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夫妇花钱登结婚启事能否走出世俗婚礼


博士夫妇花钱登结婚启事能否走出世俗婚礼

李华新


     10月1 日,一则用文言文写就的“结婚启事”刊登在昨天的《华西都市报》第9版上,引人注目,全文如下:“胡国宁与孟非业已在蓉登记结婚。频年奔于理想,未遑家室。今携手共奠事业之基,同享人生之味。谨此敬告,并谢众亲友挂念。宴省不柬,尚希曲谅。”启事采用喜庆的大红色为背景,加上“8.2厘米×6厘米”靠近报纸中心的版面,让该启事尤为引人瞩目。( 2010-10-02 07:21:38 )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好多年没见过报纸上印的结婚启事了!”有读者打来电话表示佩服,赞赏这种有个性的“裸婚”行为,也有读者直接打电话询问登报价格和流程,想要效仿。
因为结婚的确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更不是亲友的事情,婚姻和婚礼的质量不能等同。

    现在的婚礼,是为了和亲友一起庆贺和还是为了收获礼钱,还是为了捞回自己的感情投资抑或是人们为了还人情帐,更有甚者是有些领导者是在借给孩子操办婚礼敛财。华西都市报记者几番周折,找到这对登报的新人。这是一对同为博士的高知夫妻,两人于9月中旬登记结婚。37岁的丈夫胡国宁在成都某医院任职,小他8岁的妻子孟非正在一学校读博士。启事内容由孟非自己写成,昨日报纸一出来,十分喜庆,让孟非很欢喜,“效果比想象中还好。”
  
     她当即买了两份报纸回家,“老公开玩笑说把报纸裱起来,以后给孩子看看挺好的。”
 
 也许学历高的夫妇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先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结婚,而其而外界 也会因此而能够理解他们,可是一般的夫妻,却是无法用这种方式来宣布自己结婚的消息。因为这对博士能够用这回总方式对抗世俗,而一般 的人,却是无法对抗世俗对婚姻的规定。而且是好像没有一场花费不少的婚礼,这婚就不是结了。好像是你可以不管自己的家庭和实际的承受能力,而越是花费得多,甚至是举债结婚,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缔结形式。因此即使是这对博士夫妻,他们的父母也是不好多少什么。
 
 一位司仪就对此深有感触: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新人成了演员,策划师就是导演,新人的父母是投资方,所有到席亲友就是观众。
 
 而这样的婚姻已这样的婚礼开始,其实一切都不是为自己举办,而是为了别人举行,是为了别人的高兴才会有这场婚礼,而所有的花费都是在由父母埋单。至于婚姻的成熟度、满意度、和适度,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用这种方式挑战传统的婚礼形式,只要是新娘满意就行,这对博士夫妻做到了,新郎很超脱很轻松,妻子很满意,不然她不会有把这张报纸裱起来,在孩子长大之后给他(给她)看的想法。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