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09年十首精品诗歌


   诗人古筝应一本刊物之约推荐2009年十首精品诗歌

1)胡弦:《读者》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1966年出生。在《读者》、《人民文学》、《诗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多次获诗歌、散文奖,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作品入选多种年度最佳选本,2009年获《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
   
    胡弦/黄昏,在某咖啡吧等友人
   
    要等到一侧暗下来,玻璃
    才会专注于另一侧的事
    变成镜子的过程中,它把吧台边的某人
    放进外面街心的人流
   
    ——那嚣闹、匆忙之地
    我也曾处身其中而不自知
    一会儿,我等的人要在那里出现
    他也曾坐在这窗前等我
    现在我知道了,自己的前半生
    是怎样走过来的
   
    玻璃顶部的天空已蓝到发黑
    用不了多久,一间咖啡屋便可以
    替下整个世界
    或者,出现在遥远的星群中
   
    古筝推荐语:
    安静、睿智,寓意,一直是胡弦诗歌比较明显的特征,而善于观察、发现和提炼又使得他的诗歌与众不同的独辟蹊径,总能干净敏锐的切入,并让读者一下子就安静的置身其中。读者能够快速的安静在一首诗歌中,一首好诗便把我们安静的带入一种远离平庸的时空中。这也是诗作已达到某个高度和境界自如的深入浅出的自然呈现和魅力。这首诗,不着痕迹的超越了昨天和明天的静静时光,并像一件清代的中国瓷器,有着欣赏、把玩、研究和收藏的价值。读这样优秀的诗歌,你才能切切的体会到何为精巧、境界、滋味、人生,何为诗歌中的极品和精品。

    ―――――――――――――――――――――――――――――------------------
2)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1988年7月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间代概念首倡者及代表诗人。1995年12月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2006年4月获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入选《当代亚洲诗人11家》《读诗1949——2009,中国当代诗100首》《中国新诗90年90家》《新中国文学60年大系,诗歌卷》等百余种选本。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出版有诗集《奔跑的栅栏》《任性》《像杜拉斯一样生活》《个人记忆》《轮回碑》等六种。入选韩国、以色列、美国等诗歌选本。曾参与编撰《大学语文》教材。现居北京。
   
    安琪/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
   
    我叫你爸爸,我叫你妈妈,我叫你叔叔,我叫你舅舅,我叫你
    姐夫,我叫你妹夫,我叫你老公,我叫你孩子,我叫你哥哥我叫你
    弟弟,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我叫你亲人。
   
    我背井离乡已经太久
    我不叫爸爸妈妈叔叔舅舅已经太久
    我不叫姐夫妹夫老公孩子已经太久
    我不叫哥哥不叫弟弟,已经太久。我的生命词汇
    丧失了这么多称谓,已经太久!
   
    我叫你爸爸,我叫你妈妈,我叫你叔叔,我叫你舅舅,我叫你
    姐夫,我叫你妹夫,我叫你老公,我叫你孩子,我叫你哥哥我叫你
    弟弟,我要从你身上找出所有亲人我叫你亲人我的亲人!
   
    2009/4/9,北京。
   
    古筝推荐语:
    在琐碎和繁复的罗列中寻找一种规律和出路,这并非安琪的一种独创,但使之巧妙的运用得当却不容易,而安琪却有能力让这样的一些既有区分又有血肉关联的词组有序的排列呈现,形成一种阵势浩大的呼唤,其声撼动人心,其情发自肺腑,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安琪的诗呈现一种原生态的素面,但又有先锋的尖锐和露骨,并注重前后形式的回环,加重和强调其力度和厚度。
    而中间的一段,则以逆向的时间和背道而驰来的经历来反衬,构思精巧,比一般写亲情的诗歌更具有穿透力,从粗糲中呈现细腻,从喊叫中呈现无奈,从而独树一帜。
   
    ―――――――――――――――――――――――――――――――――――――――--------

3)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出有诗集《蓝色的初恋》《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我的西域》,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梦游者的地图》《游牧北京》《抚摸古典的中国》《冰上舞蹈的黄玫瑰》《逍遥》《拆散的笔记本》《铁锤锻打的玫瑰》《风流不见使人愁》《多少风物烟雨中》《舌尖上的狂欢》《中国人的吃》《闲说中国美食》,评论集《眉批大师》《与智者同行》《晚上8点的阅读》《明星脸谱》,历史文化专著《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北京的金粉遗事》《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永远的北京》。另有《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toZ》等在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出有日文版、英文版、繁体字版。获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诗刊》《星星》等奖项。
   
    洪烛/桃花扇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咳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也有了骨头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却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于是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
   
    古筝推荐语:
    洪烛的诗一向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首《桃花扇》却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如此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在洪烛的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深刻厚重的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这首小诗我读过多遍,它的写作技巧并不新颖,是传统唯美的写法,通俗易懂,且信手掂来,但柔美中有风骨,且每读一遍都给我新的惊叹,耳目一新的感受。一首诗歌如何有力量做到亘古常新?这是一个迷。我曾多次研究过这首诗,所用的词语都是我们常用的词汇,可经过洪烛的排列组合后却能够穿越时空和历史。我的感觉,这是用骨头写出来的诗,才会有这般骨气和浸润,硬朗又不会被时间风化和腐蚀,即使再过几十年,依然值得一读再读。
   
    ―――――――――――――――――――――――――――――――――――――――--------


4)高梁:河北诗人。
   
    高梁/当我们年老
   
    绚烂的火焰终将熄灭,更黑的夜晚遮盖住废墟
    遗址组成了路标,使我们一路走来,冶炼成真金
   
    人世总归是沉寂的,道路飞扬起尘土,我们自然地闪在一旁
    从寂静到沉寂,余生中我们如何避免这滑翔?
   
    转经的人还在路上。你如此怕冷,依偎在我怀里
    你的干枯让我落泪。我已垂垂老矣,一颗老太阳
    无力给你太多的热和光。
   
    你总是攥着我的手,如同钟表,准时唤我,
    怕我睡去,沉沉地睡去,不再醒转
    一个人的爱,需要与年龄匹配,我们互相守着
    慢慢讲着过去仿佛是生命的源头,我们一再返回
    我感到你的手,重又变得温润,脸上渐渐有了光
    眼神迷离而恍惚
    一切羞与外人提--
    你雨水充沛,有着适合亲吻的嘴唇
   
    你独自笑出声来,我知道你的回忆流连在哪里
    你有太多的野蛮,也有着幽深的秘境
    快乐的人总是口无遮拦,
    我有着太小的器皿,盛不下巨大的幸福
    它一再外溢,流淌。
    “一切休与外人提”
    多年来我已经习惯守住秘密
   
    浅薄是好的,埋得太深的爱不容易看见
    年轻时你问我,我总是用嘴唇堵住你的嘴唇
    认为那“爱”字说出,就变得庸俗,好像受到了玷污
    如今我把爱全部翻出来,堆在你面前
   
    原谅我变得脆弱。你是我的
    留下你,或是剩下我,都让我恐惧、担心。
   
    古筝推荐语:
    很多人都读过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经典之作《当你老了》,所以高梁再写类似的作品必将面临如何推陈出新的挑战。这首《当我们老年》,既有《当你老了》的一往深情,也有自身语言流畅、轻盈、优美、流动、情感充沛等特色,读来给人幸福、温煦、美好,还有无可奈何的感叹让我们为之惺惺相惜:“我已垂垂老矣,一颗老太阳/无力给你太多的热和光。”这种相濡以沫的情愫深深感人。如果说这种生死与共的经典爱情不经典,那么还有哪些可以堪称经典?
   
    ―――――――――――――――――――――――――――――――――――――――--------


5)汤松波:男,祖籍湖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归来者诗群代表诗人之一。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十月》《青年文学》《中国散文家》,中央电视台及台湾《蓝星》诗刊等。有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艺术院校教材。著有诗集《有一盏灯》《眷恋》《灵魂没有淡季》《东方星座》,诗合集《命运的火焰》,歌词音乐专辑《阳明山之恋》、《丁香姑娘》等。曾获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诗刊》优秀作品奖。大型组诗《二十四节气》入选2008中国诗歌排行榜。
   
    汤松波/重阳
   
    九月,菊花
    在来去无痕的光阴里盛开
    一如既往
   
    没有你相依登高的重阳
    我无心赏花
    除了你  除了生锈的落叶
    还有谁能在流水泱泱的棋盘里
    触摸到我的郁郁寡欢
    在水深齐腰的南方以南
    我的眺望手搭凉棚
    在秋风托起的离歌中
    形单影只
   
    重阳  重阳
    转眼就会变成身后抖落的斜阳
    在星光中拉启帷幕
    又随露珠一起陨落
   
    古筝推荐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登高,心情却总在低处,这一高一低便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落差,易打动人。虽然自古写重阳的新旧诗数不胜数,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独特的手法。汤松波选择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典雅、优美、忧伤、怀旧、抒情、低调又深沉的重阳。这首诗既隐忍,又充满期盼,虽落寞,但一往深情的思念却诚挚感人。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在于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当下口水和晦涩泛滥的诗坛,它的出现,反而显得清新、清醇,犹如眼花缭乱和喧嚣中的一块质地纯正的棉布。

                           【1-5,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