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坛应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


诗人洪烛:
  尚建国的这个《命运》研讨会很好。当我看到他这个长诗的标题就感觉到非常有气派。我觉得诗人能以命运为主题的确了不起。尚建国是以小夜曲的形式来写命运的。短诗是心灵的一种片断,长诗则是一种心灵史。尚建国用一种很婉约的状态,来描述并写作这首长诗。以前我们说长诗是歌咏外物的,他这个长诗是内在的,写自己的心灵史。所以我觉得现在长诗是从外向转向内向。以前我觉得短诗在中国特别发达,长诗在中国还一直处于磕磕碰碰的阶段,到现在长诗还没有得到大家统一的认识。因为欧洲的文学是由史诗来开创的。确实我们中国可能有唐诗宋词,也有史诗,但是确实缺少经典的长诗。现在很多诗人都在用长诗来探索新诗的一种可能性,尤其是前些年好多诗人都推出了自己的长诗作品,作为自己的代表作。所以我认定长诗是航空母舰。虽然中国的海军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我觉得中国的诗坛还是有自己的航空母舰的。中国诗坛也应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来标志远航的里程。我个人感觉,2007年开始,我估计会有更多的诗人进行长诗的创作,也会有更多的长诗作品出现。因为2006年,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诗歌年,是诗歌非常热闹的一年。可基本上都是以短诗独占鳌头,因为短诗在网络上容易传播。由此也造成了口水诗泛滥成灾的现象。用长诗进行写作,是一种挑战,实际上是增加了写诗的难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尚建国长诗研讨会,确实是一个契机,我个人预感2007年,乃至以后,中国的长诗会更多地出现,我也呼唤这一点。谢谢。

 

               尚建国长诗《命运》研讨会发言摘录 [转贴]

    2007年1月20日,光明日报出版社在中国文联大院举行了尚建国长诗《命运》研讨会。
  研讨会由诗人周瑟瑟主持,参加研讨会的著名评论家及诗人、作家、艺术家有:张同吾、查干、李小雨、雷抒雁、朱先树、史光柱、王家新、莫文征、商震、周瑟瑟、洪烛、林童、李飞骏、张后、雁西、紫穗穗、李成恩、贾谬、罗贤、墓草、王子君、徐秉祥、张文军、林凤、舒晋瑜、续鸿明等。同时,中国对外友协、北京艺缘虹画院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编审等参加了研讨会。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音乐生活杂志社、中华人物杂志社、音乐生活报的记者也到会报道。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尚建国长诗《命运》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大家认为尚建国长诗《命运》成功融合了中国长诗和史诗发展中的诸多优秀表现手法,以相异意象并置和情绪意蕴笼罩等等表现方式,深刻传递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感受,成为关于命运这一主题的杰出诗篇。
  尚建国二十多年来在文学领域笔耕不辍。其创作的近三百万字的诗歌、小说等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报刊上发表;出版过八部文学专著。其作品区别于一般的社会、人生价值判断,具有独到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其长诗新作《命运》近三千行,写作历时十多年,可谓十年磨一剑!该长诗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在当今诗坛浮躁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尚建国长诗《命运》的出版,无疑是诗歌界的可喜收获和诗歌振兴的标志之一。
  研讨会中间还穿插了精彩的内容,CCTV2006年度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一名获得者——青年歌手阿姊妹演唱了脍炙人口的民歌;首都青年朗诵艺术团的三位专业朗诵家朗诵了尚建国的长诗《命运》片断,将研讨会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会后,与会人员在中国文联大院内的俄罗斯餐厅合影留念并共进晚餐。
 

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
  从尚建国这部长诗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诗人的才华和诗人的灵魂,应该说是其心灵的碎片在阳光下闪光,是感恩的碎片在阳光下折射,星星点点,光光耀耀。长诗里面写了情爱,也隐约而含蓄地写了性爱,我觉得写得很漂亮。这一部分,我很欣赏。有些诗句,我不太能读懂,理解不够深。



著名诗人雷抒雁:
  我觉得写诗,有些人在太阳底下写,写得很干巴;有些人在雨中写,写得水灵灵;有些人在雾中写,写得雾蒙蒙。尚建国老师的这部诗,给我提供了一种很新鲜的东西。尚建国的才情可以从诗中看出来,诗的意象很好,读起来也很舒服。我觉得这部诗给诗坛增加了新的品种,新的写作手法。诗就是要不断地有新内容和新手法注入,有新思想、新活力,才会有生命力;有了生命力,诗才能发展。在阅读尚建国的诗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思索,要是我遇上了同样的情境,我会怎样写,我会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和诗句……尚建国的诗,让我有点着迷。



著名诗人、《诗刊》杂志社副主编李小雨:
  长诗《命运》从各个侧面表现出尚建国对于命运这个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思考,其中也贯穿了尚建国对于人生的整体的、多侧面的沉思。诗中蕴藏了很多哲理,而且这些哲理不仅仅是发人深思的东西,可能还带着挫折,带着茫然,带着血迹,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对人生痛苦的感怀。尚建国用人生的碎片把自己编织起来,组成一个情感历程,给我们以启示。这本书从命运、婚姻、爱情、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诠释了人生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他十几年来用自己的实践来思索的结果。最后有一些诗句,譬如:“他一声不吭,但是眼泪是最朴素的语言”等等,类似这种概括性很强的表达,在诗里面比比皆是。这些诗比他十几年前写的诗更有感悟,更有灵魂。诗中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发展史,很好地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写自己的命运,写这种人生可抗拒,又不可抗拒的命运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这本书有它的独特价值,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著名诗歌评论家朱先树:

我二十多年前就认识诗人尚建国,和他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这么些年来,他出了很多书,事业很有成就。尚建国的长诗《命运》很不错,值得一读。看到这么多年轻诗人来参加研讨会,我也感到自己很年轻。我有一个书面发言稿,大家可以传看一下,在这里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了,让更有权威的评论家和更年轻的诗人多说一点吧。谢谢。



著名诗人查干:
  尚建国以长诗解释命运。他写:“梅/在漫舞的雪花中/是一面静谧的旗帜”。其实,这就是命运的象征。梅,总是在寒风中开放,像一面独立且孤独的旗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他用人生得失来解释命运;他用亲情、友情、爱情来解释命运;他用生活中一切细枝末节来解释命运。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命运的顺从。这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辩证法。他这个悟性是有道理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生生灭灭,谁是永恒的?包括太阳是永恒的吗?命运比天大,命运也比米粒小。人们,都对命运有了彻底的悟性,生活就会美好,苦难就会减少。诗人写命运,无非就是要传达出这个生命的真谛吧?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莫文征:
  尚建国的诗,我觉得是很成功的,有些意象很深刻。举个例子,如“晨钟把时间的碎片赠送给早起的人们”,类似这样精妙的诗句和意象让人读后心旷神怡。我认为尚建国的诗表现了一种人生的珍惜感,确实令人感动。当然我认为现在怎样写长诗,还处在一种试验阶段,大家都还在摸索。任何一种探索和摸索都是有价值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我非常赞赏尚建国先生的这种精神。他一丝不苟,花了很多时间来写长诗,这足以证明,他有一颗博大的胸襟,并且能排除干扰,静得下心来,面对诗这种人类最纯情的精神享受与痛苦。



著名诗人、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
  尚建国的诗,充满了一种年轻的色彩。而这种年轻的、混沌的情绪,首先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叛逆,叛逆而又无所适从。他吸收了很多新潮的表述方式,通过这种丰富的方式,来展现现代人的生活。他的诗中体现非常深刻的就是从文化和道德,从人生准则的线条当中来表达其思辨、怀疑和反叛精神。如《命运》第七节里有类似这样的诗句“眉毛黑黑的,胡子黑黑的…”这是一种激昂的情绪,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寻寻觅觅,反反复复,以至于他最终找到了什么呢?这是一种惨烈的争夺和挣扎。这种对环境的渲染,我觉得非常有深度,有力度。他用辛辣的语言展示现实生活,他用灵肉的笔触来揭示当代人生,他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和环境里,正在产生出一种撕心裂肺的东西!



诗人周瑟瑟:
  尚建国的长诗《命运》我认真读了,认为他对命运这一主题的把握很深刻。我对写长诗的诗人心存敬意。对写“命运”这样重大题材的诗人更是充满了敬意。长诗难写,但海子、骆一禾,他们之前的杨炼等人,都写出了很有份量的长诗或史诗、诗剧,还有英年早逝的诗人宇龙也写出了不错的诗剧。印像中还有伊沙的《唐》、海啸的三部曲都特别牛逼。前一段时间,诗人洪烛与林童跟我说,要对长诗现象进行分析,后来我看到了林童的评论文章,写得很牛逼。但愿尚建国先生的长诗坚持再写下去,写得更牛逼一点。我目前还没有写长诗的计划,等我老了,我会写的。我一出手,肯定是大手笔。因为我从尚建国这里学到了如何大气做人,大气写诗。谢谢建国兄长。

 

评论家林童:
  现在在长诗当中,我发现已经形成了一个长诗现象。长诗不仅考验一个诗人的激情,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是要取决于诗人的心智,它需要诗人的综合能力。长诗不是激情的写作,而是心智的写作。组诗或者是大型组诗也在其中。这些组诗,可以单独地一首一首地来看,也丝毫不影响其阅读的效果,连起来读又可以是另外一种功效。在这个时代的这些长诗,它的里面每一节,每一首,就是一个建筑,整个长诗组合起来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建筑群,或者就是一个建筑集群。这是不是尚建国先生长诗《命运》所暗示的,它指向了我们今后长诗写作的一个方向,这值得大家探索。



诗人张后:
  因为尚建国的长诗《命运》研讨会,引发了长诗的革命。从今天开始,可能长诗会在中国诗坛大力发展,一个诗人写长诗,这说明他有点武功,没有武功写不了长诗。所以尚建国也是非常了不起,写诗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就中国目前来讲,长诗都是属于英雄史诗类的。什么叫长诗?长诗有什么标准?值得思索。



诗歌报首席版主、女诗人紫穗穗:

读了尚建国老师的长诗《命运》,我既感动,又震撼。我一直非常衷情于诗歌,我把诗歌比喻成自己终生的情侣,我会一直写诗,用生命写诗。



美女作家李成恩: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读了尚老师的诗,感觉非常忧郁,可能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祝贺尚老师新书出版,谢谢大家。



诗人贾谬:
  一个人什么年代出生,他无法控制。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东西,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也确实有偏差。这次尚建国长诗《命运》研讨会正好对我们是一种契机。



诗人罗贤:
  一个诗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写,我觉得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尚建国能坚持下来,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时代既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是最终还是属于大家的。



诗人张文军:
  我觉得尚老师《命运》的话题,用他自己独特的诗的意境,独特的眼光来表达、透析人生的轨迹。他把这种人生的轨迹扩大了,可以说把整个社会的种种现象及他内心的剧烈挣扎,用诗生动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词刊》编辑赵薇薇:
  尚建国老师的诗作写得很有灵性。我觉得这种纯文学的东西,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特别纯真。这种纯真好像特别经不起风吹雨打,如果经历了风雨,还能保持这样一种纯真,那就特别伟大了。尚建国就是这样一种经历了人生大风大雨还依然挺身而立的诗人。



作家王艺彭:
  在这儿,诗的气氛非常浓烈,感染了我。我写小说,也能够从这种长诗的创作当中,吸收到不少的营养。



诗人李飞骏:
  尚建国的诗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将自己心灵的经历转化成了诗歌,一看就感觉特别真实,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长诗《命运》作为一部心灵史,我感觉到是非常成功的。当然他的诗歌里面,也包含了他这个年龄段中的审美情趣,可能我们更年轻一点的读者,读了之后可能会有一点陌生。然而,我这个年龄的人读起来之后,就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刚才林童老师也说了,从去年到今年是一个中国长诗年。尚建国老师的长诗《命运》也给了我们巨大的启迪,我们可以预见2007年肯定是中国的长诗年。作为天涯诗会的一个专业的网络诗歌论坛,我们会密切关注长诗现象。



《中华人物》杂志副主编王子莙:
  尚建国老师诗如其人,真是没有说错,感觉他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有思想的人,我建议大家静下心来,再读一读他的诗,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杂志社商震:
  我感觉尚建国这篇长诗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篇,这让我看到了建国先生很大的力量,很多的信息量,而且很多章节都让我感觉到了某种痛苦。我一直认为会让人痛苦的诗,就是好诗。阅读尚建国的诗,确实让我心动。
 深有同感,读罢长诗,看了许多诗人的中肯的评语,我只能说受到了强震.十年磨一剑,不容易啊.老丹兄辛苦,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