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下一个“迪拜翻版”吗?


谢逸枫:海南是下一个“迪拜翻版”吗?
国内外“炒房团”撤离迪拜夹几千亿巨资转战海南
  2007年前,迪拜曾经是国内外投资客和“炒房团”淘金热最有梦想的天堂,是有钱人最想去的地方,也是最难忘记的地方。2009年,迪拜房地产泡沫破裂,迪拜终于埋葬在热钱疯狂燃烧的火海之中,成千万上亿万资金顷刻间化为乌有。同时,成千上万的“炒房团”投资客在这场灾难中血本无归,甚至是倾家荡产。2010年,迪拜成为国内外投资客和“炒房团”的最悲痛的地狱回忆。
 
  2010年15日后,成千上万投资客和“炒房团”带着一颗受伤而希望的心,从迪拜转战海南,继续用“热钱”进行“炒房炒地”,  原因是海南暂停土地出让和审批新的土地开发项目。他们几乎完全忘记“95海南楼市泡沫破裂”和“09迪拜金融危机风暴”的痛苦教训,在高利润和高回报的诱惑和做中国首富的思想观念下,另外是投资客和“炒房团”“追求金钱至上和火中取大钱的”欲望冲动下,他们为钱继续“前仆后继”赶往海南,再次掀起“炒房炒地淘钱”疯狂高潮。
 
  海南是下一个“迪拜翻版”吗?
 
  1992年,“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到海南投资房地产的经典口号。自1995年,中国海南楼市泡沫破裂以后,所谓的“炒房团”成了“逃亡团”,多少投资客和投机者倾家荡产,一些开发商为逃避银行追债而四处“逃亡”。
 
  目前中国楼市出现市场上“二波三浪”的非常可怕现象,可以说是30年来中国房地产政策调控下最异常“怪胎”。2009年12月,中央第一轮政策“组合拳和“一记重拳”,让房地产人士唱涨的动静越来越大,把楼市打压成“闷声局”。2010年1月份,第二轮政策“组合拳,让房地产人士唱跌的声音却越来越大,把楼市打压成“观望局”。2010年1月份第一周,成都出现一天“零成交”;广州出现五天“真假零成交”,深圳和广州及上海楼市的投资客纷纷抛盘套现。
 
  2010年1月第二周,温州出现“退房潮”;海南惊现江浙“温州炒房队”和上海及北京等一线“炒房团”疯狂投资购房,一日房价暴涨5000元,超过95年海南楼市泡沫破裂时的房价上涨幅度;深圳和广州及上海等一线二线城市的开发商,一见政策出台越来越多,楼市“变局”不稳定,大有提期推盘销售和上涨房价及再次捂盘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楼市“二波三浪”(两轮调控,三个现象)的缘故。
 
  目前被称为“最后守夜者”的是一位温州女商人。这位女商人今年在高位以3亿元人民币,拿下了迪拜的5幅土地,她要付出的代价是,首付6000万元,然后在每半年时间里再付6000万元,直到付清为止。原本在迪拜的地产商中有四个已全部撤回投资,剩下的女老板因为摊子太大,实在没有办法找到接盘的,所以只好等待合适时机。
 
  炒房容易是因为卖更容易,这就是大量投资客涌入迪拜炒房的原因之一。这个以天马行空的建筑而扬名的地方,寄予了许多人的财富梦想。这个梦想在今年戛然而止。不仅如此,原来温州人办的一些地产中介机构,现在也都陆续撤了回来。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从迪拜回来后已经去了三亚,那片曾经遭受地产泡沫“洗礼”的热土,现在似乎又“火热”起来了。
 
  海南再次遭遇投资客和炒房团进入,主要因素是自1月15日海南省决定全面暂停土地出让和审批新土地开发项目后,海口、三亚及琼海等多个地方房价应声跳涨,甚至一日一价。此前已经圈占大量土地的中粮集团、华润集团、鲁能集团、海航置业以及雅居乐、富力地产等企业,手中资源越发变得奇货可居。
 
  而一些原本销售火爆的地产楼盘项目一夜之间突然封盘,开发商捂盘惜售的情况已经普遍。另外一个因素是海南目前在打造国际旅游岛,吸引着岛外大量的投资需求,同时,海南高速开通产生低价旅游股,带动了外来需求。以及海南琼海打"博鳌牌""生态牌" ,同时,房价逼近3000等信号,无不表示着海南房价要暴涨。例如目前海口某一楼盘16日的价格为每平方米1.5万元,17日已经上涨到1.7万元,而该楼盘2008年的售价为每平方米4000多元。海口市海甸岛的一个高档楼盘,别墅卖到每平方米4万多,公寓每平方米售价也高达1.6万元。
 
  2010年,迪拜的危机还没有过去,目前迪拜“淘金”的温州投资“炒房团”基本上已逐渐撤离完,剩余的少部分投资客因投资房产资金过大而被套,继续坚持到底,等待恢复2007年的好梦。2005年迪拜塔还没开建时,每平方米曾高达5.6万元人民币,2008年时爆炒到20万元/平方米,眼下则降到了7万元/平方米。危机重挫之下,截至三季度,迪拜的现楼价格同比缩水超过45%,楼花暴跌57%,新房空置率超过四成。许多在迪拜的中国人对当地另一建筑“上海岛”比较熟悉,现在“上海岛”同样遭遇搁浅。目前部分城市经过两轮调控,折射出楼市将再次回到2008年萧条期。
 
  海南准备好做下一个“迪拜翻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