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热钱是房价暴涨原始力
2010年“国十一条”和“国四条”政策中的几个新内容,如防范“热钱”、规范央企拿地、地方政府问责制等方面,体现了政策的细化和针对性。在多项“新的内容”中,关于防范“热钱”的提出,受到不少市场人士关注。此次国十一条的第五条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和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我国市场。
2010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币重现升值趋势,楼市热钱的动向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2010年1月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及其带动的加息预期,外加人民币重现升值趋势,都使得业内开始关注起热钱会否在房地产市场内再次兴风作浪。所以,今年最可能会影响投资市场的现象就是人民币再度升值。目前,三个月央票"升息",利率调控信号趋明。
2006年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有很明显的热钱流入中国市场,而现在期货市场内基本上是预计2010年人民币会再升3%到5%,这就会导致很多的热钱出现,进入国内市场投资。而银根紧缩却意味着境外热钱可能伺机加紧涌入,特别是国内的楼市,如果都来巨额购买房产,很可能继续推高房价,使得此次中央政策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热钱是房价暴涨原始力,是推动的房地产投资的一大影响要素。
在2009年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的过程中,“热钱”之说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由于发达国家形势不明朗,国际上的游资将向新兴市场流动,最近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热钱”已涌入,现阶段应防止资产过热和“热钱”对经济的冲击。
2009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2726亿美元,其中三季度大幅增加1410亿美元,其中三季度贸易顺差为39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208亿美元,二者之和与三季度14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新增余额相差810亿美元。
2009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下降2.6%。去年12月,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同比增103%。这已经是自2009年8月起,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在外资利用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而去年12月只增加104亿美元,因此,所谓的境外“热钱”有撤出之势。
据显示,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而2009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额为22726亿美元,因此,中国第四季度外汇储备增加1266亿美元,比第三季度减少148亿美元。而当季贸易顺差为727.62亿美元,FDI为262.7亿美元,两项之和与当季增加的外汇储备相差275.68亿美元,而三季度末这个差距为810亿美元。
据外汇储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2009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扣除同期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和实际利用外资900.3亿美元,差额1670亿美元无法解释,此即意味着有超过千亿“热钱”流入国内。
剔除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同时考虑到对外投资引起的资金流出,不可被解释的资本流入或不足200亿美元。如果按照正常计算,这些数据说明境外的热钱已有撤出之势。在加息预期、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升温的情况下,热钱流入应该增加,除非美元升值预期增加。另外,在危机环境下,各国央行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下降,所谓的热钱盲目不定,到处游走寻求更好的投资地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热钱的进出变化很大。
在中国经济稳步回升,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情况下,如果美元升值预期使得热钱流入压力减小甚至流出,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种机会。它一方面可改变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局面,从而缓解由外汇占款过多带来的货币过剩和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它给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留下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在美元贬值热钱加速流入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只能看着美国的眼色走,因为在美国之前加息会加大热钱的套利空间,从而加大热钱流入的压力。
而在美元升值的预期下,热钱是不会为了小小的利差而进入中国的,这给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留下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果出口能够连续几个月持续稳健回升,则在今年上半年,加息将成为央行的首选。因为去年第四季度GDP的增长超过9%已经毫无疑义,如果进一步上升,下一步央行必须面对的,又将是通胀的压力。而在外围经济仍然较为疲弱的情况下,汇率的升值,必须更加谨慎些和延迟些。
尽管企业业绩会持续改善,但在热钱可能流出的情况下,在美联储之前提前加息,对受资金推动的中国的楼市和股市而言,无疑是一种利空。今年的楼市和股市,可能将面临外资回撤、内部收紧的双重压力,我们不可太过乐观。
基于此,如果剔除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同时考虑对外投资引起的资金流出,三季度依然有超过500亿美元资本流入不可被解释。而另有分析进一步称,这500亿美元大部分是“热钱”,其涌入内地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投资资产和股权获益,而且多是短线操作,其中股市和楼市是“热钱”涌入的主要领域。例如,有媒介报道《挤掉房地产泡沫
广州去年合同外资降三成》:“广州去年实际使用外资37.7亿美元,增长4%。但在合同外资方面却不容乐观,下降幅度超过三成。合同外资的下滑与前几年房地产投资热导致的虚高有关,“去年广州的合同外资虽然下滑了30%,但挤掉30%的泡沫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做房地产就好像印钞票一样,来钱确实快”,所以热钱最喜欢房地产,房地产最暴利。房价高涨带来了社会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但汽车、房地产作为我国整个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点也不能动摇,不但不能动摇还要进一步发展。所以热钱最喜欢房地产具有安全性和保护性。
大规模热钱“访华”缘何不请自来?首先需要明白何为“热钱”。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则其性质决定了其“来匆匆、去匆匆”的套利模式,即可在短期内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又可在套利撤离后对所在国造成剧烈经济金融震荡。因此,国际热钱走向一贯是各国监管部门严密监控的目标。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破坏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均遭受重大打击,但在这种背景下,疑似国际热钱“访华”竟然仍达1670亿美元。那么,在中国经济也经历“探底”的2009年,热钱看中的是中国的什么呢?首先,“热钱蜂拥而入主要是冲着人民币升值预期”。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为3%-5%,由于出口、输入型通胀以及国际压力三方面因素,人民币有可能在3月份或3月份就开始升值。
从具体市场来说,中国资产市场特别是股市、楼市热潮对热钱极具吸引力。中国狂热的房地产市场就足以让热钱滚滚而来。国际热钱炒家可能会这样估算:即使人民币升值缓慢,但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及日趋复苏的进出口动力,将确保人民币绝对不会再走贬值之路。热钱进中国后,没有汇率风险,进入股市、楼市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中国外汇储备原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而2009年又增加了23%。给了中国决策者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国际热钱,一方面来自人民币汇率。“热钱在中国的净流入是存在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人民币鉴于国际上的压力有可能升值,另外中国经济发展好于美日欧的预期,再加上加息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很可能造成热钱的进入。2010年会有更多热钱流入中国。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