据意大利媒体11月份报道,曾经为多家中国车企担任车型设计的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或将反过来被中国车企收购。北汽、华晨、江淮等数家车企有意竞购宾尼法利纳。宾尼法利纳目前正在收集潜在购买者的意向,尚未对此予以公开置评。

  意大利堪称汽车设计王国,拥有宾尼法利纳、博通、意迪亚、乔治亚罗等四大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家族。其中,宾尼法利纳除了曾为法拉利、通用等厂商担纲设计外,跟中国车企的关系十分密切,华晨、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的数款重要车型皆出自其手笔。

  一年多前,宾尼法利纳正式对外发布消息,称已经委托一家意大利银行售出该公司50.7%的股权,金融危机导致对豪华车需求的急剧下滑,从而对这家公司冲击强烈。目前,包括上述中国车企,共有10家汽车制造商和私募基金公司有意接手,另外还有两家是印度汽车公司,一家是加拿大的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公司。
 
 
零部件企业

    中国企业收购美国锂电池制造商51%股份

  11月下旬,珠海银通新能源公司宣布,将购入美国锂电池制造商AltairNanotechnologies 51%的股份,涉及总额4900万美元(折合约3.25亿元)。银通的目标是获得AltairNano的技术及其销售体系。

  目前,银通正等待其股东——于纳斯达克上市的Altair批准这一出售计划。这宗交易也可使内华达的AltairNano公司获得低成本的制造基地及中国的巨大市场。合作双方计划在中国建厂。


    太平洋世纪4.4亿美元购通用零部件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汽车零部件收购很快就要画上句号,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4.4亿美元收购通用旗下的转向业务,在11月中旬完成交割。交割的价格较当初4.5亿美元的协议价格,下调了1000万美元。

  太平洋世纪与通用汽车在今年7月7日签署了协议,并约定在第四季度完成交割。太平洋世纪的收购,打破了去年京西重工在零部件领域的海外收购纪录。2009年,京西重工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德尔福全球汽车悬架和制动器的研发、生产系统。

  4月以来,太平洋世纪业务接到了国内外多家公司的报价,包括来自韩国的买家以及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都败下阵来,中国买家出价颇具吸引力,且是全现金交易。

  本次收购的主体太平洋世纪,由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和发展有限公司与天宝汽车组成。亦庄国际成立于2009年2月,注册资本30亿元,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全资控股。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 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机会来临

    当前,在国际资本纷纷流入国内准备分享人民币升值的盛宴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剧增引发流动性泛滥之时,国内资本的“走出去”势在必行。

  想要走出去的不光是上汽,手握重金的国内金融业也对并购国外金融机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据国外媒体11月18日报道,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拟收购韩国光州银行,以拓展工行的海外市场。

  面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的压力,流动性泛滥的国内银行业在深耕国内业务的同时,也不得不把盈利的增长点瞄向海外市场,而收购海外金融机构无疑是实施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联想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大量进口了铜等有色金属从而后市大获其利的事实,趁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加速海外金融市场扩张也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佳时间窗。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