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评录80:处在和平的边缘


    延坪岛上落下的170余发来自朝鲜的炮弹,所引发的已不再是关于一个半岛的想象,而是一场必须面对的危机现实。世界在根本上是根本相连的。尽管中国媒体对此表现得模棱两可与欲说还休,但这种半遮半掩的态度背后,透出一股自顾不暇的潜在担忧。此际的中国,正处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物价高涨、柴油普荒和城市化面临大堵大塞都市病与整体环境逼近脆弱临界点的多重围堵之中。然而,这一切并非根本,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相信尚有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根本的危机仍旧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某种意义上,这场根本危机,是历史的势所必然。其实,在客观分析了国家、国际社会近代以来的所有发展特征,就不难看到,每一次世界巨变之前,都会在国家与国际邦交这两个领域中频发种种危机,这些危机往往以经济利益与社会发展失衡为表征,而其本质,则是政治理念与权力斗争的根本冲突,并最终引发到世界领域和军事上,并由此分出对立的阵营。有一种粗浅的观点认为,21世纪的人类世界因为经济、商贸和文化的广泛融合,加之原有两相对立的全球政治阵营消失,所以,不会有更大危机发生的可能了。想必,这种观点的逻辑中,所谓的危机,不过只是房价和物价再涨一涨,自家的高楼失火或是矿井瓦斯爆炸这些小小新闻。但是,世界的实质与客观趋势,却并非如此简单。


    尽管二战之后人类已达成基本和平60年,不过,若以上世纪90年代柏林墙垮塌为计,今天距冷战告终也不过就20年。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所谓冷战,表面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垒,而本质上,则是一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世界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独裁专制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这场斗争几乎卷入了所有的国家,同时将全世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拖入这场旋涡,就连当年的每一位中国人,也都一个也未曾脱离过。而当苏联解体,中国令人吃惊地崛起,20年之后的今天,自由民主世界的阵营会发现,中国成了继苏联之后的再一个新的对手。这一点,谁也不会置疑。我在不久之前已专门写过热战一评,现在,这场热战正在到来:从经济上到政治上,而且正快速转向军事。


    不可否认的是,60年的世界和平,30年的中国改革与开放,在内,再也没有人斗人的文化大革命或是批林批孔,即使有,也都掩藏在浩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声浪之下,无人察知也无人关注了。今天的中国人,已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念书、考大学和考公务员以及挣钱买楼购车和追逐时尚消费了,几个代际过去,理想不再,精神死灭,唯有现实之利,再加之中国政府惯以高调繁荣示以人民,到处都是歌声和超级豪华的博览展会与赛事,所以,当然不会看到世界尚有更加深刻的意识斗争潜流涌动。


    就在中国东北的近邻,作为旧世界仅存的孓遗,在今天仍很不合时宜地存在着。它既贫穷,同时又极富攻击性,既孤立,然而又需要世界承认它的强权地位。它对内采用高压,对外则奉行“先军政治”,这一点很容易让今天业已开放并逐渐体会到民主与自由的中国人想到“穷兵黩武”的成语。而这样一个国家,其所奉行的,恰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然而其实质,却是权力世袭和军事铁血,就连现在的中国普通民众,对此也难以理解得了。但奇怪的是,中国与这样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却瓜葛不断,让世界看不懂。不过,稍有记忆的中国人并没有忘记掉,仅仅30年前,我们也它几乎也是一模一样。


    这就言及到了一个根本。或许,中国30年的经济转换与繁荣,早已抹去了曾经鲜明绝决的意识形态边界,并让这一充满敏感的政治雷池变得隐性。然而,朝鲜半岛之上的三八线,既表明了这个世界上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文明观,也意示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直截对立存在。在北朝鲜与南韩二者之间,这种对立所呈现的是完全显性的军事对抗,而在更大尺度中,透过看似热络的全球经贸合作与政治外交,更加隐性的对抗中并不乏中国的身影。作为共产主义的最后一个堡垒,可以毫不怀疑地说,中国实际上早已成为新世纪西方自由民主阵营所打击的最后一个对手和目标。这一结论,正揭示出21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世界既合作又斗争的所有内容,同时也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所产生的一切矛盾的根源所在。


    本来,这一根本矛盾,尚可以通过经济往来和外交推拿得以悄然化解,或者至少,可以通过跨越意识形态而达成的某些经济补偿而得到某种暂时的彼此妥协,从而避免将矛盾和冲突直接传导到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上,更可以阻绝军事上的强度冲突爆发。然而,这种艰难维持的表面和平,被来自北朝鲜的炮击所击破。这个长期以来将本国人民变为僵尸的国家,因极度的欲望而无法摆脱对世界剥夺其专制权力的巨大恐惧,因而频频向世界示以武力,现在,它终于按捺不住而拉动了炮绳。它并不知道,这或许撕开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极其敏感的两颗意识形态原子弹的菲薄外包装。


    天安号无端爆炸而沉没之后,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十二分脆弱,而中国的崛起与经济繁荣更让世界的另一阵营频频发出恐共和围堵的警报,今天朝鲜半岛再一次因炮而战,因此,从华盛顿号航母在数小时后便决定参加半岛西部海域防御演习以及日、韩、美的联动反应来看,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早已深埋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暴露出美国深谋以久的决心。是的,和平了那么久,然而这一菲薄的和平背后暗潮涌动不已,而和平的理念更早就开始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在一系列的经济、能源、环境、贸易以及世界话语权领域中发生的一场又一场冲突之后,暗斗了许久的积怨与矛盾,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细小的突破口。几乎可以看到,美国对此是多么的匆匆暗喜,五角大楼甚至有将军们喜出望外地失声叫起来:我的上帝,它终于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了!


    现在,无人可以预知,几天之后的黄海之上究竟会发生什么。不过,至少有几个可能是可以预判的。一种是美韩以高调军演,华盛顿号上的战机频频起飞,掠过有朝韩有争议的海空,而北朝鲜则以罕见的姿态保持低调,出人意料地忍气吞声,或者至多只是向联合国发表抗议,那么,这场危机有可能擦过一场战争的边缘,而其结果,就是由美韩日在朝鲜半岛构建出一道全新的规则,彻底扼制北朝鲜并把持半岛未来的话语权。另一种则是美韩有意进一步激化局势,以演习之名展示武力,而北朝鲜依然强硬,并以军事行动表示对美韩联合演习的不满,这样,美韩联军将以蓄势以久的军备力量对北朝鲜的重要军事设施予以快速精确打击。显然,这场打击中,五角大楼不会忘记顺带以外科手术式的方法一举摧毁北朝鲜的核基地,这是一直吊在美国心口上的梦魇。对于这种快速精确打击的能力,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已通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而把自己训练得技艺纯熟。因此,一旦冲突发生,北朝鲜将面临一串重拳。而它的反抗越大,其所获得的重拳也就越多,甚至很有可能,这场军事冲突很有可能演变为对这个顽固集权国家的政权颠覆,并使其经济倒退至石器时代。我想,美国对此应早有其预案。


    不过,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况,似乎,还必须加入另一个重要要素。一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评论的,“中国是唯一对朝鲜具有实质影响力的国家”,这一评价,既表达了美国以及世界舆论对中国地位和影响力的认可,而同时,也暗含了让中国来接手朝鲜这个烫手山芋以及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更多意涵。显然,中国已被推至了这场炮战的火山口上,也就意味着,在整个事件以及其发展进程和各种不同的结果中,都离不开中国这个要素。那么,这场看似半岛的军事冲突中,中国又将有何种介入的可能?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不介入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要作出中国介入的路径和方式,则将是一个巨大的眼前之谜。这个谜,至少有三种解法,现列如下,以供参考。


    谜之一:基于意识形态的共有利益,中国有可能完全站在北朝鲜阵营一边,无论发生怎样的结果,中国都与之共同进退。那么,中国所将要面临的将不仅是巨大道义代价,同时更要承担半岛局部战争甚至第三次大战的危险,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而言,则将因此而全面变轨,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其代价,就是重演上世纪的援朝战争,或再来一场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世界再回三八线而获得两者相持的平局。对中国而言,则必须返回到上世纪70年代,再过一把计划经济的苦日子,至于那些先富起来的有产者们,则将意味着回归到领取津贴的普通人。这一谜的风险在于,共产主义阵营,能否可以通过这场正面交锋而达成平局而取得胜利?如果不能,其代价就太大了。须知道,上世纪的冷战,毕竟尚有一个强大的国际共产阵营的,而今天早已是风光不再了。


    谜之二:中国有可能作为一个道义上的折中者与和事佬出现。它既含蓄批评北朝鲜,同时也强烈抗议美国航母进抵京津门户的黄海海域。甚至,中国还会煞有介事地作出一些军事上的积极防御举措,比如调动一下军防,起飞十几个苏-27巡航架次,但这些都只会是为了达成某种调和的姿态。在这一可能举措中,可期待的是中美双方最终都作出妥协,同时为韩国挣回足够面子。如果是这样,美韩的最低目标将可能达到,而北朝鲜将陷入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全面被动,并在未来可能再度恢复的六方会谈中,将失去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一谜的代价很简单,就是牺牲朝鲜,而它的衍生风险则是让中国的意识形态更加孤立。


    谜之三:中国有可能以保卫自身安全的立场并携带多种预案方式介入事件。由此,中国将作为第三方主权国家独立宣示其保卫领土与领海安全的军事力量出现,并承担自卫、调停、应急的多项责任和义务。如果大家能在争议领域中保持克制而未发生战事,那么,一切相安,不过,这一姿态将令世界战争警报全面升级,同时致使中美以及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爆发新一轮的政治外交冲突,经贸与文化往来将跌入低谷,意识形态暗战持续扩大。而如果战事发生并限制在半岛局部,那么中国也大没必要参战,其结果,就是北朝鲜被完全制服,而中国将失去一位盟友和同志加兄弟,以后很久一段时间的日子,恐怕不会那么好过。而对于美国以及自由世界而言,这是一个步步为营的胜利驿站。


    这可谓是一个巨大而惊心动魄的谜局,而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来猜,它的所有可能,都已在发生的路上了,一如刚刚掠过空气落到延坪岛的炮弹,以及正在开往黄海航程中的华盛顿航母,以及更多尚未亮出来的装备与行动计划。如果将源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深刻夙怨和矛盾纳入到整体事件中考察,便会轻易发现,这个意识形态分裂之下的世界,其本身就是一枚巨大的原子弹,而我们唯一不清楚的就是:它会发何时被何人引爆。而现在,我们看到了它的一排按钮。而也就意味着,人类的和平已到达了它的边缘。


    在这一意义上,朝鲜半岛所上演的也就绝非是一曲军事演习与过激抱怨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深刻的意识形态较量,甚至可以视作为自上世纪以来民主政治与共产党集权政治之间的一场终极较量,这场较量如同上世纪冷战一样,早已跨越了国家和种族,而上升为新世纪在意识形态之上的一次交锋。为了这场交锋,双方都蓄势已久,对垒了足够长,已有好几次几欲决斗而最终因各种利害关系而暂时放弃。而无论怎样,这种不可能休止的斗争终将爆发,而现在,则是一个时机。而对于那个总要显示强权的小小共产党国家来说,面对这场交锋的风险陡然变得很大,因为,如同它对于集权的现实偏爱一样,这个世界早已变得对现实利益有了更多偏好和牵挂,中国也不再是那个赤脚不怕穿鞋的一穷二白的穷光蛋,而是崛起于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它已经有了自己都没有想象过的坛坛罐罐,有了舍不得的财富家当了。这就象让一个中产阶级或资本家要去革命和玩命一样,可能性是很低的了。而此时的北朝鲜,则更象当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丢失家当的穷小子,因为它除了权力,一无所有。


    对于列入这场世界之观的中国人来说,未来的事件中,他们将开始面对并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或选择保护一个集权的欲望者,或选择维护一种开放与民主的理念。当然,人们也可以无动于衷,照旧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过,世界的改变,终将到达,就象邓丽君的歌和可口可乐和海飞丝的到来,无人可挡。所以,实际上,输赢与格局早已决定,所留在今天的,只不过是形式罢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人类,偏喜欢过形式的生活,无论是财富的形式还是权力的形式,这种过度的形式主义,也就决定了永远无法取得存在的根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