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审批、执法等多权于一身,城管委还将涵盖市容保洁、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领域
■名词·大部制
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来源:人民网
继深圳、顺德的大部制方案正式公布,今天广州大部制改革方案将出炉。有专家的预言:较之前深圳精减1/3机构的幅度而言,广州的动作或许不会太大,较党政联动的顺德方案而言,广州的方案或者不会太深,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的大部制方案应不乏“本地特色”。
本报讯 组建“大城管”成定局。记者昨日获悉,市委市政府已于近日召开大部制改革会议,并将形成的意见稿下发到各相关单位最后征求意见。此次大部制改革将会把城管局由挂靠建委管理转由城管委全权接管,城管委还将涵盖市容保洁、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多个领域,统筹相关行政审批权,保留现有市城管局履行执法的功能。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称,“大城管”管理模式让“管理”和“执法”统筹合一得更加紧密,将让城管局不再跳“独角舞”。
成立之初:收拾烂摊子
1999年9月28日,广州开始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将广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更名为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成为全国在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的试点有一历史背景,就是那时多个职能部门都在执法,而城市管理效果反而不好。
“那时坊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七顶八顶大盖帽管不住老百姓的大草帽’。”他称,比如路边常见的烧烤档,环保局、卫生局、公安局必要时刻都有权管,但权责不明,出了事又互相推诿的不良现象。一度出现的“以罚款养队伍”,使得有个别部门放松管理以求创收。“执法”和“管理”之间微妙的利益关系,迫使相关部门提出“综合执法”的新思路。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单位往往把难执行的、权力不大的事项都扔给城管”,他认为,广州市城管系统在试点综合执法之初就是个 “收拾烂摊子”的角色。
升格为局:力不从心
2008年9月26日,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整合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基础上正式成立。新成立的市城管局主要包括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两大职能,具体担负着12个部门16个方面的207项行政执法任务。
被寄予厚望的市城管局成立一年来,“执法力不从心”的呼声不绝于耳。“比如占道经营屡罚难禁,有的餐馆甚至盼城管早点来罚,罚完好‘正当’做生意,”该负责人认为,城管局没有吊销营业执照、停业整顿等“硬”权,影响了行政效率和效果。他认为,广州城市管理的思路一定要将重心前移,将更多的人力、精力放在管理而不是罚款上。
扩容为“委”:期待大权在握
于今年7月开始热议的广州大部制改革中,城管委的成立博得了最大的关注度。纷扰近3个月后,“城管委将涵盖市容保洁、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多个领域,统筹相关行政审批权,保留现有市城管局履行执法的功能”基本得到确实。“此次大部制改革所提倡的“大城管”管理模式让“管理”和“执法”统筹合一得更加紧密,“该负责人称,现在执法罚没全部按照相关程序上缴财政,收支两条线让“管理”和“执法”之间断绝了利益关系,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的再度合一时机已经成熟,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执法协调在一个城管委之下,将让城管局不再跳“独角舞”。
深圳模式?顺德模式?
专家预计广州大部制动作不会过大但有本地特色
顺德大部制改革:党政联动41个变16个
9月17日,佛山顺德区宣布,将现有41个党政群机构整合为16个大部门,其中政府部门由29个调整为10个,机构精简近2/3。调整后,设置党委机构6个,全部与政府机构合署办公;设置政府机构10个。
深圳大部制改革:首设七委 机构精简15个
7月31日,深圳宣布:政府机构减少15个,精简幅度近1/3,首次整合决策、规划职能设立七大委员会。市政府现有直属机构中除公安局、教育局等7个机构暂不调整外,数量将减少15个,设置31个工作部门。
深圳方案不具可复制性
“广州的动作不会过大”。这是学者和政经时评人士对今天即将亮相的广州方案的预测。“但对于一向以务实作风而得名的广州政府而言,此轮方案应有自己的本土特色”。
一个多月前,深圳以“精减1/3机构的改革方案”赢得各界“力度较大”的评价。顺德随后以“党政联动”的大动作引人注目,让之前的深圳方案有了“仅局限于行政领域内”的遗憾。广州方案将会以怎样的模式亮相,外界充满期待。因为不久前,两地还陷入“谁是一哥”的口水之争。
深圳方案不具有可复制性这一点在业界引为共识。“广州不会靠猛博出位,但可能会突显本地特色”。广州市社科院副教授彭澎认为。在观察人士小谢看来,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消除体制障碍,精减政府机构,同时清晰部门职能,将政府越位的职能剥离出去交给社会,把机构间重叠的职能厘清,把缺位补上。
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则认为,不应将“大部制”理解为简单的“权力挪窝”,它是一种包含权力的拆解和重新组合过程,也是一种权力的结构调整,同时也应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体现。如果只是简单的组建和合并,不结合职能转变,那样没有意义。同时要注意决策权和监督权的相对分开。以真正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自上而下“大部制”
“大部制”进入人们视野是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个事关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话题,因其包含权力的拆解和重新组合,即权力的结构调整而广受关注。去年8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意见,希望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大部门体制。去年年底,广东省出台相关决定,鼓励和支持深圳等市推进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改革。
今年3月24日,省政府在动员、部署广东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时,将深圳、佛山顺德区、广州和珠海市等地列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先行先试”地区。按照中央要求,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在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在今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
进入试点城市名单后不到一个月,今年4月,广州出台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希望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政府机构改革。
6月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在一次经济形势会议上首次透露了大部制方案已经完成,将组建九大部门。7月底、9月中旬,深圳和顺德先后公布了自己的大部制方案。9月22日,广州的大部制方案在市政府的常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
广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此前透露,此轮政府机构改革总体上顺沿中央、省的“大部制”思路,关于部门合并、事业单位分类、行政权限下放等或都将涉及。总体上,将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的政府机构改革。
■观察
政经时评人金心异:深圳改革给广州压力
“深圳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对广州来说是一种压力。”在政经时评人金心异看来,此前两城已有‘一哥之争’,传媒免不了对两个城市方案进行比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圳行改方案的几乎不可复制性”。
因为早在上世界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深圳行政体系总在不断调适之中,且从一开始深圳的部门的设置就少于内地许多城市,经过多轮调整后,大部门制已具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将46个部门合并为31个。
广州市社科院副教授彭澎:恐异于省里路径
“广州减少机构的幅度应该比深圳小。在某些机构设置上或与兄弟城市不同”。广州市社科院副教授彭澎认为,“广州本轮机构改革,可能跟兄弟城市,甚至省政府的机构改革路径有些不一。比如,广州市信息办可能会合并到科技局。如果今天公布的方案里依然是这样,那么这将是一个新鲜的做法。
因为从国家的机构设置来看,信息部是和工业部门在一起的,省政府的信息办也是跟经贸委合并的。深圳也是。广州这样的机构设置是有特殊的含义的,它强调的是信息化与高科技密不可分,它与广州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广州是要以高新技术来提升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资深政府观察人士小谢:是理顺而非大转弯
观察人士小谢亦则认为:广州的改革幅度肯定不会大过深圳。对广州而言,可能更主要的目标是理顺行政体制,尚不太着重于一些根本性的政府转型。作为过分务实的发展型政府,广州这几年对体制改革的关注不是太多。
这几年广州着力对区推动简政放权,如果这次能把机构改革与向区的放权结合起来,可能会有广州的特点。
■链接·广州上一轮机构改革
上一轮广州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动作是在2001年。广州精减市级机关四成的编制,市委内设机构也精简一成左右,市府内设机构精简也有两成。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刻着计划经济烙印的“市计委”等部门不再了。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为41个,另设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1个,市政府派出机构2个。
广州:大部制今揭盅 大城管成定局
评论
2 views