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年节文化


    最近市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围绕春节的文明活动,对此我有几点想法:

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了弘扬优秀健康的传统年节文化。弘扬传统年节文化必须要了解传统年节文化的精神。传统年节文化的精神,第一个是“情”。中国人对年节特别是春节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人、中国文化对情的重视,这个情包括亲情、人情、乡情等等,围绕春运产生的一系列故事,背后无不出于一个情字。无论是亲情或人情,中国人都是通过年节活动来实现、抒发、表达对家庭、对亲戚、对朋友的情。因此发扬传统年节文化,就是要通过年节活动来增强、巩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的情感和睦关系,这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扬传统文化的这个特点,增强人与人的这种感情的维系,也是巩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方面。

二、弘扬优秀健康的年节文化,第二个精神是“礼”。这里的礼是广义的,不是专指过年送礼。我们说,传统的年节活动,一方面是寻求表达“情”,另一方面,也是遵行着“礼”。年节之礼既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是社会、共同体生活超越个人爱好的一种公共礼俗。因此,中国传统的节庆可以说是以“情”“礼”为中心,以喜庆为形式,求得和(谐)欢(乐)为目的的群体活动。

三、就“情”来说,主要属于私人生活的范围,就“礼”来说,就带有群体生活的公共性。在这一点上现代的年节活动与传统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差别的。年节活动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联结在现代社会更加扩大了。比起传统社会,今天的年节活动更多地与公共生活发生联系,如喝酒是过节,可是喝多了酒后驾车就是违规;放花是过年,不在指定区域放花就会违规;打牌是过年,但赌博就是违法;游园是过年的活动,必须注意遵守秩序,等等。总之现代社会的年节和公共生活关系更密切了。

四、公共生活就有规范,就要提倡文明有礼,礼在中国文化中既是礼貌,也是文明,也是规范。我们要从春节的节庆生活做起,在过年的生活里,既要“尽情”,也有“合礼”,达到以礼饰情,以礼节情,情礼兼到,情礼合一。最近北京市政府和首都文明办提倡“作文明礼貌的北京人”,这是“文明北京”活动的具体化,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市民,我们应该自觉响应,努力实践,结合健康的年节文化传统,建设起新的北京人的文明年节文化。

(20102月在北京市精神文明办春节联谊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