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国土局公布,19家囤地房地产开发商被曝光。其中包括“顺义地王”大龙地产在内8家开发商购地资格被暂停。1月22日,北京市国土局就北京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进行公告。公示了19个在2008年年底前就已拿地,但至今尚未开工的项目。包括去年的“顺义地王”大龙地产在内的8家开发商由于欠缴地价款、招拍挂成交后未按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被暂停继续拿地资格。从公示的内容中看到,这19块闲置土地项目,有的正在办理规划、人防等审批,有的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方案、施工的招投标。而对于去年一度成为北京的“双料地王”的大龙地产,因为欠缴地价款被暂停拿地资格。至于政府是否会收回该地块,还没有新的处理意见。
高价拿地之后,大龙地产的资金实力便引来多方质疑,有报告表示,按照大龙地产2009年的销售利润,17年才能凑够50.5亿元的拿地款。大龙地产在2009年三季报中曾预计2009年净利润增幅达到12200%以上,公司2008年净利润为236万元。按此计算,大龙地产2009年净利润约为2.9亿元。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大龙地产总资产为29.41亿元,货币资金余额仅为9934万元,存货余额为20亿元,流动负债约为15亿元。近40亿元的剩余土地款对于大龙地产来说,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在2009年9~11月召开了几次内部会议后,12月的北京土地市场竟然又接连出现轰动:12月3日,中建国际和保利兴联合体以48亿元包揽奥体南区三地块;12月4日,远洋又以467%的溢价率拿下亦庄地王。2009年总价和单价“地王”前十名中,国有企业各占8席。另据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名前十的地块中60%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但国资委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方面希望企业成长,另一方面又要限制企业无规则盲目成长。其处境也着实尴尬:政府的一个管理部门现在成了房地产业界焦点,信贷、财税、土地制度等多方面造成的结果,却让国资委被迫站在了前台。
在传统的制造领域,企业想获得利润已经十分困难,而在房地产业却变成企业不想获得利润都十分困难。一面是经济增长、GDP“保八”和保值增值等硬性任务,另一面是房地产市场的暴利。因为央企拿地合法,却未必合理。央企享受着种种制度福利,有着先天的资金、资源优势,所以能够在土地市场呼风唤雨。而央企争相进入楼市的后果则是,更大规模资金涌入楼市,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
近日,北京市国土局还公布了2009年通过市场供应的住宅项目用地各类情况,包括土地出让合同签订日期、开竣工日期、政府土地收益等。不过数据只截止到去年10月份。数据显示,其间63宗地块的土地成交价款为436.5亿元,其中政府土地收益总计224.5亿元,占比超过了50%。政府收益占比之大超过了业界预期。
此前曾有专家测算,除去征地、拆迁、补偿、税费等成本,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的净收益一般在40%左右。去年中后期不断出现的地王,给北京的土地出让带来了更高的溢价,政府土地收益也随之大幅增加。如保利地产以16.3亿元购下的大兴区新城北区2号地,政府土地收益高达13.06亿元,占比接近80%。作为去年地王频现的几大城市之一,北京是第一个公布政府土地收益的地方政府。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