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陈光标何以成为闪光的坐标?


企业家陈光标何以成为闪光的坐标?

/赵化鲁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我记住了一个企业家的名字——陈光标。这位并非中国首富,甚至不是南京首富的江苏企业家,10年慈善路,累计捐款捐物实际到位5.13亿元,被人们尊称为“中国首善”。

5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次日中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带着他的员工和60台挖掘设备,“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接下来的20多个日夜,陈光标寸步没有离开,亲自救出了12名幸存者,背出了208个遇难孩子的遗体……

从央视的节目中,我认识了这位年方不惑的江苏汉子。他是斯文儒雅的成功商人,更是侠肝义胆的性情中人。他一方面为自己从废墟中背出的小女孩未能及时救活而怆然落泪,另一方面又为总理称他 “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而欣慰自豪。

出身贫寒农家的陈光标,自幼受到母亲乐善好施的家教,十岁的他就许下心愿:如果自己今后有了钱,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陈光标企业经营的成功,离不开他过人的胆识和艰苦的付出。回顾其投身慈善事业的历程,我更感受到一位成功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博大情怀。这份情怀有人文理念支撑,一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企业家的血管里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511日,王岐山副总理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八十周年的晚宴上直言,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根本原因就是金融人士的贪婪,大家忘了金融界的三条基本戒律: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王岐山的分析和温总理的呼吁异曲同工。在陈光标身上,恰恰具有从事商业活动者值得学习效仿的诸多珍贵品格。

三鹿奶业的轰然倒塌,给人们以警示;金融危机的泛滥,让全球陷入反思。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自己独享;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在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和他人分享。”这句被陈光标信奉为座右铭格言,让我想起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据守茅屋而心忧天下的诗圣杜甫,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永久地学习和敬仰吗?

陈光标的善举,对其企业自身的发展,无疑是做出了最佳的广告。“计利应计天下利, 求名当求万世名”,陈光标的意义是深远的。他不仅为企业家,也为所有世人树起了一座闪光的人生坐标。

 2009-5-13晨,更上层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