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七
四级平台五个渠道七项服务
——安顺市西秀区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为推进乡镇,村居等基层组织从管理指导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更好地服务群众,推进发展,我区以”抓服务利民生”为目标,通过建立区,部门,乡(镇,办事处),村居四级服务平台,拓展就地办结,中介办结,进户办结,网络联系办结,集中接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渠道,强化经济发展,党建帮扶,就业创业,证照办理,纠纷排解,综合资讯,难点村整治七项服务功能,在服务基层,便民利民中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构建四级平台,强化组织保障
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和村居活动场所为依托,自上而下构建四级便民利民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努力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民情在一线倾听,服务在一线开展,措施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推动”。
一是构建区级服务平台。整合党群和行政资源,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开通”12371”党员服务电话,信访接待预约登记电话和区长网络信箱,形成了基层民意直达上报的迅捷通道。
二是构建部门服务平台。以”组工干部下基层”,”四联四帮”,”部门大联邦,干部大深入”为载体,区级部门定期开展”千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推进机关党员,乡(镇,办)党员干部,村居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的”三个百分之百”活动,把部门服务前移,下移,将部门资源输送到基层党员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
三是构建乡(镇,办事处)服务平台。整合土管,计生,社保,民政,林业,合作医疗等资源,建立便民服务厅,在各股室设置便民服务台,组建巡回服务工作队,下派进村便民服务员,把好政策,好措施,好成果送至村,居民户中,把民声,民意带回来,并及时研究尽力解决,将乡镇股室办站的服务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四是构建村居服务平台。村居建立便民服务站,科技流动服务点,制发党建帮扶”明白卡”,党务村务公开”明白纸”,设立党员服务岗,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推行”一站式”代办或转办服务。四级服务平台的建立,强化了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为推进便民利民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畅通五个渠道,实现有需必应
为改变村到乡,乡到区和一头申报,多头受理繁杂服务程序,减少申办环节,方便基层群众,近年来,我们着力规范五条服务通道,创建”一站式”服务新模式。
一是畅通就地办结通道。辖区七眼桥镇15个村,大西桥镇石板房村等切实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以村为单位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建立咨询报送,电话预约,轮流坐班接待,优质代办等制度,提供民政,社保,土管,财政,合医,计生,民事调解等”一站式”代理服务,并悬挂”便民服务牌”公布服务范围,程序等,让群众明白接受服务。今年以来,仅七眼桥镇各村为群众成功代理办结各种合法证照180余个,成功调解各种纠纷50余起,提供各类资讯360余条。
二是畅通中介办结通道。以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股室服务台,巡回服务队,驻村服务员为依托,面向基本户提供区级各部门委托的代理服务,面向村居代理站提供答复办结和向上代理申办服务。如,南街办事处切实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整合各股室办站资源,得到居民群众称赞。2008年以来,乡(镇,办)累计提供办理答复事项1200余件,代办事项1000余件。
三是畅通进户办结通道。完善区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区级领导定期进企业,进村居,进农户答疑解惑,现场办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部门,乡镇党员干部进户结对,进屋交流,村居党员致富能手,科技能手到田间,到大棚,印制党建帮扶”明白卡”,党务村务公开”明白纸”,公开服务内容,程序等。2008年以来,发放”明白卡”1。5万余份,”明白纸”上万页,送信息3100余人次,送物质1000余件次,送技术830余人次。
四是畅通网络联系办结通道。在科学发展观活动网页设置区委书记留言箱,在区政府网站开通区长信箱,随时接受党员群众来访,定期梳理交办,并通过网络公开答复,提高了服务效率。
五是畅通集中接待办结通道。依托区信访接待中心,实行登记备案,集中答复解决,推进”书记大接访”活动,开展区级领导干部包案下访活动,及时化解民怨,维护民利。2008年来,区级领导集中接待860余人次,包案下访250余人次,排解群众困难420余件次。
三,突出七项重点,增强服务实效
我们围绕和谐”五新”村居创建目标,着力搞好七项服务,增强实效。
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创新”支部+协会+农户”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科技服务站点,协会帮助群众兴产业,走市场,协调有关单位支持创办社区经济实体等。如,轿子山镇大寨,尖山等村依托科技服务站,创建”无公害蔬菜基地”;大西桥镇下九村通过协会运作,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为产茶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东街办事处民主社区规划创办”安顺夜市一条街”,兴起了社区饮食服务业等。
二是服务党的建设。以和谐”五新”村居创建为载体,2008年来累计帮助编制《乡级整体规划》17个,《村级规划》399个,投入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1991。87万元,实施项目131个,申报85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0个;帮助制定发展规划584个,培训人员8000余名;结成党员帮扶对子9660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000余件。
三是服务就业创业。区级整合党员服务中心,人事劳动部门,农口部门,企业等资源,举办劳动就业培训1.08万人次,举办就业推介现场会3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建厂3家,培训2万余人次,实现再就业7000余人次,村居便民服务站提供务工信息700余条,帮助解决”4050”人员就业1000余人次。
四是服务证照办理。村居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和便民利民服务站,重点解决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文化程度不高等家庭的合医,社保,林权证,户籍申办等证照的全程代理服务,专人代理,及时办结,送证上门。
五是服务纠纷排解。随着不断的服务,村民自觉把便民服务站当作了”诉苦站”,”民间法院”。村支两委依托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关工委,村内威望高的老党员等作用,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2980件,调处成功2822件。
六是服务综合资讯。村支两委通过远程教育,报刊杂志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公开或送到村民中。有的还积极宣传惠农支农政策,为基层群众生产致富提供政策服务。
七是服务重点工作。整合区纪委,组织部,民政局及农口部门资源,组建经济发展帮扶组,基层党建帮扶组,素质培训帮扶组,着力推进”重点,难点村”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共帮助难点村引入农业发展项目4个,组织培训人员4300余人次,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原题:《四级平台五个渠道七项服务 扎实搞好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