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宽严不一 调效打折


     继昨天大连商品房限购令正式对外发布后,目前已有14城市出台限购令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海口、三亚、大连。

   

    限购令的必要性不容质疑   对比各地限购令:该严的没严

    数据背景:在已颁布“限购令”的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4个城市在10月8日至10月13日期间,新房成交量较国庆前一周普遍有1至6成的下滑。其中深圳受“限购令”的影响下滑幅度最大,接近7成;北京和杭州约有4成的下滑,上海下滑幅度最小,约1成。

    出台的各地限购令“温和”和“严厉” 区别标准即在于限制对象要求上。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的限购政策较为宽松,只限制新购一套房。也就是说,对此前房产基数是不论的,我有一套房也限购一套,拥有五套房也限购一套,这对市场反而是一种刺激作用,难起到限制作用。
    反观深圳,限购政策较为严厉,因为它抓住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已有住房为基数。按照这个规定严格执行,对深圳房地产市场影响效果显而易见,必会出现成交量急剧下降,价格下滑。

    其实,限购令是既无奈又必需的选择,至少是对高房价的原因之一——炒房动了点真格的。不可否认,对高房价仅能起到短期影响,治不了高房价的“本”,真正让房地产市场降温并走向平稳,还需要组合拳。各地限贷政策,实为通过金融杠杆加以调配,对一套房、二套房、三套房差别化规定是全国统一的,各地普遍都要执行。事实上,对于投资和投机的人来说,限制贷款起到的抬高门槛的作用,较限制购买更为明显。    

 

    所谓“恐慌”退房潮:实不足虑

    与4月楼市调控由于楼市调控导致购房者预期房价下降,而出现的恐慌性退房现象不同。由于这次限购、限贷政策的出炉时间与部分新楼盘购房者的下单时间存在时间差,一些城市部分楼盘相继出现购房者退订的现象。退房主要集中在签了认购书而未网签者,以及交了定金而未过户者......引发的纠纷在所难免,不必恐慌,通过正当合法渠道相信会得到解决。其实,到底是谁最恐慌?谁在暄染恐慌?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的所谓“恐慌性”退房潮与上次一样都将是雷声大雨点会很快平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购房人及时了解调控政策,避免由于违反限购套数,导致无法办理合同备案或房地产登记的情况发生。还有,购房人应当如实准确申报家庭组成情况及住房情况,不要轻信房屋销售人员、经纪人员所谓的“规避建议”或“帮助规避”的承诺,更不要采用假证件、假材料等方式购买住房,防止因申报情况与实际不符导致不能办理房地产登记等现象的发生。

   

    开发商从过冬没问题

    目前来看,“金九银十”的“金九”是实现了,但“银十”泡汤了。近期全国范围内调控政策的升级,短期内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再度陷入观望,成交回暖的进程已被终止,但价格并不会出现强烈的波动。
    虽然回笼资金压力不减,但开发商因为前期已经回笼了大批的资金。开发商从过冬的角度看,今年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未来几个月即使销售惨淡,很多开发商已经备足了粮草过冬,也就是说今冬的房价不会有太大波动。 

   

     与上文无关但笔者必须表明的观点:

    高房价是筛选人口不是控制人口

    中国房地产学会执行会长、北京房地产学会常务副会长陈贵近日就此撰文表示,“高房价、高租金和高生活成本,是控制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无序膨胀的唯一生态门槛。 ”他说,北京要想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都市,就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必须要有生态门槛:车子档次不能差,生活起来不能太容易。
    我要给他指出的是,高房价挤走的不仅是穷人,还有许多充满朝气和理想,却又不堪房价压力的年轻人。高房价其实并没有有效控制住大城市的人口膨胀,只是改变了人口结构而已,使大城市变成了只属于有钱人宜居的城市。 生活起来不能太容易?就更是连发展是为了什么都没有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