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语言修辞研究另辟之蹊径
谭汝为
在语言科学中,修辞学是最有社会效益的分支学科。因为,有了修辞学,语言科学就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的本质和体系,帮助人们理解言语规律,帮助人们适应言语环境更好地使用语言,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我们说——修辞学是语言学沟通大千世界的一座津桥,是语言学与亿万语言使用者之间联系的一条纽带,是语言学把握社会语言发展趋势、开发语言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一个窗口,也是语言学树立社会形象最重要的一条渠道。
博客这种工具既是个性传播的倡导者,又是有组织的实践者。其把专业和非专业、组织化传播和个性化传播、真实生活和幻想生活融为一体,使每个人真正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因此,博客逐渐发展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趋向,许多普通人和社会公众人物,都把写博客当作一种抒怀方式。
随着电脑普及,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和网络语言的出现,群众语言生活呈现出平民化和多元化的两大趋势。生活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必然带来语言应用的创新。创新就意味着背离固有的观念、突破原有的规范。修辞学研究应当紧紧抓住社会语用这个主脉。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在运用中,语言的潜能才得以发挥,语言的功能才得以实现,语言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2006年11月中旬,笔者在国外讲学。在语言学界朋友的帮助下,于新浪开设了“天津谭汝为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jtrw),尝试着将语言修辞研究与博客写作结合起来。开博近4年,发表博客文章2000篇,其中语言修辞方面文章500多篇,博客访问量187万,关注人气15300。在2009年年底,新浪网站评出“全国最有阅读价值的百位教授博客”,笔者忝列其中。
在开博周年时,在下曾写道:花甲菜鸟,竟然开博!且身不由己,情致萦怀;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文笔与情感齐飞,历史与现实交融。其势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如开闸之水,一泻千里。在此,可结交豪英才俊,可焕发创作激情;可与友自由交谈,可学术切磋研讨;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可获无穷知识信息;可探索人生哲理,可尽观五洲风云!此时不博,更待何时!
撰写语言修辞类的博客体文章,属于学术小品、杂谈一类,其特点有三:第一,内容贴近现实,解决人们普遍关注的、在社会语用中涌现的新问题;第二,形式短小精悍,一事一文,单刀直入,风格清新;第三,语言生动活泼,例证取自当代,论述深入浅出,标题吸引眼球。
从历时角度观察,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纯理性的产物,而是动态的、感性的,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语言学家对于社会语言中出现的某些逾规出格但又广泛流行的习惯用法,不应动辄就套用语法规则去批评,加以禁止;而应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从这些似乎无理的形式中寻找出隐含着的某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中肯的解释。语言学工作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横挑鼻子竖挑眼,扮演“语言警察”“语言法官”之类的角色;倒可以充任“语言导游”或“语言参谋”,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善于因势利导,把人们带进绚丽多彩的语言世界,在灵活运用中去分享其中的乐趣。
修辞研究与博客牵手,另辟蹊径地把语言修辞研究从单一、狭隘而封闭的学术象牙塔中走出来,引领到丰富多彩的语言现实之中的一种尝试。语言修辞研究只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才得以蓬勃发展,才能将研究真正引上一条常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