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辉煌十一五:全面小康渐入佳境
2009年邵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新跨越,总体进程为71.81%,比 2008年上升了1.84个百分点,比 2005年上升了11%。六大类指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2009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经济发展为45.67%,社会和谐为99%,生活质量为77.13%,民主法制为91.3%,文化教育为64.51%,资源环境为83.19%,均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
(一)经济发展平稳运行
经济发展部分。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城镇调查失业率5项指标,分别从经济水平、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失业情况等方面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2009年邵阳市这5项指标分别为7146元、0.53%、39%、30.43%、4.6%,其中:人均GDP比2005年增长52.8%,年均增长11%。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中,经济发展排在首位。邵阳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小康实现程度更好。
(二)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社会和谐部分。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5项指标,分别从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别、社会保障覆盖情况和接受高中教育性别差别等方面反映社会和谐的状况。2009年这5项指标分别为0.38、3.13、43.97%、91%、100%,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人人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男女受教育平等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99%。从反映社会和谐的5项指标看,4项指标已经达标,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实现程度、基尼系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程度.中央电视台把邵阳市作为全国十大最幸福城市也很有道理。
(三)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部分。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5项指标,分别从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住房状况、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口寿命等方面反映居民生活的质量的状况。2009年这5项指标分别为5619.61元、49.51%、
(四)民主法制建设强力推进
民主法制部分。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2项指标,反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状况。2009年这2项指标分别为81.2%、9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社会安全状况和公民对自身民主权利的满意度要逐步提高。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91.3%,比2008年提高0.39个百分点,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值只差8.7%,其中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为90.22%,社会安全指数为92.2%,基本上达到了小康社会标准.
(五)文化教育平稳发展
文化教育部分。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3项指标,分别从文化建设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受教育年限方面反映文化教育水平。2009年这3项指标分别为2.64%、10.01%、8.07年。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4.51%。从绝对数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4%,比2005年上升4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比2005年上升32%。
(六)资源环境有所改善
资源环境部分。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3项指标,分别从资源利用效率、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质量保护方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2009年这3项指标分别为1.34吨标准煤/万元、95.5%、91.26%。其中: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5.72%,年均下降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