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现在租房要比买房划算


    信息时报今日报道广州30岁以下购房者增一倍。摘要如下:据新华社电 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了解到,伴随着房价高涨,购房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多家房地产中介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力已由原来的35岁左右下滑到30岁以下。在广州,2030岁的购房者占比已经从前两年的10%上升到20%

  专家认为,传统观念、家庭小型化、投资渠道单一、房价高涨是导致年轻人急于买房的主要原因。未来几年,除非各级政府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切实增加保障性住房、中小户型商品房供给,控制房价上涨,否则购房者年轻化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立足未稳,年轻购房者难以经受楼市的“泡沫考验”,需要有关部门多渠道及早进行疏导。

  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说,随着房价高涨,近年来开始出现购房者年轻化现象。中国社会“有房才有安全感”的传统观念一直存在。近十几年来,家庭呈小型化趋势,子女成年后各立门户,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加上受投资渠道单一、房价不断高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越不买越买不起”“房子是可靠的投资产品”的心态。

  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也有同感,“原来35岁以上的人是广州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力,但近两年已下滑到25岁,甚至以下。目前,广州2030岁的购房者占比已经从前两年的10%上升到20%左右。”

  满堂红市场部高级主任沈锐培说,2006年广州楼市2030岁购房者比例不足9%,不过随着楼价快速上涨,购房者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接近20%

  房价相对较低的二手房,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置业的选择。满堂红调查显示,目前广州二手楼单套总价83万元左右。广州二手房市场2030岁买家占总买家的18%,这部分买家中按揭的占85%左右。而2030岁买家多是首次置业,他们所买二手楼单套总价约70万元,这类买家购房资金量约占市场总资金量的16%

  然而,购房者年轻化不意味着年轻人购房能力的提升。

  黎文江说,大部分年轻人之所以有购房能力,大多是源自父母的帮助。出于种种原因,年轻人被迫在还没有在社会立足的情况下,加入买房大军,背上沉重的还贷负担,有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韩世同说:“年轻人在不具备购房能力时,匆匆加入购房大军,把大部分工资用于供房而缺少储蓄,将来在职业选择、子女养育、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整个人生安排不够合理。部分人甚至需要到处举债,走上以卡养卡、诈骗等道路。并且地产泡沫一旦破灭,会带来极大的社会不安。”

    黎文江说,年轻人买房后,50%的收入要用于供房。可用于其他消费的收入大幅缩减。巨大的挤出效应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恶化了投资经营环境。

   专家建议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房价上涨受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土地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专家认为,从长期看房价回落的可能性很低。购房者年轻化的趋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房子需求量将持续加大。黎文江说,我国城市化进程仅进行到46.6%,广州城市化率目前是80%左右。但广州城中村的改造还需要10年的时间,会促使租金上涨,进一步刺激年轻人的购房欲望。

  “国家调整二套房首付比例后,打压了中年人的购房行为,促使部分中年人以子女的名义买房,这也会增强购房者年轻化趋势。”黎文江说。

  专家认为,系统性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韩世同说,如果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有关政策,购房者年轻化的趋势在23年就会有明显回落,否则仍然遥遥无期。

  黎文江说,“年轻人会不会在政策尚未见效前加入买房大军,取决于各级政府对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执行力度和年轻人对政策的信心。”

  增加中小型商品房的供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购房者的压力。专家建议,政府加大土地供给,限制开发商囤地、捂盘等行为,鼓励开发商建设适合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中小户型,从而加大商品房的有效供给。

  对于有一定购房实力的年轻人,买房时要量入为出,先买小户型,将来资金充裕了还可以再调整,不要总想着一步到位。黎文江说:“购房的年轻人应当放长还贷期限,减轻自己的还贷压力,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发展留出更多选择空间。”

  扩大投资渠道,转变住房观念,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矛盾。韩世同说:“改善投资经营环境,扩大投资渠道,有效引导资金流出房地产行业,房价的增速就会降下来。同时,房价稳定后,年轻人怕越不买越买不起而急于买房的心态就会有所改善。”

  韩世同说:“在政府和开发商努力加大供给的同时,还需要转变整个社会迷恋房产的观念。否则年轻人依然不愿意住公租房、廉租房,还会加入购房大军。”

 

点评:购房年轻化本不是什么坏事,但在房价高企、购房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和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之间存在互相攀比、不顾实际追求享受的倾向,就更要给予高度关注。

   现在年轻人购房动不动就是上百平米,比老一代的住房标准还高。过去,房改房处级以上的干部才能住120方左右的房子,科级不能超过85房,一般工作人员能分到50-60方的住房已经很不错了。有些单位人多钱少只能建一些30-40多方的房子分给职工。

   我当初在省物资局工作,该单位住房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但上世纪80年代初成家时也在只有16方的单身宿舍住了一年多,既无厨房也无厕所,做饭只好在楼梯间,洗澡和上厕所要到走廊顶端的公厕。后来才分到一个位于市中心的两房一厅,也不到70方,但在当时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这并不是忆苦思甜,而是想说明现在的年轻人不应“身在福中不知福”,过分地追求自我能力难以企及的住房标准和要求,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前程。购房的年轻人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要承受的至少有两大风险:

一是利率变化的风险。现在贷款利率并不算高,而且去年还实行7折优惠。但这样的好日子是不会持久和永续的。当年二十世纪90年代通胀最严重时,物价指数高达20%多,官方存款利率达到13%,信托机构存款利率甚至高达24%,民间借贷年利息高达30-40%。后来连续8次降息才回落到现在这样低利率的水平,但未来会否再次经历这样的变化呢?谁也不能保证。在这样高利率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不断供、继续供楼呢?这是购房时就应考虑清楚地事情。

二是职业变化的风险。现在年轻人找工不容易,跳槽和被炒却很容易。背负高额购房债务,从业必然谨小慎微,生怕被老板开了。香港有些职员购房后都不敢让老板知道,否则就会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却还有苦难言不敢轻易辞工。年轻房奴未来恐怕也免不了要遇到跳槽和被炒的情况,供楼负担太重就可能导致断供和破产(未来估计也会有个人破产制度)。

因此,我认为年轻人还是应该以事业为重,应该要有四海为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不要将终身的理想和抱负让购房的重负给毁了。租房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哪个到异地奋斗的年轻人没有租过房?

其实,现在年轻人租房要比买房划算。一是不用当房奴被沉重负担死死套牢,不能自由地选择职业和栖居地;二是高位购房风险大,投资风险要比投资回报达,万一房价大幅回落,就会遭受重大财产缩水的损失;三是租金目前相比比较便宜,负担不太重,可以先租房待房价有所回落时再出手买房,省下的金钱或数万或数十万或上百万计。

的确,在房价租金比过高时租房是比买房划算的。如果租售比高达400-500的话,例如200万的房子,月租仅4000元的话,利息就可以支付房租了,不算利息200万也够40年租金了。当然,如果当租金与供房负担差不多的时候,买房还是要比租房划算的。

据称天河北一些价值300万的豪宅租金每月只有3000元左右,那房价租售比岂不是高达1:1000?还有就是,如果人人都买房,那将来谁来租房呢?那些手持多套物业的人房子要租给谁呢?租金可能会更加便宜,房屋空置的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我认为,年轻人即使要购房也应选择小户型的普通住房。例如40-50平米的实用型套房,即使房价过万或过两万,总价也才是50万或100万左右。这样即使是像丈母娘那样的刚需,也还是可以暂时对付一下的;等将来条件好一些、房价低一些时再换大房。如果是买二手房就可以节省更多的钱,但也要考虑其价格水平和供楼能力才行。

希望社会和舆论要多关注和引导年轻人的住房观念和住房行为,不要过度追求买房、买大房;而应该量入为出,变买为租或降低购房标准和要求;不要过度攀比,要切合实际,追求志在四方、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010年10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