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国字号”六年政策调控深度评判


谢逸枫:“国字号”六年政策调控深度评判
  摘要:观中国房地产30年,楼市“繁荣亦政策,衰败亦政策”。因此,中国楼市属于典型“双重”结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政策市。每一年中国楼市疯狂或暴涨或者大降,必然招来中央政策强烈的调控,或者是拯救市场。而中央政策能够起到决定性和具有杀伤力的“国字号”六年政策究竟有多少?产生过什么效果和遏止住了高房价和投资投机疯狂及地王现象,另外是控制热钱和收紧信贷及让保证保障房按时上市的政策?从中央每一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上分析,基本上夹带着“保和压”的意图,采取实现“抑和扬”的目标,防楼市“疯狂和萧条”的目的。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即国八条),首度明确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一个月后,新“国八条”出台。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建设部等9部委15条《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细化“国六条”,并提出“90/70”标准。

  2007年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共同发布通知,将第二套房首付提至四成。虽然这条政策够不上“国”格,但是近5年来最具“杀伤力”的房地产调控手段,够“国”威。2008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强调,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就得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土地利用效率高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业界称之为定调“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

  2009年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此政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杀伤力,首先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政策执行体系。其次,缺少具有实际性的内容。最后,地方政府对于这类政策基本上“不执行”。所以,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政策,仅仅为楼市带来一个信号,就是政府对于房价过高现象非常的重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达到改变市场满足部分购不起房的刚性需求。

  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此次将征免时限恢复到5年,就意味着普通住房要购买满5年之后,才能享受到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无疑将使得短线的交易成本更大,从而抑制投机性购房。但是“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成为难抑制炒房的影响之一。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分析,此政策打击目的明确,为打击炒房。

  从政策打击力度分析,存在政策针对的打击目标有偏错,出现打击面偏大,没有集中一点打击一手房地产市场,导致政策对打击目的基本上“落空”,政策所谓的杀伤力根本就是零。该政策对非普通住宅,压根上是起不到给投资者增加成本而抑制炒房的目的。政策除了对二手房市场具有一点的冲击力,由于营业税所占比例大,对于二手房的炒房者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主要是目前二手房市场上二手房源有50%是营业税5年征收年限之内,今年成交将增加一大笔交易费用。因此,增加了炒房的成本和资金上的压力及风险。

  由于政策没有直接针对一手商品房市场,对一手房价上涨和投资者炒房的负面心理影响基本上是微风吹过,完全没有起到抑制或打击炒房的疯狂趋势。同时,一刀切的政策,反而让一手房市场再次火爆,房价大幅度上涨。另外,此政策存在自身矛盾,政府用意是为了抑制楼市的投资需求,但其政策却加剧原本紧张的供需矛盾,对投机作用抑制有限。所以,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说明中央政府对2010年楼市以稳定压倒一切,对投资炒房的疯狂趋势仅仅是一个警告而已。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资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国四条”政策的“组合拳”颇有一定的杀伤力,政策打击目标比较的明确。首先是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其次,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国家提出,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最后,通过增加保障房的供应,遏制因商品房市场供应紧缺而导致房价上涨的现象。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不到位,影响到政策的威慑力,中央政策调控楼市的效果打大折扣。

   2009年12月17日,国家五部委通知:对开发商拿地首付至少50%的限制。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继取消交易营业税优惠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第二子”,落在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上。五部委大幅提高拿地首付,剑指开发商囤地炒地,被称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国四条”的第一记重拳。此政策对于开发商疯狂拿地和打击开发商囤地炒地现象,起来一定的遏止作用。

  但是,对于对资金充裕的国企和民企,杀伤力非常有限。而对资金比较的紧张的势力弱小房产公司,则是打击力度巨大。业界对政策的直接反应是,政策对开发商的资金要求更高了。由于此政策具有让地方政府“暗箱操作”的地方,政策的杀伤力基本上所剩无几。主要是对于土地出让首付款的缴纳比例,此前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上是按照30%执行,如果没有把这个比例提高到不低于50%,该政策基本上是一个“空政策”。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虽然这条“国十一条”政策够不上“国”格,却是近来对于楼市最具“杀伤力”的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是中央政策调控之中最厉害的“撒手锏”,应该是够“国”威。首先是矛盾直接指向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其次,第三次重申强调“二套房首付提至四成”的政策。最后,表明中央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投资炒房疯狂的决心。

  首先是调整产品供应结构。不仅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还增加了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五类住房的供给,目的是改变供应不平衡的形状。其次,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不再提到改善性住房需求字眼。支持鼓励首次置业需求,对非普通商品房、非首次置业等投资投机性需求,明确采取差异化政策。

  再其次,控制信贷风险方面。对房地产开发商严格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对开发贷款要严格管理。对央企投资要规范化,对今年央企进入楼市的一个警示。最后,在明确责任方面,这个文件与此前出台的政策方式非常不同。该通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对下发文,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国务院常务会等涉及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相比,该通知对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有具体要求,对地方责任主体有明确约束力。

  六年之后中国楼市趋势发展分析
  著名地产营销策划专家谢逸枫认为,由于金融危机重创中国经济影响到楼市萧条后,出口严重受阻,又要通货膨胀的预期。而近来爆发因房地产泡沫导致迪拜金融危机的事件,又出现亚洲国家部分城市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中央政府一直在为恢复国内经济和保八而尽力出政策,自政府刺激经济拯救楼市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和楼市稳定。

  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投资过热和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所以过去一月中央频繁而密集的“六调”楼市政策,在政策力度和杀伤力及效果上,没有进行“一刀切”,通过不同的楼市杠杆进行的调控,保留了政策变通的灵活性,非常有利于地方政府在政策操作上的空间性和自由度,中央政府所有一系列政策,基本上体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做法。在政策体系层面上,政策内容越来越更加丰富、系统和全面,规定也更加具体和详尽。

  在政策制定层面上,2010年1月10日“国十一条”政策方向与2009年12月以来的所有调控楼市的政策方向一脉相承,是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调控楼市政策的系统化。因此,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此轮中央政策对于楼市调控的总体思路是,既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要稳定中国房地产发展势头,又要平抑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过热及炒房过火的现象。另外,中央决策高层既不希望2010年中国楼市像2009年那样火爆,也不能像2008年那么冷清或萧条,总体上是稳定而上升的趋势。

  注:文章已经发表于信息时报和经济参考等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