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冬天来了,房产经纪的出路在哪里?


              房地产独立评论员:文/丁延平

   

    在中国,房地产经纪是一个很尴尬的职业,可在美国等其他国家房地产经纪人的地位等同于律师。同样在国内,房地产经纪人也远没有体育文化经纪人那样风光。每每到楼市调控周期或者市场低迷阶段房地产经纪人的收入更是没法与证券经纪人、体育文化经纪人相比。

    人们习惯上把房地产经纪人称为“做中介的”。不可否认,我国的房地产经纪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执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制度还存在漏洞,需要完善,比如地方考试主管部门审核不严格,用“假文凭”也能通过报名考试资格等,再如对已经获得执业资格的房地产经纪人员在注册手续上需要简化,继续教育不能搞“两头斩”,既要交费参加全国的继续教育、又要在经营城市交费后参加继续教育,等于是重复收费。此外,还有不少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的人士因为对这个行业灰心失望没有参加继续教育选择重新注册机会。还有就是经纪人或协理经纪人在从业中的违规行径如何加以批评教育和处罚,各城市的房协如何要求从业人员行业自律,而不是损人利己、坑人拐骗,以致于严重损坏房地产经纪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由于长期以来,房地产经纪行业存在这种为一己之利自毁形象的现实,以致于民众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非常之不敬。

    还有一大现象就是每每遇到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调控阶段,许多年轻从业人员逐渐退出或转行,房地产经纪人才没有得到及时补位,造成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断层和参差不齐。以二手房交易为主营方向的经纪公司里面一部分从业人员心态不够稳定,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做完单就走或是干脆守株待兔、得过且过,做一天算一天。这种心态是扩大业绩、提高自我的最大障碍,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以二手房交易为主营方向的经纪公司里面大部分从业人员心态不够稳定,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做完单就走或是干脆守株待兔、得过且过,做一天算一天。这种心态是扩大业绩、提高自我的最大障碍,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任。

    今年又是典型的中国房地产调控年,所有做一手房的置业顾问和二手房的房产经纪人员在困惑中将渡过这一年。我们看到的是,在调控形势下,各个案场的客户来访量变少了,也看到中介地铺关门的数量正在攀升,业务员不再是像2006年前那样“傻瓜式”卖楼、卖房了!市场正处于观望期,这一阶段成交量变少了,我们经纪人员的经济收入也骤减。但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应该抓紧时间挖掘客源、利用业余时间苦练内功、拓开视野和知识面,以备来年再战。

     这里有一组数据,就是在今年前10个月月全国房产经纪人二手房的佣金收入是300个亿,这还仅是当前楼市调控不够景气的环境下完成的成绩单,这说明中国房产经纪业务的前景是广阔的。笔者也认为,在主流城市,随主城区土地资源有限,新盘供应量逐渐为零,二手房交易市场必将是区域性最大的蛋糕。这也是不少巨头中介公司逆市扩大地铺数量的原因。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在二级市场,而在于三级市场。

    谈到经纪公司的突变与创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二手房可以与互联网合作在网上开“网店”,直接捕获客户终端,并建立与金融系统整合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多赢局面。笔者认为这将是未来房地产经济业务盈利模式的新趋势。

    所以,在调控形势下,对于坚定信念选择于经纪行业的青年人来说,出路在你们心里、在你们脚下,更在于思路的转换,求变求存!以下常规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如挖掘房源,积极跟踪客户;加强自身职业素质,时刻补充知识营养,提高业务能力;注重团队协作,尊重同行而不是抢单互殴;善于总结自己,善待每一位客户等,只有这样冬天再冷也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