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旺集团是13个农民白手起家的,经历了多次资金运作发展到在中国方便面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直到最后中旺集团被中粮集团收购,可以说中旺集团的成就和失败,是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中旺集团的创业分析
创业模式或经营模式体现一个组织的结构设计以及交易方式,包括创立什么,由谁去创立,如何传递及接受者如何接受等等。
创业过程的基本范式是由Sahlman提出的PCDO框架,即创业是由机会、环境、创业者与团队以及经营模式共同决定的。
从中旺集团的发展历程看,从初创到快速发展到起飞,可以说是成长速度极快,应该说是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资金运作的典型案例。
1、中旺集团的行业定位
速食食品加工行业,在当时的国内是有相当的市场前景的,尤其是中旺集团的旗下的“五谷道场”品牌,是方便面行业的非油炸食品,有健康食品的概念,可以说是定位比较准确,且有其卖点。
另外,中旺集团起先定位在中低端市场,将华龙作为其竞争对手,避开了像康师傅这样的强大对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最后也迎来了康师傅三个亿的注资,以共同争夺中低端市场,这都是资本运作的成功手法。
2、中旺集团的发展的环境
1999年9月,王中旺开始起步,由13个合伙人组成,不到180万元的资本开始起步,成立了中旺食品公司。2000年底,中旺的销售就突破了亿元,2002年销售额更是高达5个亿,进入全国方便面的五强。可以说中旺集团一路走来是很多在这个时代的民营企业发家的缩影,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持,外部资金环境的放开,以及本身王中旺的敢打敢拼都是成就了中旺集团的辉煌。
3、创业者和团队
王中旺在中旺集团来说,是个较为有争议的人物,创业初期,一个13人为核心的团队,成就了中旺集团的基石,但是中后期,13人的团队却也不无例外的陷入了争权夺利的恶性循环,甚至要集团的老总王中旺本人经常在办公室将菜刀放在椅子下边,这对于一个一起创业的团队来说是可笑的,也是悲哀的。
4、经营模式
从案例中看,我们不难察觉出,中旺集团过度的相信规模经济,或者就像公司的孙河所说的那样,王中旺只是想把中旺集团无限度的做大,然后卖掉它。不过这些都是主观臆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午那个集团采取的是加速资本运作,极快的扩张为主导经营思想,这或许也是不少国内民营企业家的通病,在企业做大以后就开始失去方向,或者盲目乐观,无限度的扩张企业规模,没有实际的考虑一下企业的发展规划。
从企业财务分析来讲,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拖垮了中旺集团,资金链的断裂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甚至难以偿付员工工资。
二、中旺集团失败的原因
中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是就案例所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的凝聚力下降
创业打拼起来的团队在企业做大之后,失去了凝聚力,只是一味的争权夺利,没有了奋斗的氛围和精神,使企业的整体气势一落千丈,这是企业决策层的失败。
2、企业文化丢失
一个由13人创业,起始资本不到180万的民营企业,能够短期内成就如此辉煌,可以想象必然是经过了艰苦创业的过程,但是这在中旺集团初具规模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相反是的各部门挥霍成风,甚至得工资发放和原材料购买上都捉襟见肘。
3、经营模式的失败
资本的运作在企业刚步入正轨之后,确实帮助过企业迅速成长,但是取得的资金没有被最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就是经营模式的缺失了,就像不少民营企业在经历了上市之后,面对大量的资金不知如何使用,有的不断扩张经营面,有的不断地铺开摊子,扩大生产基地。中旺集团就属于后者,没有考虑资金链的管理和使用,也就是说在企业的扩张中完全没有进行一系列的财务分析和可行性报告。
三、中旺集团的启示
1、企业的创业阶段
在企业创业阶段需要很大勇气和临危决断的能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在中旺的早期,正是王中旺这种魄力成就了他和他的中旺集团,早期也需要资本的大量运作,完全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那是小作坊生产的方式,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
2、企业的发展期
企业的渡过了创业初期,很多创业者或许会喘口气,坐在所谓的功劳簿上歇一歇的。事实不然,很多企业就是在这个时期给企业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中旺集团就是在这个时期让企业整个团队都染上了挥霍,大方无度的坏毛病,最终为企业的资金段链埋下了伏笔。
3、企业的成熟期
企业成熟期,是需要将企业做强的阶段,不是一味的强调将企业做的有多大。
总之,从中旺集团的兴衰成败,我们看到了国内民营企业创业、起步、辉煌、失败的一个典型性过程,从中获取的收益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