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志愿者为雪漠文化网捐赠录像设备
2010年9月23日,来自广州的大手印文化志愿者余恬、李雪花、钟文滨,将一套价值三万元的专业摄像机及配件捐赠给雪漠文化网,以用于抢救面临被岁月淹没的西部传统文化、制作相关视频及用于各种讲座的拍摄。
西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民立场、苦难意识、精神品格、利众精神等诸多方面,一直滋养着人们的灵魂,也对当代文明的诸多领域产生了启迪。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它既有当下关怀,又有终极超越;它既重视人格修养,也强调灵魂重铸。它多以大善体现大美,以恒久的普世性传承了千年。
目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西部文化濒临被湮没的边缘。一方面,许多当代人陷于热恼和焦虑不能自拔,他们非常需要心灵的滋养;另一方面,那些有益的文化却早已尘封,无人问津。在心灵滋养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因为西部许多地区较为偏远,加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西部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还没形成气候。社会各界对西部文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浅显层面,更不乏误解和偏见。民间虽有有识之士默默奉献,但大多势单力薄,形不成大的格局。随着老一代文化传人的去世,这些文化将淹没于亘古的暗夜之中。
因此,我们曾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西部文化爱心工程”中来,我们或发掘,或收集,或弘扬,或研究,力求能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开展一系列活动,并用书籍、光盘、视频、报纸、网络等诸多形式,为西部文化保存一份智慧的火种。
西部文化种类很多,能够承载其全息的,是凉州贤孝与大手印文化。凉州贤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大手印文化历史悠久,源于印度,由琼波浪觉、玛尔巴等大师传至中国西部,形成了诸多学派,香巴噶举学派是其中之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藏戏”便源于香巴噶举(Shangpa Kagyu)学派。2009年10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西藏自治区申报的藏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全人类对其文化价值的认知度,确保藏戏在藏区的存续,从而促进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香巴噶举学派的大手印文化已传承千年,法脉清晰明了,其详细内容已被记录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一书之中,而此书作者雪漠,正是其传承链上重要的一环。他说,大手印文化不仅是西部文化中的超越部分,更是当代人灵魂的滋养。近两年,他在接受知名媒体的采访及在各大高校的讲座中,都专门谈到了大手印文化对人类心灵的重要影响。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西部文化给心灵带来的清凉,无数的受益者正自愿、自发、无偿地为其传播工作——或付出劳动,或进行资助。正如捐赠录像设备的三位志愿者所说,大手印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它倡导当下关怀与终极超越,是大爱与智慧的结合体。任何一个对其有向往,并且传播它的人都可以成为“西部文化爱心工程”的志愿者。
(陈思 古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